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澳亞裔學童過度補習 專家不支持過分"金牌意識"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2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8月2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報道,針對新州地區亞裔學童的過度補習現象,記者採訪了新州教育培訓部高級官員兼悉尼教育局局長助理史雙元博士。他指出,新州尤為普遍的補習現象有其存在依據,應試教育可能扼殺學生的創造力,由此引發的不公平競爭更會影響社區和諧。他對此持“不贊成、不鼓勵”的態度。

  補習背後的“狀元情結”

  史雙元博士指出,就悉尼而言,亞洲家庭子女的補習現象極為普遍,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移民家庭情況特別突出,他將此歸結于中國人的“狀元情結”。從傳統的“狀元及第、光宗耀祖”,到中國恢復高考後喊出的口號“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對子女培養的重視具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基礎。此外,來澳的第一代移民大部分都是中國高考的獲益者,內心中希望孩子延續自己的“輝煌”,這不僅是一廂情願的對孩子“負責”,也是父母的心理安慰。如此一來,“考得好”成了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考進英才班和精英中學,也是家長期待子女進入主流社會的重要途徑。

  就社會環境而言,精英中學的設立也間接促進了這一現象的發生。悉尼的補習風潮之所以比墨爾本更為強烈,與新州28所精英中學的存在而維州只有1所不無關係。精英中學大學錄取率高,又是公立學校不收費,家長們自然趨之若鶩。

  不公平競爭和“速豐林”

  對於日漸普遍的補習現象,史雙元博士表示“不值得鼓勵”。他稱,西方強調自主性學習,不贊成揠苗助長,過度補習已引起全澳社會的普遍反感,尤其在新州地區引發糾紛,影響社區和諧,教育局曾多次接到西人家長的抱怨,當局幾年前還專門就此召開會議。

  他指出,西人家長認為,補習學生過分佔用優質教育資源,最終導致不公平競爭。澳洲教育體系旨在全方位培養學生,完善個體,並不推崇應試教育,更不支持過分的“金牌意識”。他以“速豐林”來比喻應試教育的成果,儘管高産,但材質並不好。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或許畢業後能找到一份薪酬不錯的工作,但始終難以成為名垂青史的大家。

  史雙元博士表示,補習學校並非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更多注重應試技巧的培養。亞洲國家的科技以模倣為主,這便是應試教育帶來的結果。澳洲強調天馬行空的想象力,2000萬澳人中便培養出10多個諾貝爾獎得主,而中國本土尚無一人,凸顯培養學生原創性思維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成培養關鍵

  史雙元博士指出,儘管如此,並非要一味批評補習學校,其存在即有合理性。對於剛剛移民來澳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困難,適當補習情有可原;對本身喜歡讀書,或需要適當提高成績的學生,補習雖有不公平之嫌,但也可以理解。他認為,華裔家長在此間應扮演更為積極而正確的角色,不應一味強迫子女進補校學習,而要讓他們儘量多接受本地的教育方式,健康學習和成長。他指出,部分家長將子女送進補習學校,只為獲得欺騙性的自我心理安慰,這是十分錯誤的做法。

  史雙元博士稱,儘管手頭並無具體數據,但就他所知,亞裔學生在精英中學中的就讀比例非常高,這與補習學校的存在有一定關係。他強調説,成績優秀的孩子不一定個個都是好學生,他們在學業和其它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才是最終決定是否成材的關鍵因素,“因材施教”是培養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