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俄中友協主席:“十二五”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助推器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4: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在中國十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開幕之時,俄中友協主席、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院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季塔連科首先對中國兩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季塔連科指出,兩會的召開成為今年中國國內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俄羅斯各界正以極大的興趣密切關注著兩會的進程。

  他説,為了迎接兩會的召開,中共中央去年召開了五中全會,確定了中國今後發展的總路線和“十二五”規劃的主要數據。

  季塔連科指出,五中全會決議已清晰地勾畫出了“十二五”規劃的輪廓,即中國在經歷了和平發展和崛起後,如何進一步完善政治制度、解決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快速發展向和諧發展、科學發展過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理論為中國的均衡和諧發展、社會關係和諧化、社會福利的劃分和分配更趨公正合理,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發生根本性變化指明了方向。

  季塔連科説,俄遠東研究所已幾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專家、學者們認真研討了提交給十一屆中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十二五”規劃內容。

  季塔連科認為,“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家積累了鉅額資金和財富,大量的外資和中資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在總結“十一五”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礎上,中國政府又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繼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解決社會保障問題等,已提到黨和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

  季塔連科説,他注意到,在兩會召開前,中央政府專門組織各界人士幾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草稿,併為此專門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充分顯示了中國黨和政府重視解決這些原則性問題的決心。

  季塔連科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長期的任務和目標,而“十二五”規劃是完成這些任務和目標的關鍵環節。2000年初,中國政府提出了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現在有一半的省份實現了這一目標,其餘的省份正在朝這一目標努力。

  季塔連科説,他研究中國問題已經快60年了,回顧中國的發展歷程,特別是最近30多年的變化,中國實現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巨大跨越,他對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賀!

  季塔連科特別注意到,中國最近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社會管理,説明中國的社會政策已日臻成熟,即對綜合解決社會政策問題有了一個完整的考慮。社會管理包括經濟、人際關係、衛生、教育、社會對老年人的態度、退休制度、幹部政策、青年與老年人之間的關係、土地使用、人口問題等。

  季塔連科認為,全球化進程不可避免地對中國社會産生影響,中國各級政府開始重視解決經濟一體化中産生的問題,比如農民工進城後如何適應新變化,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如何教育他們遵紀守法,城鄉人口的相互關係等。中國政府認識到,光靠政治宣傳和教育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應採用經濟措施來調節社會關係。

  季塔連科認為,“十二五”規劃最大的特徵是關注社會化問題,其中包括如何處理擴大內需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關係問題,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即建立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新體系。在社會福利方面,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提出了社會政策的新概念和最高目標,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將陸續出臺,中國為全世界樹立了榜樣。

  季塔連科説,“十二五”規劃向中國人民和全社會提出了新任務。中國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而是以人為本的發展,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他堅信,“十二五”規劃是實現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助推器,將為中國社會向更高目標邁進奠定堅實的基礎。(本報莫斯科3月7日電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楊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