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美背後“調唆”東南亞 各國利用中美博弈搞平衡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2日 0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2月14日,美國與東南亞部分國家的“金色眼鏡蛇”年度聯合軍演在泰國舉行。“金色眼鏡蛇”軍演是東南亞地區最大規模聯合軍演。自1982年以來,“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每年舉行一次。截至2011年已是第30次。

  美國對亞太軍事存在的重視是全方位的,其戰略部署日趨“升級”。本月4日,正在新加坡出席第十屆亞洲安全會議的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在主旨演講中公佈了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

  他表示,美國不會因削減軍費和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而減少對亞洲盟友的安全承諾,美國將提升在亞太的軍事存在。關於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蓋茨提到了在隱形飛機、無人偵察機、戰艦以及空間和網絡武器上的投資。

  從去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宣稱美國在南海有“國家利益”、8月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羅威拉德表示美國將長期在南海維持軍事存在、希望周邊各國積極發展軍力“保護各自領海”,再到今年蓋茨的講話,這種轉變體現出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和對亞太的日益關注。

  在南海爭端日趨複雜的背景下,本報專訪了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和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為我們介紹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戰略部署、分析東南亞各國對於自己受美國“青睞”的矛盾心態。(文字:彭玉磊)

  新加坡樟宜新港佔地86公頃,其中79公頃用於作戰基地,7公頃用於訓練基地。圖為新加坡士兵在基地入口處巡邏。(資料圖片)

  具體動作:

  全方位“重返”東南亞

  本報訊 時殷弘認為,最近幾年美國在東南亞的“邀請”下,先後使出了“三招”有步驟地增加軍事存在,與印尼、新加坡等部分國家加強軍事合作,加強與一些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

  沈丁立接受採訪時説,美國“重返”東南亞,一方面表現在政治上,美國高官頻訪東南亞。

  2009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第一年就訪問了東南亞的印尼和新加坡,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APEC峰會,會晤了東盟10國領導人。當年2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裏上臺才一個月,就遍訪東亞四國,期間也來到印尼,施展“巧實力”外交。同年7月,美國簽署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這些都反映了美國新政府高度重視東南亞,加強與東盟戰略合作的重要意圖。

  另一方面表現在軍事上,美國強化了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

  今年2月,美國發表新版《國家軍事戰略報告》,重申將加強與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尼以及新加坡等國的軍事關係,其中六國在東盟。

  沈丁立指出:“這些動向的背後,被廣泛認作有對付中國的戰略考慮,限制我國的海洋訴求;利用部分東盟國家與我國海洋利益分歧,在東盟與中國之間打楔子;維護美國對東亞的傳統主導。”

美軍放棄的克拉克空軍基地,被菲律賓改造成了度假區。

  三大基地:

  構成了“三角包圍圈”

  本報訊 李傑表示,由於我國有長達18000公里的海岸線。因此,分析美軍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存在時,必須要把整個亞太地區放在一起説。

  樟宜海軍基地:

  美第一塊“戰略基石”

  目前,美軍在新加坡設樟宜海軍基地,主要作為美航空母艦停靠和後勤補給基地。2000年4月,美新簽署協議,樟宜基地專為美軍航母定做大型深水浮動碼頭,專供美海軍航母和其他大型艦艇靠岸停泊,接受補給。

  2001年3月23日,樟宜海軍基地第一期工程完工,美新兩國為聯合改造擴建的深水航母碼頭舉行了盛大落成典禮。從此,這個原本是新加坡海軍單獨使用的小型軍港,便成為美軍重返東南亞的第一塊“戰略基石”。

  經過擴建改造後的樟宜海軍基地可供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等在內的大型艦艇編隊停泊,並且配有功能先進的自動儲存倉庫和自動監視系統。同時,樟宜新基地還建有罕見的全自動地下彈藥庫,能貯藏包括大型“魚叉”導彈在內的各種彈藥,而且彈藥的貯藏和搬運均由先進的自動化系統處理。

  第二期工程訓練基地于2003年竣工,包括運動場所和娛樂設施。根據新美簽訂的協議,竣工後的樟宜海軍基地,其外港可容納美軍航母等大型船隻停泊,併為美軍第7艦隊及其他過往船隻提供後勤補給和維修服務。樟宜也由此成為美海軍自撤出蘇比克灣以來在東南亞開闢的第一處航母駐泊基地。

2010年3月,美菲海軍舉行聯合演習,美國海軍士兵爬上一艘艦船。

  橫須賀基地:

  美航母唯一海外母港

  素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的新加坡是國際海運樞紐,扼守馬六甲海峽,控制由中東到東亞的海上石油運輸航道,可東出太平洋,西進印度洋,戰略意義重大,因此樟宜基地使美海軍第七艦隊控制範圍大幅拓展。

  但李傑指出,與日本的橫須賀基地相比,新加坡這個海軍基地不存在大量作戰編隊集結的條件,而橫須賀是美國第七艦隊司令部駐地,也是美國航母唯一一個海外母港,停駐著“喬治華盛頓”號航母。

