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環球視線]英國手機短信泄密案幕後交易隱現(2011.01.25)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5日 23: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環球視線]>>

  上週末,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新聞主管安迪?庫爾森宣佈辭職。庫爾森2007年加入卡梅倫的團隊,去年5月卡梅倫當選首相後,庫爾森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首相身邊的一名重臣。但是,在這個職務上才呆了半年多,他就挂冠而去。據英國媒體披露,迫使庫爾森辭職的是幾年前英國《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而庫爾森當時正是該報的高級編輯。

視頻編輯:尚祚

英手機短信泄密案幕後交易隱現

主持人 勞春燕:
    歡迎回來。
    上個週末,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新聞主管安迪庫爾森宣佈辭職了。庫爾森2007年加入卡梅倫的團隊,去年5月卡梅倫當選首相以後,庫爾森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首相身邊的一名重臣。但是在這個職位上才待半年多,他就挂冠而去了。據英國媒體披露,迫使庫爾森辭職的是幾年前英國《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而庫爾森當時正好是該報的高級編輯。相關的情況,我們先來看一個短片。

(播放短片)
解説:
    事情的起因要從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説起。幾個月前,布朗向倫敦警方報案,稱他在2005年至2007年擔任財政大臣期間,手機短信的內容被《世界新聞報》披露。
    《世界新聞報》是英國一家眾所週知的小報。一家小報怎麼能獲得首相的手機短信內容?
    隨後,英國《星期日獨立報》報道説,向警方報案,説自己手機短信泄密的可能不只是布朗,另外一位前首相布萊爾也要求倫敦警方對他擔任首相期間,是否發生過手機短信泄密事件進行調查。
    兩個消息傳出後,現任首相卡梅倫的新聞主管安迪庫爾森成為眾矢之的。這是因為在布萊爾和布朗擔任首相期間,庫爾森就是《世界新聞報》的主編。
    2007年,《世界新聞報》記者古德曼因為竊聽英國王室成員通話而被叛入獄,隨後庫爾森辭去主編職務,加入卡梅倫的競選團隊。英國媒體認為,前政府高官手機短信泄密事件的幕後主使就是庫爾森。在輿論壓力下,庫爾森不得不辭去卡梅倫首相的新聞主管職務。

勞春燕:
    關於這件事情的詳細的情況,我們現在就來連線本台駐倫敦的記者楊珊珊。姍姍您好。

(電話採訪)
楊姍姍 本台駐倫敦記者:
    您好主持人。
勞春燕:
    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庫爾森這個人,他是這條新聞的主角。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據説也是一個苦孩子出身。
楊姍姍:
    是的。其實安迪庫爾森出身於一個英國埃塞克斯鎮的一個貧窮家庭。他本人並沒有上過大學,在18歲的時候進入當地的報業公司。憑藉自己努力最後成為《世界新聞報》的高級編輯。又因為他的出色表現而被英國現任首相卡梅倫所看中,從而進入唐寧街,成為首相的新聞官。可以説在某種程度上,他是英國社會自我奮鬥的一個成功典範。英國政壇可以説是精英文化,一半的內閣成員,以及議會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員都在牛津、劍橋這種名校讀書。而近年來英國首相除了布朗以外,無一例外都是牛津、劍橋畢業的學生,可以説在英國政治中平民出身人很稀少,無疑安迪庫爾森這個人的存在就顯得非常寶貴。相比于在伊頓中學讀書,牛津、劍橋畢業代表精英階層的英國政府首相卡梅倫和尼克克萊格來説,安迪庫爾森在英國人心中似乎更能代表底層民眾的聲音,這也是當時他為什麼卡梅倫力排眾議,要求他加入唐寧街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他因為竊聽事件而離開英國政壇,也讓民眾倍感惋惜。但是安迪庫爾森捲入竊聽事件的污點其實早在我們片子裏面就已經提到,其實在2007年的時候,他已經捲入到這個竊聽事件的調查。只是因為當時的一方面警方因為恐怖威脅襲擊,因為倫敦地鐵爆炸案導致恐怖威脅上升,所以説警方無法抽調更多人手來調查"竊聽門事"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卡梅倫力挺他加入自己的團隊,而將此事淡化。
勞春燕:
    現在為什麼這個事情又被提了出來,舊事重提?
楊姍姍:
    其實可以説就像咱們這片子裏面所説的,英國政要一直以來他們都受到竊聽事件的威脅。這件事情的導火索也是因為布朗首相在自己大選,競選失敗之後他向警方報案,表示自己在唐寧街擔任副首,以及首相期間他的手機是不是被人竊聽?其實英國的前首相布萊爾也受到竊聽事件的困擾,因此他從來不使用手機。但是布朗進入首相之後是手機不離手,而且他不經過首相府轉接就直接與外界聯絡。不僅如此,一發脾氣的布朗曾經在一週內摔壞過三部手機,可見這個竊聽事件的受害者是很大的,因此他向英國警方提出了報案。因此英國警方開始對此進行順藤摸瓜,然後接觸到2007年的這件案件,所以説,開始展開了調查。
勞春燕:
    姍姍,還有一個問題,給我們簡單來説一説,現在英國國內的民眾,他們對於這種小報通過竊聽的方式來獲取名人政要的隱私是怎麼看呢?
楊姍姍:
    我想很多人認為,其實這種事件可能是媒體過度競爭的一個結果。
    首先,特別是現在英國紙媒的生存空間其實非常小,特別是在網絡媒體,以及微薄,以及社交網站他們的影響力在虛擬空間呈幾何級增長,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逐漸被殘食。像《世界新聞報》,以及《太陽報》這樣小報,他們為了博取讀者眼球,而不得不劍走偏鋒。或者並且他們將獲取消息來源手段用到了極致。
    其實我們知道《世界新聞報》的前主編安迪庫爾森本人,他曾經就有一句名言,就是他要不惜任何代價獲取新聞。而英國媒體早就爆料,其實英國的王室成員,以及他們的助手,以及這些社會名流,只要是小報和狗仔隊感興趣的名人,他們的手機可能都會記者黑掉,就連英國首相他們也不會放過。因此英國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媒體過度競爭的一種表現。
    此外,我想英國百姓對這個態度,他們認為其實名人隱私權也是應該受到保護的。所以説這種事情應該是警察進行嚴厲的調查,應該受到最終的處罰。就像是一個人在限速30公里的公路上開車,他開到了35公里,理應受到罰單。此外,老百姓對安迪庫爾森還有一種同情,就像我第一個問題所回答的那個樣子,由於安迪庫爾斯可能是他的這種平民的奮鬥經歷,因此很多人對他的離開而感到非常惋惜,認為英國……
勞春燕:
    好,非常感謝姍姍來自倫敦的報道,謝謝非常感謝。
    剛才我們駐倫敦記者楊姍姍也給我們講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跟我們説了庫爾森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包括英國民眾對於小報通過竊取手機信息這樣的方式來獲取新聞,這樣的一個情況。洪先生也是做新聞的,跟我們説説您聽了這件事情以後,你直觀的感受?

