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走近悉尼唐人街:中國文化色彩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1日 11: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8月11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報道,來過澳大利亞的華人幾乎都會發現,這個國家的所有主要城市——悉尼、墨爾本、阿德雷德、布裏斯班、堪培拉和珀斯等,幾乎沒有哪個是沒有唐人街的。 在東方氛圍濃重的唐人街上,店舖的招牌放眼都是中文字,走在路上大多也是黃皮膚黑頭髮的華裔。這份濃烈的中國文化色彩,在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亞,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多數就有唐人街”這話一點都不錯。

  最大的唐人街—悉尼唐人街

  悉尼的唐人街是南半球最大的唐人街。1998年由澳大利亞歷史學家雪莉費茲傑爾德出版的《紅帶子,金剪子》的悉尼華人史中,便記載著悉尼唐人街的變遷。

  19世紀,華人到悉尼的第一個落腳點在與城市碼頭相連的岩石區,面臨悉尼港灣,當年“賣豬仔”的華工和那些自由移民也大都聚居於此,是這個城市最早開發的地區。後來華人又轉移到莎梨山,澳大利亞著名的僑團澳華公會、僑青社、洪門致公總堂、崇正會、澳洲中山同鄉會都在這一區。到20世紀30年代末,越來越多的華人移居菜市場附近的德信街,並逐漸成為華人文化、經濟集中的唐人街。現在悉尼的唐人街落腳于德信街周圍,包括喜街、海港城和喬治街、沙瑟街、高賓街的部分地帶,處在悉尼中央火車站和奧運會比賽地點之一的達令港之間,是悉尼的繁華地帶,餐飲業非常旺盛,各類富有亞洲特色的商店、時裝店、公司也聚集在這裡。難怪有人説:“悉尼的中國龍,腳在岩石區,身在喜街,頭在德信街”。

  德信街豎立了具有中國建築風格的牌樓、石獅,于1980年由當地華人籌資建成。澳洲中山同鄉會會長方勁武先生致力推動中華文化,悉尼唐人街經常看到他奔波的身影,受到澳大利亞上流社會的尊重,被當地華人尊稱“中國城王子”。據他講,當時在牌坊上大書“四海一家”四字,得到多方贊同,因意義在於鼓勵各民族團結,少數民旅融入主流社會。  

  唐人街是悉尼中華文化的策源地和傳播網,與澳大利亞主流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並已成為澳大利亞多元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大街上鑼鼓喧天,瑞獅歡騰,常有聯邦、州、市三級政府高級官員應邀出席,他們和華人社區領袖箸勺共食,把盞共飲;唐人街鬧新春活動,近年來均得到悉尼市政府的資助;僑青社主辦的“中國城嘉年華會”,也有東歐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移民參與演出;中餐館和商店裏,金髮碧眼的顧客越來越多。

  風格各異的唐人街

  澳大利亞華僑華人的人數這幾年顯著增長,估計目前已超過50萬,在悉尼所在地的新南威爾州就有25萬人。而定居澳大利亞的華人來自世界各地,已不是純粹來自中國大陸,華人移民背景發生很大的變化。除悉尼唐人街外,附近又有好幾個新唐人街不斷興起,由於移民背景不同,唐人街反映出的中國文化各異,卡巴拉瑪打市以印支華人為主的唐人街上,商店林立,招牌一律用中、越、英三種文字同時書寫,中國牌樓特別精雕細刻,上書“天下為公”,強烈的民旅意識,宏揚國粹的精神令當地人敬佩。號稱“小上海” 的艾士菲市唐人街,上海話通行無阻,上海貨一應俱全;號稱“小台北”的北悉尼車士活也有一個中國商店鱗次櫛比的唐人街;哈士活市香港移民居多,他們正為該市初具規模的唐人街籌劃建造中國牌樓。賓士鎮有一個中、越、英文並舉的唐人街;肯姆希鎮的唐人街也正在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