  關島基地:

  五角大樓“超級基地”

  去年11月有消息稱,美方計劃斥資128億美元全面升級關島基地,以將關島打造成五角大樓的“超級基地”。

  關島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最重要基地,與軍事相關設施佔據了全島面積的30%以上,主要包括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阿普拉海軍基地和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美國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猛禽”F-22未來將永久部署關島。

  李傑表示,美國正在將關島基地改造成戰略母港,目前還未建成,建成後將在關島部署航母,美國空軍先進的B2隱形轟炸機、B52轟炸機,核潛艇也將進駐,8000人的作戰部隊也將從日本沖繩轉移至關島。

  關島和橫須賀基地在太平洋上構成犄角之勢。現在美國還有計劃在新加坡再建一個基地,功能將更為全面,可以部署一些艦艇。如此一來,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橫須賀-關島-新加坡美軍基地構成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形成面向中國海上方向的一個前沿鏈狀基地群。

2011年2月參加“金色眼鏡蛇”軍演的一名步兵在為直升機做火力掩護。

  戰略謀劃:

  欲恢復東南亞老基地

  本報訊 李傑表示,上世紀90年代美國撤出菲律賓基地時未認識到其重要性,近幾年才重新重視。美國“重返亞太”的策略不會轉向,只會越來越加強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

  美在東南亞曾擁有

  海外最大海空軍地

  李傑介紹説,事實上,美國曾在東南亞擁有美軍在海外最大的空軍基地和最大的海軍基地,分別是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海軍基地。菲律賓基地原為美“島鏈”中承上啟下的一環。昔日麥克阿瑟將軍就曾指出,這兩個美軍海外基地地位非常重要。

  不過,1991年美軍對這兩個基地的使用權到期,美國本想同菲律賓談判繼續租借,但菲律賓參議院于1991年通過了反對延長在菲美軍事基地協定的決議,使美軍結束了在菲律賓駐軍長達93年的歷史。

  為此,美國一直想在東南亞新建或重建軍事基地,包括越南的金蘭灣、菲律賓的蘇比克都是美國的目標。由於越南與美國上世紀打過一仗,心理上仍存有芥蒂;菲律賓則是民眾對美軍基地的反彈情緒仍然很大,因此目前看實現這些計劃都有一定難度。

越南版蘇-30戰機原型機

  釜山被視為重點基地

  將強化美與印尼合作

  美軍將來會在沖繩島礁上建一些小型基地,韓國釜山可能還會被視為重點基地,尤其會在此地部署核潛艇,因為此舉可以封鎖俄羅斯海上水下的兵力出海口,而且方便對周邊國家近海進行偵察。

  對於東南亞其他國家,美國一直在拉攏。東盟峰會將於今年10月在印尼舉行,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出席。李傑推測稱,美國與印尼下一步將會加強合作。印尼地處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等要道,因此對於美國來説,印尼“絕對不能丟”。

  爭取補給與維修港

  聯合軍演一直不斷

  另外,美國一直在積極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協商,爭取使美艦艇可進入這些國家的港口補給、維護。美國還先後同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文萊以及澳大利亞達成協定,希望租用泰國烏塔保和梭桃邑、印尼莫羅泰島和比亞克島等軍事基地,還分別在泰國灣、納土納群島建立海上浮動軍事基地和後勤補給維修基地。

  李傑指出,在東南亞,雖有些軍事基地冷戰後被撤銷,但美軍兵力隨時可以進駐其中部分國家,而且美國正與這些國家加強聯合軍演,每年都會搞幾十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東南亞各國

  對美心態“很糾結”

  本報訊 三位接受採訪的專家都表示,對於美國加強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這一地區國家本身的心態都是存在分歧和矛盾的。

  “東南亞是國際政治重要競技場之一,而該地區最核心的競技主題是中美博弈。”英國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學者尼爾如是説。

  新加坡:

  美應參與亞太事務

  一些國家支持美國應該加強對亞太事務的參與,例如新加坡前內閣資政李光耀曾聲稱:“美國是能抗衡充分成長的中國的唯一力量,因此保持美國對該地區的興趣很重要。”越南副國防部長阮志咏5日在記者會上稱:“如果美國能為本區域帶來和平、穩定,確保國家主權得到尊重,我們歡迎美國的舉動。”

  而在另外一些國家眼中,中國實力增強是積極的,“不是焦慮不安的理由”,例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就呼籲東盟成員國,不應該被迫在美中之間作出選擇,而是希望能同時與雙方都展開闔作。

  東盟內部:

  對美國“愛恨交加”

  沈丁立表示,菲律賓經過艱苦努力,曾經關閉了美國在菲海空基地。越南曾與美國浴血作戰,付出巨大犧牲。對於美國“重返”,東南亞國家不免感到五味雜陳。

  目前,東盟10國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的議事規則是採取共識,但對如何利用美國來平衡地區安全難取得共識。東盟成員之間矛盾不少,東盟也需防範外部對其干涉。沈丁立舉例説,由於美國干預印尼內部事務,印美關係一度緊張;印尼歡迎改善與美關係,但也清楚美國的戰略意圖。

