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利比亞指責西方野蠻侵略 稱安理會決議已失效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1日 0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利比亞局勢動蕩

  利比亞武裝部隊19日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説,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西部城市扎維耶、東部城市米蘇拉塔、蘇爾特多處軍事和民事目標遭到空襲。利比亞政府20日宣佈,截至目前已有約64人在空襲中死亡,另有150人受傷。利比亞政府開始向普通民眾發放槍支彈藥。利領導人卡扎菲通過電視臺説,他將武裝平民抵抗侵略,地中海地區將成為“真正的戰場”。

  利比亞官方

  多處目標遭到轟炸

  利國家電視臺19日援引一名政府軍發言人的話説,西方軍隊轟炸了補給首都的黎波裏以東城市米蘇拉塔的油罐車。這名發言人還稱,的黎波裏、米蘇拉塔、祖瓦拉和班加西都有遭襲目標。電視臺説,的黎波裏市郊一家醫院也遭到襲擊。

  利比亞武裝部隊19日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説,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西部城市扎維耶、東部城市米蘇拉塔、蘇爾特多處軍事和民事目標遭到空襲。

  利比亞政府20日宣佈,截至目前已有約64人在空襲中死亡,另有150人受傷。利比亞武裝部隊稱,死傷者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指責西方野蠻侵略

  利比亞總人民大會秘書長(議長)穆罕默德茲韋在的黎波裏新聞發佈會上,指責西方國家在利宣佈停火之後採取“野蠻的侵略”行動。

  茲韋強調,這些針對利比亞人民的野蠻攻擊是在利方已經宣佈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以及承諾進行全面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之時發生的。

  茲韋説,部分傷員已被送往醫院救治,目前還有救護車前往事發現場搶救其他傷員。這些事實證明(西方)所謂保護平民安全的説法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茲韋指出,針對利比亞的這種野蠻侵犯根本找不到任何藉口,利比亞已經接受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停止打擊反政府武裝的軍事行動,呼籲聯合國和有關國家派遣國際觀察員監督停火。

  安理會決議已失效

  在利比亞19日遭到西方國家軍事打擊後,利比亞外交部19日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説,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利設立禁飛區的第1973號決議已經失效。

  聲明説,在法國率先違反該決議(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後,利方有權動用所有空中力量保衛國家。聲明同時要求立即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討論利比亞局勢。

  此外,利比亞官方媒體指責西方國家轟炸民用目標、造成人員傷亡,聲稱擊落一架法國戰機。

  利比亞電視臺稱,利比亞防空系統在的黎波裏擊落一架法國戰鬥機。對此,法國總參謀部發言人蒂埃裏布爾克哈德予以否認,他説,所有參與空襲的戰機均已返航。

  官員慰問受傷平民

  美聯社援引利比亞電視臺的報道稱,利比亞一名政府官員來到的黎波裏的一家醫院,慰問了當天在導彈襲擊當中受傷的平民。

  這家醫院的一名醫生説,這家醫院已經收留了27名遇難者。國際紅十字會表示,對利比亞平民的安全深表擔憂,呼籲國際社會各方,嚴格遵守聯合國方面的相關規定。

  卡扎菲

  地中海地區將成真正戰場

  利比亞遭到西方國家軍事打擊數小時後,卡扎菲作出強硬反應。

  他19日發表電視講話説:“現在應該打開武器庫,用各種武器武裝所有民眾,以捍衛利比亞的獨立、領土完整和榮譽。”

  卡扎菲還説,利比亞將依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行使自衛權。他還威脅説,由於利比亞受到這種“軍事侵略”,地中海和北非已經淪為戰場,“地中海地區海上或空中目標,無論軍事或者民事,都將處於真正危險中”。

  卡扎菲説,利比亞將報復,地中海地區將成為“真正的戰場”。

  20日,利比亞政府開始向普通民眾發放槍支彈藥。

  利電視臺當天還播放了卡扎菲的第二次錄音講話,卡扎菲重申,武器庫已經向所有利比亞人民打開,利人民將得到衝鋒槍、步槍、手榴彈等武器。

  他説,那些使用飛機、導彈攻擊利比亞的國家必將遭到失敗的命運。

  卡扎菲在錄音中還表示,利比亞的石油財富絕不會留給美國、法國、英國以及那些與之結盟的反利比亞國家。卡扎菲説:“我們是被欺壓者。被欺壓者必將贏得勝利。”

  卡扎菲説,相信班加西人民將對反政府武裝進行反擊,當班加西人民看到這些“侵略、殖民主義和十字軍戰爭”後,絕不會允許美英法旗幟飄揚在班加西上空。

  利比亞民眾

  欲組成人盾誓死保衛國家

  利比亞爆炸不斷,火光沖天。

  目睹轟炸慘狀,當地居民説,利比亞建築設施嚴重損毀,部分地區立即出現停水停電現象。空襲發生後,利比亞很多城市街頭救護車呼嘯而過,很多傷員被送往醫院救治。

  從19日下午開始,首都的黎波裏數萬名民眾舉行遊行示威,強烈抗議西方對利比亞採取的軍事行動,並相繼前往卡扎菲在的黎波裏的住所阿齊齊亞兵營,表示將組成人體盾牌誓死保衛國家,保衛他們的領導人。

