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IMF預測我國經濟5年後超越美國成第一遭遇質疑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0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年後中國經濟世界第一

  IMF的預測靠譜嗎?

  《中國經濟週刊》見習記者 李小曉|北京報道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下稱“IMF”)最近的全球地區經濟展望地圖上,中國被標上了醒目的紅色——它的最新報告表明,中國將成為未來幾年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並將在2016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之後,這篇被渲染成“宣示美國時代終結”的報告,被情緒各異的中美媒體熱炒。且不問是否能成真,IMF的預測,有根據嗎?

  將改變世界的預測

  4月26日,《華爾街日報》記者埃倫斯信手翻閱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時發現了一個被所有人忽略了兩周之久的“重磅炸彈”:2016年,中國經濟規模將由2011年的11.2萬億增至19萬億美元;而同期美國經濟則會由15.2萬億增至18.8萬億美元。

  也就是説,屆時全世界經濟教科書的相關詞條都將重新修訂——美國不再是世界經濟的領軍者。

  媒體們還沒緩過神來,4月28日,IMF在香港發佈最新《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再次表達了對中國的信心。報告預測中國2011年和2012年經濟增長可分別達9.6%及9.5%。

  IMF中國事務主管查克(Nigel Chalk)隨即在4月29日的北京記者會上表示,IMF對此次的預測很有信心。IMF之前對中國今年一季度GDP的預測就完全準確。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世界對中國的投資愈發強勁,因此9.6%是完全可能的。

  同時,IMF還預期中國的通脹將於2011年下半年回落,其中核心通脹將於年中見頂,高位約在6%~7%,而年底核心通脹將回落。

  為什麼要用PPP?

  確實有些振奮人心。而人們隨即注意到,IMF此次“2016年中國超美”的預測依據並不是人們熟知的GDP,而是一個全新的字母組合——PPP。

  PPP的全稱是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中文叫“購買力平價”。在IMF的預測公佈之後,曾立即有人調侃説,如果按PPP的方法計算,中國幾年前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

  IMF為什麼要採取PPP作為預測的標準?PPP究竟是否科學?

  面對輿論的疑惑,IMF駐華首席代表李一衡(Il Houng Lee)告訴《中國經濟週刊》,GDP和PPP是從兩種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我們無法用簡單的好壞來評價這兩種計算方法,它們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根據不同的需要而使用。例如在計算一個國家的實際生産力的時候,PPP就更為適用。

  “其實IMF使用PPP作為計算方法之一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只是由於這次對中國的預測結果,才讓人們真正對PPP産生了關注。”

  李一衡説,PPP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它不是基於現有的貨幣匯率來計算,而是基於在一個國家內可以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實際值。

  “每個國家的生産都存在貿易部分(Traded Sector)和非貿易部分(Non-Traded Sector)。貿易部分是指各國拿到國際市場上等價買賣的商品和服務,而非貿易部分是指沒有與國際接軌、沒有在國際市場上定價的部分。一個國家的市場越開放,它兩部分之間的價格差別就越小。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它大量的非貿易部分價格相對其他國家十分低廉。因此按照貨幣匯率來計算,中國GDP就相對較低。而如果按照PPP計算,中國經濟生産的實際值要比匯率GDP高。”李一衡説。

  《經濟學人》雜誌曾經用更加形象的例子解釋過PPP的概念。1986年9月,這本英國雜誌提出了“巨無霸指數”,就是以麥當勞同樣一款漢堡為標的,考察用當地貨幣購買這同一産品需要多少錢,從而衡量這些國家貨幣的購買力。這個指標的含義是: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無論在世界各地,它的用料質量和重量都有同一標準,因此從購買力來看,它的成本應該都是相同的。一個巨無霸漢堡在美國的各地平均價格大約4美元,而在中國是15元,那麼美元與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15元=4美元。

  這一概念,也被一些學者當作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證據。

  中國發展的現實壓力

  很多的媒體和專家對IMF的預測表示懷疑。

  “對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衡量,取決於你籃子裏面的商品。如果你籃子裏的商品,或者對商品之間的權重有不同的認識,對匯價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IMF有自己的一個商品籃子,這個商品籃子是否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同?肯定是爭議的事情。市場的評價顯然不是按照IMF的估測方法。”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實驗研究室主任、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

  《經濟學人》雜誌4月28日發表文章説,IMF的預測一向激進。例如2009年4月,IMF預測中國的財政盈餘將佔到GDP的9.3%,而同期其他投資銀行的平均預測值是6%。

  英國《每日電訊報》則寫道,現在將美國趕下世界超級大國的寶座還為時過早,“美國擁有極強的再造能力”。

  而且,儘管IMF對中國未來經濟大示樂觀,但同時指出了許多中國將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IMF表示,在出口和國內需求的推動下,亞洲的經濟將在中國和印度帶動下繼續保持增長,但包括通貨膨脹威脅在內的新風險已經出現。在2011年,亞洲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將進一步提高。

  IMF亞太部門主任辛格(Anoop Singh)在報告中稱,2010年10月以來,總體消費物價指數加速上升,雖然初期原因是商品價格上升,但目前壓力已溢出到核心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

  在通脹上行壓力下,IMF認為亞洲緊縮宏觀經濟政策的需要比6個月以前更為緊迫。

  辛格表示,在中國、韓國和印度等經濟體,實際利率總體上仍為負,因此面臨廣泛的通貨膨脹壓力的經濟體需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同時,還有進一步整頓財政和提高匯率的空間,這有助於控制通貨膨脹壓力。

  IMF中國事務主管查克也表示,中國需要通過具有包容性的勞動力市場來提供更加有力的社會保護。他認為,中國應當努力發展服務行業。中國服務行業的成長速度不如日韓,這和中國更多依賴製造業和出口有關。

  “中國産生的工作崗位和它的經濟增長速度相比,相對其他國家較少,因此重新調整經濟結構可以增加工作崗位。”查克説。

  此外,查克認為,亟待改革的問題還包括:社會保障、房屋保障、刺激消費的財政措施、匯率升值、金融行業的自由化改革、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公司改革等。

  IMF不靠譜的預測

  英國“持續衰退”預言

  2009年,IMF發佈報告指出,英國2009年經濟增長為-3.8%,2010年為-0.2%,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持續衰退的國家。而最終,英國兩年實際的經濟增長為-4.9%和1.3%。

  伊朗“0增長”預言

  IMF在今年4月發佈的報告稱,由於伊朗遭到國際制裁並遭受高通脹壓力,其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降至“0”。伊朗經濟財政部長侯賽尼隨即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公佈的數據主要建立在西方對伊朗的敵對措施會對伊朗經濟産生影響的假設之上”,認為IMF的報告“不準確”,而且藏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南非“世界盃利好”預言

  2010年,IMF曾預測世界盃將給南非帶來很大經濟回報。但據南非國內媒體統計,由於國際足聯分走大部分盈利,南非最終將虧損約37.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