  因此,東南亞國家對於美國的“重返亞洲”算計複雜。它們既要利用美國來平衡,在認同美國在這一海區“航行自由”的同時,借助美國來平衡周邊大國,也要限制美國海軍在這一地區的無限“航行自由”,譬如反對美國海軍攜帶核武進入東盟領海與相關專屬經濟區。

  沈丁立説,東南亞國家“利用美國,又怕被美利用,最後為大國競爭所累”。即使越南等個別東盟國家與周邊國家之間發生矛盾,在是否以多邊方式處理雙邊分歧上,立場仍搖晃。印尼等東盟核心國家在平衡與美國以及其他東盟周邊大國的關係時,大致採取了謹慎政策。

  美國:

  “調唆”東南亞各國

  李傑説,美國一直在背後調唆,使東南亞國家感到有所謂“威脅”存在,而東南亞國家也感到單槍匹馬不可行,於是想和美國聯手。但這些國家同時也擔心美國在該地區的勢力壯大後不願撤出。

  他指出,東南亞各國現在是在中美“兩個大國間玩平衡”,希望兩國博弈後沒有過多的精力管他們,讓他們利用南海更好地發展經濟。

  東南亞策略:

  利用中美博弈搞平衡

  時殷弘則表示,在東南亞地區,有些國家保持中立姿態,也有一部分國家在相當積極地幫美國保持其在亞洲的軍事存在,與美國的意向相配合。

  東南亞國家一方面積極地與中國展開軍事合作,另一方面又在美國渲染的“中國威脅論”中擔憂中國強大後會有威脅,因此就出現了這麼一種局面:當與中國關係發展相對正常而健全時,“中國威脅論”就會受到抑制;與中國關係複雜時,這種擔憂就顯得較突出。

  不過,時殷弘也指出,東南亞國家始終認為,中美如果在戰略上鬧得太厲害,對他們也是不利的。越南、菲律賓目前的態度之所以強硬,背後一個很大原因就是美國實施“重返亞洲”戰略並加強了對南海爭端的干預。

  針對目前中國與越南、菲律賓關係有所緊張的局面,時殷弘認為,越南、菲律賓等一些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有所起伏,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中間立場”,只不過他們“有時離美國近一點,有時又離美國遠一點”。

  新聞

  鏈結

  東南亞軍力:

  越南與印尼實力最強

  本報訊 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的確在最近幾年加強了軍事力量。李傑表示,東南亞各國中,軍事力量最強的是越南和印尼兩國。

  近年來,越南海軍、空軍發展很快,目前配備了蘇-30和蘇-27戰鬥機,“這些戰鬥機作戰半徑大、挂載武器多,對南海過往船隻、艦艇的威脅也大”。越南還購買了6艘俄羅斯最先進的“基洛”級潛艇,預計俄2013年交貨。“基洛”級潛艇被稱為“最安靜的潛艇”,這意味著其水下隱蔽性好。

  李傑接受採訪時説:“可以説,越南配備"基洛"級潛艇主要就是針對中印,可能對我艦艇産生較大威脅。此外,越南還購買了俄"獵豹級"護衛艦,也是比較先進、活力較強的艦船。這些配置都有助增強越南的近海巡邏和打擊能力。”

  與此同時,越南還加強了與美國、俄羅斯、印度等的軍事合作。2010年3月有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部長謝爾久科夫訪問越南時説:“軍事技術合作前景非常廣闊,越南需要潛艇基地,俄羅斯海軍將在這方面對越南提供幫助。”

  去年3月,美軍補給艦“理查德E伯德”號在越南進行了超過16天維修,維修由越南國營金蘭灣船廠處理,地點就靠近金蘭灣。另據印度“Sify”新聞網去年10月披露,印度已接收數十名越南學員,在印度海軍“基洛”級877型潛艇上實習。

  去年有消息稱,印尼政府將從今年開始斥資2.2億美元自行建造一艘導彈驅逐艦,以加強該國海軍力量。據報道,這艘導彈驅逐艦長105米,排水量為2400噸,配有對空導彈、魚雷和各种先進的電子設備,是印尼最大的戰鬥艦船,在東盟各國內只有新加坡擁有同一級別的軍艦。新艦艇將於4年內完工。

  李傑介紹説,印尼近年來側重發展兩棲攻擊艦,從韓國購買了先進兩棲攻擊艦。雖然印尼在南海領海內沒有太多油氣資源,但其作為“千島之國”,海上運輸、補給、救援、救災等的任務很重,需要發展海上力量,另外該國也試圖介入南海事務。印尼希望通過發展軍事,更好地控制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等海上通道,從地緣政治上增強主動性。

  作者:文字:彭玉磊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韓淩默

熱詞:

  • 美海軍
  • 關島基地
  • 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