正在評論:舊事重提 誰在拿"竊聽門"説事

洪琳 特約評論員:
    直觀的感受就是,其實做新聞也有一些道德的底線,去遵守,不可能越過這個紅線。當然我們也看到《世界新聞報》在英國就是一個小報,實際説是一個媒體圈裏的一個壞孩子,什麼規矩都不守。以前就是已經出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像這種做新聞,自己設一個局,把這個當事者請過來,然後把一個大的事件揭開了。當然老百姓有一種窺視別人隱私的這種心裏。因此我們看到儘管對《世界新聞報》做法不贊成,但他每一次挖出來重磅的新聞,老百姓還是津津樂道,這也是它為什麼在當地,比如説紙媒産業不是很不景氣的情況下,他能做得很紅火,銷量這麼大,所完全是一個很悖論的一個事情。
勞春燕:
    《世界新聞報》默多克買下的第一張報紙,1969年買下了。可以説對於新聞集團來説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想請教一下宋先生,剛才咱們短片,還有記者也都介紹了,這個手機似乎現在成了很不安全的通訊工具。手機短信是很容易泄密的嗎?

專家觀點:《世界新聞報》有前科 現捲入政黨鬥爭

宋曉軍 特約評論員:
    對,很容易。其實竊聽手機,實際上在互聯網買這些竊聽器是很容易的。當然你買到之後,你去竊聽,成本也會非常高,你要不斷的有人去弄。如果你買來之後,你值得獲得這個信息,而且這個信息能變成錢,這才可以這麼幹。當然《世界新聞報》當年確實是這麼做過。除了這件事以外,我們知道很有名的,就是當年五個男子綁架了貝克漢姆的妻子辣妹。於是《世界新聞報》雖然排名排不上英國小報的前幾名,比如第一名是《太陽報》,第二名是《每日郵報》,第三名是《每日鏡報》,第四名是《快報》,當時小報當中排很低,庫爾森把一個罪犯找來,給了一萬英鎊,把給新聞買來,最後這件事情英國法院都起訴過他。
    現在這件事情,包括太空電視,包括英國的很多媒體的題目對這件事情的報道,就是"電話黑客捲入了英國政治"。為什麼?是因為布朗認為,卡梅倫,保守黨用了這麼一個有前科的壞人來去做他的新聞發言官。他重提舊事,最終是要證明這個政黨政治當中的,證明誰還沒有品位,就是卡梅倫。你看看,你用了這麼一個壞人,這個壞人當年幹了無數的事情,你還號稱你們都是牛津、劍橋。就是保守黨是以貴族來著稱的,結果你們用了這麼一個人。其實這件事情是英國政黨政治鬥爭一個東西。但是它又牽扯到小報,當然也牽扯到手機竊聽的問題,這是延伸出來的問題。
勞春燕:
    要説延伸出來的東西,很多人現在把這件事情跟新聞集團和卡梅倫之間的關係扯了一起。我現在給大家看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説庫爾森不再擔任新聞主管的消息,雖然這件事情很快就會過去,但是他辭職背後的事件卻還沒有展開。説的是什麼?就是媒體其實已經把目光投向卡梅倫同默多克新聞帝國之間的聯絡,因為《世界新聞報》,包括默多克旗下的其他新聞媒體在卡梅倫競選期間是支持卡梅倫的。
宋曉軍:
    對。因為英國人對於報紙的評論非常多。一個帝國在衰弱的時候,一點破事能説很長時間,就像當年的喬治奧威爾寫的英國是謀殺的衰落一樣。其實二戰之後,英國人就開始拘泥于這種小事,這個沒什麼,包括説默多克要收天空電視臺,前布萊爾……
(開放式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