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環球要聞 >

美軍撤離伊拉克 留下墳墓和爛攤子(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肖承森繪

埋葬著駐伊美軍官兵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第60區。

  本報記者 溫憲攝

  將近七年半前,隆隆的美軍機械化作戰部隊從科威特大舉北上伊拉克;如今,美軍不得不南下原路撤回。在歷史老人的嚴峻目光下,伊拉克南部沙漠升騰的塵埃拖曳著一個漸漸淡去的當今世界最強大國家的背影,身心顯得有些疲憊……

  當地時間8月19日清晨,在伊拉克南部沙漠地區經過580公里的機械化夜行軍後,美軍第二步兵師第四斯特賴克旅開始跨越科威特邊界。這標誌著美軍最後一個完整戰鬥旅撤出伊拉克。

  當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在頭版頭條位置相關報道的標題為“七年戰爭真正歷史性的結束”。

  美國——

  死於伊拉克戰爭的美軍官兵墓碑上的標注已由原來的“為了美國的安全”悄然改為“自由伊拉克行動”

  8月18日,《紐約時報》在A10版左下角一個黑框中留下這樣一段文字:“國防部確認了伊拉克戰爭以來的第4406名美軍死亡者。17日確認的最新死者為來自新澤西州的賈馬爾雷特,24歲,陸軍第25步兵師專業人員”。

  緊鄰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第60區內埋葬著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中死亡的美軍官兵。一排排簇新的白色低矮墓碑上鐫刻著死者的生卒年,其中不少是“80後”。死於伊拉克戰爭的美軍官兵墓碑上的標注已由原來的“為了美國的安全”悄然改為“自由伊拉克行動”。

  這一不動聲色的改動有意無意地加劇著人們對這段歷史的健忘。美國于21世紀初發動這場戰爭的理由是伊拉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基地”組織,所有這些“均對美國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對於剛剛經歷了“911”事件的美國公眾來説,這些開戰理由當時具有足夠的蠱惑力。面對存有諸多疑慮的國際社會,美國用血與火的“斬首行動”詮釋著單邊主義色彩濃烈的現代強權政治。

  同樣不動聲色的歷史老人最終用無情的光陰顯現出伊拉克戰爭理由的荒謬,進而揭示出美國在這場戰爭背後有著更為深遠的戰略謀慮:以伊拉克為切入點,進而“改造”石油儲量豐厚的整個大中東地區,最終在經濟、軍事、政治、外交等諸方面謀取“美國全球戰略利益”。

  然而,這場戰爭不僅為伊拉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也使美國陷入難以掙脫的不義泥淖。伊拉克戰爭的“蝴蝶效應”誘發了其國內各教派、各部族間錯綜複雜的利益矛盾,也為整個大中東地區乃至全球國際關繫帶來了諸多新的複雜因素。美軍佔領伊拉克七年之後,民不聊生仍是伊拉克的現狀。首都巴格達至今每日供電僅幾小時,飲水常遭污染,垃圾滿街,炸彈爆炸事件接連不斷。

  道義上的失信、軍力上的捉襟見肘、政治上的不得人心、經濟上的沉重負擔——滿目瘡痍的伊拉克為美國帶來了難以承受之重。順勢打出“變革”口號的奧巴馬贏得了大選,並一再重申將在任內結束伊拉克戰爭。在嚴酷的現實面前,美國的驕橫不得不有所收斂。曾信誓旦旦“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美國最終不得不默認自己的歷史局限性。

  伊拉克——

  正是美國“在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引發了在另外一些問題上更大的混亂”

  8月17日下午,剛剛卸任的美國前駐伊拉克大使克裏斯托弗希爾在美國國務院就伊拉克最新局勢向各國記者吹風。“一早醒來,就聽到伊拉克又發生爆炸事件,死了那麼多人,大家一定很沮喪。人們都想知道何時能夠結束這種局面,我對此問題的回答是‘很難預料’。”希爾説。就在當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巴布阿爾穆阿澤區一處徵兵站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至少造成59人死亡,129人受傷。希爾承認美國在伊拉克所面臨的挑戰極為嚴峻:“看起來容易的其實很困難,看起來困難的簡直就是不可能。”  

  除了安全局勢外,美軍戰鬥部隊撤離後伊拉克的政壇局勢一直成為美國極為憂慮的重要話題。在美國的戰略謀劃中,伊拉克新政府的運轉是與美軍戰鬥部隊撤出密切相關的上下文。自今年3月7日伊拉克大選以來,在大選中小有領先的伊拉克前總理阿拉維領導的政黨聯盟“伊拉克名單”與現任總理馬利基領導的“法治國家聯盟”之間就建立新政府問題一再討價還價,最終談判破裂。這意味著在美軍作戰部隊完全撤出伊拉克之前,伊各派已無希望就組建新政府達成一致。希爾對此難掩受挫之感,他説,“我感到,伊拉克公眾正在對其政治家們失去耐心。”

  其實,正在伊拉克政壇上翻雲覆雨的人們正是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後所選擇出來的政治新權貴。在摧毀了薩達姆所把持的舊的伊拉克國家機器後,美國將一批流亡國外的薩達姆政權政治對手陸續請回,以填補伊拉克政權真空。在費盡心力的扶植之後,近來美國官員私下不斷抱怨説,許多伊拉克官員現在還在扮演著反對派的角色,而不是致力重建國家的未來。美國對伊拉克政客們的抱怨遭到了伊拉克官員的回擊。他們稱,正是美國“在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引發了在另外一些問題上更大的混亂”。

