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國際社會盛讚中國成功建設經濟特區推動改革開放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7日 04: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北京9月6日電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 在中國隆重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之際,國際社會對經濟特區的建設和發展給予積極評價,認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它的創建和成功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經濟特區的成功,對其他國家、尤其周邊國傢具有巨大帶動作用。

  曾任聯合國高官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兼職教授斯卡科裴拉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30年來,中國建立經濟特區的實踐,使無數中國農民家庭受益,來自這些家庭的眾多年輕農民工紛紛奔赴沿海出口製造加工區。中國的經濟特區還創造了世界上最靈巧、最具適應性的製造業基礎設施,並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實現自身的調整。

  她説,中國的對外開放,由經濟特區,逐步發展到整個沿海地區,並迅速向內地延伸,從而給內地及西部地區的廣大年輕人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經濟特區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突出作用:創造性的新設計、技術突破、獨立創新等。

  巴西全國商貿聯合會特約顧問、著名記者卡洛斯塔瓦雷斯自1971年以來一直以敏銳的目光關注著中國的經濟改革與開放,在談到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和成果時説,“經濟特區的建立是中國對外資開放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他表示,經濟特區的建立使中國進入了國際市場,不僅有利於中國産品的出口,而且加快了對中國所需的原料和中間産品的進口。

  墨西哥高等學府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教授、中國問題專家莉莉亞娜説:“去中國訪問,發現中國的改革開放並非局限于幾個經濟特區和大城市,而是自東向西、由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農村的全方位改革開放。這種建設東部同時兼顧西部的大發展思路,讓我由衷地欽佩。”她感嘆道:“究竟是什麼神奇因素促成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的出現?我總結的原因是,中國人有著很強的學習和適應能力,所以你們成功了。”

  莉莉亞娜研究中國問題已整整30年,親眼見證了中國30年來的發展與巨變。她認為中國領導人非常有智慧,提出了在深圳創辦經濟特區的構想。創辦經濟特區為此後30年中國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堅實的體制保障。

  莉莉亞娜説:“墨西哥也曾搞過類似于經濟特區的發展計劃,但失敗了。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的領導集體敢於解放思想,將計劃和市場完美結合,把從外國引入的資金、先進技術以及管理經驗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這恐怕是經濟特區模式乃至整個改革開放構想得以全面落實的最關鍵因素。”

  泰國前總理、泰中友好協會會長功塔帕朗西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剛從北京等地考察回國,親身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功塔帕朗西用中文説,中國正在“萬象更新”。他表示,深圳特區的成功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重要的經驗,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國經濟特區的成功,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傢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

  泰國《世界日報》8月25日推出專版,回顧了深圳特區的發展歷程,並指出,深圳特區在第一個30年獲得成功後,在第二個30年裏將繼續成為先行先試的最好載體。

  印度新德里政策選擇研究中心主任古魯斯瓦米教授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特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尤其是在推動中國經濟改革上表現優異。

  他表示,最初中國的經濟特區為生産大量優質的出口産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經濟特區的發展很好地解決了就業及創收等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經濟特區成為許多新興科技的“孵化器”,對經濟創新貢獻極大。他認為,未來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仍有很大潛力。

  (本報記者席來旺、吳志華、鄒志鵬、孫廣勇、廖政軍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