  鏈結

  意大利輪船在利被武裝分子扣留

  意大利媒體20日報道,一艘意大利拖輪在的黎波裏港口被武裝分子扣留。

  據意大利安莎社報道,當地時間19日下午,拖輪上的利比亞工人正在離船上岸,幾名武裝分子突然登上拖輪,控制了所有船員並阻止輪船離開利比亞。拖輪上共有8名意大利船員、2名印度船員和1名烏克蘭船員,這些船員目前仍被扣留在船上,武裝分子中有1人可能是港務長。

  報道説,這艘被扣留拖輪屬於一家名叫“海上奧古斯塔”的意大利公司,這家公司主要從事石油開發、提煉活動,併為石油平臺提供協助服務。

  人物簡介

  利比亞革命領導人卡扎菲

  穆阿邁爾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蘇爾特一個遊牧部落家庭,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亞大學攻讀歷史,後在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1965年畢業後他在利比亞陸軍服役。1966年赴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受訓。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1970-1972年,卡扎菲任總理兼國防部長。1977年起成為革命領導人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79年3月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只保留“九一”革命領導人稱號(自2008年12月起稱“革命領導人”)。

  出身於遊牧民族的卡扎菲,主張部族社會的自然公平,反對奢侈豪華。他本人除了喝礦泉水和駱駝奶,不喝任何飲料。他喜歡住帳篷,不喜歡住豪華宅邸,喜歡騎駱駝,不愛坐高級轎車。每次出訪,他那標誌性的貝都因大帳篷都讓不少國家感到左右為難。

  1986年4月,西柏林美國駐軍常去的一個迪斯科舞廳發生爆炸,美國以利比亞涉嫌製造此案為由,對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進行轟炸,40多名利比亞人喪生,其中包括卡扎菲的養女。

  1988年12月,美國汎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英國蘇格蘭洛克比鎮上空爆炸墜毀,造成270人死亡,其中包括189名美國人。隨後,利比亞被指控製造了這起空難,利比亞與美國關係陷入最低谷。2003年,卡扎菲宣佈對洛克比空難承擔責任,從而使利比亞與西方的關係開始緩和。2006年,利比亞與美國恢復外交關係,與西方關係也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我29名同胞未在空襲中受傷

  中國駐利比亞使館商務參讚王旭宏20日説,除了大使館工作人員外,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還有29名中國公民。他們主要都是自願留下來的個體零散經商和務工人員,目前他們沒有在空襲中受到波及,比較安全。使館距離空襲目標較遠,沒有聽到爆炸聲,總體上比較平靜,水電供應和通訊正常。

  外國記者被帶入卡扎菲住地

  手機被收走與外界隔絕八九個小時

  19日一大早,在官方指定飯店住宿的外國記者們便發現已被禁止走出大門,就連到飯店對面的小超市買瓶礦泉水也不被允許。根據官方規定,外國記者必須在有對外新聞總署提供陪同人員的情況下才能外出採訪。

  心情鬱悶的記者們一直在飯店裏等到下午2時,突然接到通知:所有記者立即上車前往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住所所在地阿齊齊亞兵營。

  阿齊齊亞兵營位於的黎波裏市中心,其實並不是一座真正的兵營,而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住宿的地方。此處平時戒備森嚴,四週圍墻足有4米高、半米厚,全部用鋼筋水泥砌成,佔地達4公頃左右。但今天的阿齊齊亞兵營卻非同往日,只要經過簡單的安檢,民眾就可一批批地涌入。

  我們一群外國記者來到兵營的廣場上,已有幾千名情緒高昂的卡扎菲支持者在那裏聚集示威。示威群眾中有老人、婦女和兒童。

  卡扎菲的女兒阿伊莎也站在敞篷車中來到了廣場,頓時引起轟動。人們蜂擁地圍在車子周圍,情緒高漲到了頂點。廣播中不時響起卡扎菲呼喊口號的聲音,人們跟著一起呼喊。

  直到晚上10時許,利比亞對外新聞總署的官員們才引領著外國記者們離開現場。而此時,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大約2萬名當地民眾,而且還有支持者在不斷涌入。

  由於在阿齊齊亞兵營時手機被收走,外國記者們整整八九個小時與外界隔絕,直到在返回飯店的路上,才知道一些西方國家已經對利比亞發動了軍事打擊。

  回到飯店新聞中心,利比亞總人民大會秘書長(議長)穆罕默德茲韋舉行記者會,通報當天的情況。當晚,利比亞電視臺播出了卡扎菲的講話。

  就在炮火稍稍停息之際,飯店大堂裏卻傳來呼喊聲。記者們紛紛走出房間探尋究竟。原來,一些憤怒的當地民眾得知這裡是外國記者集中的地方,特地闖了進來,希望能在媒體面前表達對西方軍事打擊的強烈抗議。

  20日早上天剛剛亮,記者們又被闖入飯店的民眾抗議聲吵醒。

  本版均據新華社本報記者聶寬冕綜合央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