  美式“民主”正在伊拉克經歷嚴重的水土不服,美國對此頗感進退兩難。美國前駐伊拉克大使克羅克説,傳統的外交在伊拉克不起作用。美國生硬地介入伊拉克制度和政治生活,這不是一種健康或可持續的關係。“考慮到伊拉克的歷史及其特性等諸多因素,這一制度到底能否奏效?”希爾説,美國不願被視為伊拉克的佔領者,但在決定伊拉克未來的決策過程中,美國當然不能袖手旁觀。他暗示,美國的想法是仍由馬利基作為總理,國家安全事務則由阿拉維負責。但這一構想又將誘發潛在的國際矛盾:伊拉克的鄰國伊朗反對阿拉維,另一鄰國土耳其則對馬利基留任持有保留態度。

  無法預料的政治前景、四分五裂的軍警力量、政客們的茫然甚至無助,使得伊拉克公眾不滿情緒加劇,政變之説隨之風聞。自1958年以卡塞姆為首的自由軍官集團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費薩爾王朝以來,伊拉克曾發生四次政變,被美軍推翻的薩達姆本人便是通過政變上臺。目前在伊拉克民間流行著一個政治笑話:一位伊拉克政治家最近與一位伊拉克高級將領進行了接觸,談及伊拉克發生政變的可能性。這位將軍極為認真地拿出一張巴格達地圖,詳盡地解釋説如何用卡車堵住通往綠區美軍基地的道路,如何佔領電視臺,隨後包圍議會……談話最後,這位將軍極為嚴肅地問道:“當你成為總統時,能不能讓我當國防部長?”

  面對四分五裂的伊拉克,美國一直主張新的伊拉克政府應包容遜尼、什葉等教派和庫爾德等政治集團利益代表。然而,即使伊拉克最終産生一個由各種勢力分享權力的政府,也會是一個彼此牽制、極為虛弱的聯合政府。這樣一個政府實在難以完成重整河山的重任。

  轉型——

  美國如此大規模地獨立執行培訓、建立中央政府和基層政權、在庫爾德人與阿拉伯人之間進行調停等類行動,這在歷史上還未曾有過

  美國弗吉尼亞州斯普林菲爾德有一處外貌頗為平常的建築,這裡就是美國國務院重建與穩定辦公室所在地。美軍作戰部隊全部從伊拉克撤出後,前美國總統布什發動的“自由伊拉克行動”隨之結束,奧巴馬總統在伊拉克將行動重心由軍事轉為民事的舉措被冠之以“新黎明”行動。美國國務院重建與穩定辦公室便是美國實施這一行動的主要載體。辦公室門外停著兩輛看似與平常商務車無異的車輛,“這些是裝甲車,”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介紹説,“它們將配備給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民事人員。”

  美國在伊拉克軍事轉民事的戰略實施中,仍散溢著濃烈的火藥味。美國國務院負有培訓伊拉克警察的任務,而這些培訓任務將主要由美國承包商完成。此外,美國國務院計劃通過私人承包公司雇用多達7000名保安人員,對伊拉克國內5處美國外交機構“大院”進行保護。這些私人保安公司將使用雷達對來襲火箭進行預警,對路邊炸彈進行搜索,使用無人飛機進行偵察,並通過新組建的“快速反應部隊”進行緊急救助。美國務院還擬為駐伊外交機構裝備60輛防雷、防伏擊的裝甲車輛,使其在伊裝甲車輛數量達到1320輛,還將增加空中力量,由承包商駕駛的直升機隊將由17架增至29架。

  在伊拉克,美國在安全領域大量雇用私人承包商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美國黑水公司殘酷傷及無辜伊拉克平民的官司早已令美國承包商臭名昭著。在此情形下,美方強調當新的美國承包商進入伊拉克時,他們沒有外交豁免權,且須向伊拉克政府註冊,以此緩解伊方的擔憂。

  美國社會有許多人對美國能否在伊拉克成功轉型大有疑慮。曾在阿富汗等國擔任美國大使的詹姆斯多賓斯説,在如此危險的國度內,美國如此大規模地獨立執行培訓、建立中央政府和基層政權、在庫爾德人與阿拉伯人之間進行調停等類行動,這在歷史上還未曾有過。克羅克説,美國的時間表走在了伊拉克現實的前面,“我們需要戰略耐心”。美國軍隊還未完全從伊拉克撤出,已經有不少人提出應向伊拉克派出新的軍事人員,以訓練伊拉克軍隊掌握坦克、火炮和戰鬥機等裝備,重建伊拉克空軍,建立特種部隊以執行反恐行動。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美方官員稱,所有這些想法都需與伊拉克政府進行談判。但正面臨中期選舉的美國政府現在不願公開討論這些問題。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伊拉克戰爭一直與阿富汗戰爭密切相關。美軍作戰部隊撤出伊拉克及此後的局勢走向不僅影響伊拉克,也勢必對美國在阿富汗的長期戰略産生影響。有美國媒體指出,美國人需要知道阿富汗戰爭也不可能永遠繼續下去。剛剛出任美軍駐阿富汗司令的彼得雷烏斯表示,他反對從阿富汗快速撤軍。他在阿富汗的使命不是為了主持一場“體面的退出”。他甚至暗指奧巴馬總統宣佈的2011年7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的期限也有可能發生變化,“這是極困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