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波士頓唐人街:傳統精神與現代生活結合之城(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6日 1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波士頓唐人街牌坊

  鑲嵌于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頓,是一座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典範之城。近400年前,不列顛殖民者就在半島上創建了它,它也因此得名為“比國家更古老的城市”。時過境遷,如今的波士頓已經逐漸成為美國東北部舉足輕重的經濟中心,吸引了眾多華人前來尋夢。目前該城擁有佔總人口7.52%的常居華裔人口,以及規模位列全美前三名的唐人街,被視為美國東北部著名的華人聚居區。

  不忘傳統

  波士頓唐人街作為華人在美國最早的一批定居點之一,保留了較多的中國傳統。街區入口照例有一座重檐畫彩的中式牌坊,然而匾額上題寫的並非簡單的“中國城”抑或“唐人街”字樣,而是深得古風的“天下為公”和“禮義廉恥”,令人肅然起敬。背井離鄉的早期華人們,用這種方式紀念著他們心中堅定的中國文化信仰。

  盛名在外的波士頓唐人街,粗看之下似乎與中國粵港小城並無不同。尋常巷陌,中文招牌參差錯落,往來的行人用廣東方言隨意交談著。道邊店舖鱗次櫛比,熟悉的中國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街區從容不迫的生活節奏,儼然一個獨立的華人小社會。只有孩童口中流利的英文,才讓人意識到究竟身處何方。年輕一代融入西方社會,足見華人移民多年打拼,已經成功地入鄉隨俗落地生根。

  2007年波士頓中國城公園的建成,塑造了嶄新的唐人街形象。該公園景觀曲折有致,一道飛瀑奔流於由青竹叢、紅鋼欄圍成的園區之中,兼得中國傳統佈局章法與現代設計理念之妙,象徵古老中國走向開放的現代世界,強化了華人社區的歸屬感,成為波士頓唐人街的新標誌。

  華人淵源

  波士頓的華人足跡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早期華工的漂泊打拼,是一部辛酸的血淚史。波士頓城區的一所公墓中存有這樣的碑文:“安葬此地的是19歲的中國少年阿周,他于1778年9月11日在波士頓號船上從桅桿墮下身亡。他的僱主約翰波立此碑以志紀念。”1870年,華工大批涌入馬薩諸塞州,投身於北亞當斯的製鞋業與波士頓的電話線鋪設。後來他們當中的一批人在波士頓的“平安巷”落腳暫住,便是今天的波士頓唐人街。

  波士頓受清教徒文化影響至深。早期的基督徒殖民者重視教育,強調道德觀念,崇尚勤儉生活,這些新教精神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城市的血脈中。也正是這樣的土壤,後來哺育了同具奮鬥美德的華人移民。波士頓地區教育事業發達,以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衛斯理女子學院為首的一大批知名學府星羅棋佈,陳寅恪、梁實秋、冰心、吳宓、胡適、宋氏姐妹等名人早年都曾遊學於此,汲取西方文化精髓,助力在華事業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佳話。

  抗爭精神

  1773年,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導火索由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點燃。這座歷史名城勇敢獨立的氣魄,對於秉承中國文化剛正精神的華人移民頗為合宜。他們迅速融入美國現代法治社會,積極參政議政,不憚揭露社會弊端,更敢於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樹立了波士頓華人尊嚴的形象。2005年伊拉克戰爭白熱化之時,波士頓華人便加入反戰遊行隊伍,呼籲停止戰爭,尊重種族宗教差異。2008年波士頓華人更致力於爭取平等公民權,遊説州眾議會印發中文選票,雖未獲直接成功,但已大大推動了少數族裔的民主維權進程。

  最令人感慨萬千的,還是波士頓華人心繫中國的拳拳深情。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發生後,波士頓華人第一時間在市區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以行動爭取國際社會的重視與關注,轟動當時。10年之後,在支持北京奧運的紐約萬人大集會中,波士頓華人依然是一支熱情洋溢的生力軍。遊行隊伍所過之處,讓不少夾道翹首的年邁華人激動落淚。汶川大地震時,波士頓華人社團奔走呼號,掀起聲勢浩大的賑災宣傳活動,累計募集善款逾105萬美元。心之所向,情之所繫,敢於抗爭,不畏阻力。憂國憂民的傳統品質,在遠隔重洋的異國他鄉,仍被波士頓華人們身體力行地保留著。(周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