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中超頻換帥換掉原則 魯能應犧牲成績拼10年未來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14: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度過信任危機之後,北京國安主帥帕切科在日前的訓練課後説出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話,“我在中國已經1年零9個月,只有國安、申鑫和遼寧的主教練沒有變化,其他球隊都更換了主帥,我對這個現象感到很奇怪。世界上優秀球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教練的任期一般都會比較長,這樣他們才有時間打造自己的戰術體系,將戰術思想融入球隊中。我也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和國安在一起,推行自己的足球哲學和理念。”

  帕切科的感嘆不禁讓人想起了《三國演義》裏劉備的一句話,“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中超這個江湖裏,成績和排名就是“手足”,主帥就是那不幸的“衣服”。為什麼會造成現在這樣換帥如同草芥的現象?中超整體環境是否顯得過於浮躁和功利?如此頻繁換帥又會對中國足球帶 來 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中超換帥“門檻”越來越低

  帕切科的一席話道出了目前中超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確實如同他所説,除了自己跟上海申鑫的朱炯和遼寧宏運的馬林“倖存”之外,其他俱樂部,包括本賽季從中甲升至中超的廣州富力和大連阿爾濱在內,都已經換了主帥,而且一向以穩定而著稱的魯能泰山更是在兩年之內換了5個主帥,讓人跌破眼鏡。

  説好聽點,自從2011賽季開始後,中超突然變得不再死水一潭,以往沒有雄心、甘居中游的俱樂部也都在積極追求好成績;説難聽點,一股心有靈犀般的默契之風驟然在中超颳起,只要成績不好,等待主帥的結局都是一樣——下課。中超俱樂部換帥之頻繁已然到了蔚然成風的地步。由此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在中超各俱樂部在爭上遊的同時,心理承受能力之弱到了何種程度。

  遍看2011賽季至今,中超各俱樂部換帥的原因如出一轍,那就是成績欠佳,超過了俱樂部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線,而這個心理底線也有著越來越低的趨勢。以魯能為例(見本版製圖),換帥的“門檻”是越來越低。

  魯能僅是一例,其他換帥的俱樂部何嘗不是有著同樣的理由?只要成績不好,或者因為利益鬥爭,就一紙“休書”發出,各路主帥紛紛下馬。從2011賽季至今,除去沒有變動主帥的3傢俱樂部之外,據不完全統計,起碼已經有28人次的主帥栽倒在中超賽場上了,這其中包括上賽季杭州綠城首創的“隊委會”(姑且算作一人次)和一度實際控制上海申花的阿內爾卡。

  中超沒有自己的“弗爵爺”

  中超已經越來越浮躁了,浮躁到了唯成績是從的地步。自從中國足壇掀起反賭掃黑運動,凈化了空氣之後,一個本應不該出現、卻又讓人意想不到的衍生作用出現了——各俱樂部紛紛加大投入,在沒有黑惡勢力左右的情況下追求最好的成績。按下葫蘆浮起瓢。各俱樂部有了雄心沒錯,追求進步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再説,哪個俱樂部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投入打了水漂,變成鏡花水月。但現實情況是,上賽季廣州恒大率先點燃金元大戰之後,並沒有任何外力幫助其他俱樂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逼得不甘總是被恒大壓制的中超諸強們只能加大投入,本賽季中超燒錢之猛烈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俱樂部加大投入要換回成績才算值,成績差了就難以跟投入成正比,就必須繼續往無底洞裏投錢,起碼圖個掙扎上岸,別落得個掏錢又降級的境地。以2011賽季為起點,這個循環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讓唯成績論大行其道的地步。絕大多數下課的主教練自然就是唯成績論的替罪羊和犧牲品,誰叫你不能像江蘇舜天的主帥德拉甘一樣,上賽季甫一接手就逆轉乾坤,不僅讓球隊脫離降級苦海,還能在這個賽季跟恒大掰手腕呢?

  足球比賽屬於競技體育的範疇,不可能16支俱樂部都是第一,也不會都變成德拉甘的江蘇舜天,有排名高的,自然就有排名低的,有爭冠的自然也就會有保級的。但這個賽季中超局勢之膠著、競爭之激烈已經超乎以往任何一個賽季,這就更加激發了所有人保級和爭冠的迫切感。在誰都不想掉隊的情況下,一旦成績拿不出手,換帥自然就成了救命稻草。至於遠景規劃、俱樂部發展等等想象中的美好前景,都要首先服從於現在的生死問題,這也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中超席位都保不住了,還何談未來呢?

  就在滕卡特下課的前夕,老爵爺弗格森剛剛率領曼聯打完了自己在任期間的第1000場比賽,本報也為此做了一個專題報道。弗格森在統率“紅魔”第一個賽季的成績並不理想,但曼聯並沒有因此將其解職,而是一步步地前進,直到造就了現在的弗爵爺和“紅魔”。而曼聯也因為自己的堅持,成為英格蘭乃至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俱樂部,形成了一套穩定而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這一切,難道都不值得讓中超各俱樂部借鑒嗎?

  魯能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滕卡特下課了,他帶給魯能的東西不應該僅僅是現在史上最差的戰績和岌岌可危的保級形勢,同樣還要看到他為魯能帶來的有用的東西。同時,魯能自己也要反省一下,當年初聘請滕卡特時的初衷和而今的現實發生激烈衝突時,自己要堅守些什麼,自己的原則又是什麼?

  從1999年開始,魯能泰山俱樂部的創始人劉振亞就考慮到了青少年的培養問題,並由此建立了魯能足校,為魯能足球的明天奠定了基石。通過這些年來的發展,魯能足校培養出了大批活躍在中國職業足壇的球員,堪稱中國最正規的青訓基地。當初請來滕卡特,魯能一是想改頭換面,接觸理念更為先進的西歐足球,二是解決以前遺留下來的問題,三是想借助滕卡特的力量,培養年輕球員。初衷不可謂不美好,但是,俱樂部急於求成的想法造成了滕卡特揠苗助長的做法,多種錯誤相加,導致球隊成績一落千丈,到了現在要為保級而揪心的地步。

  魯能想像今年這樣既要吃熊掌,又想得鮮魚的思路已經被證明不可行。如果想以穩為主,那麼就找個適合自己球隊風格的教練,以魯能目前這批隊員的能力,戰術對頭了,訓練得法了,完全有殺進三甲的可能。如果想繼續球隊的年輕化改革,那麼就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改革思路,制定可行的計劃,然後再找一個能夠貫徹自己這個理念的教練,給予充分的信任,為球隊卸下每年必戴的“保三爭一”的枷鎖,用不太難堪的成績去拼未來10年的王朝。

  實踐證明,名氣大的不一定好用,沒名氣的在中超也能打下一片江山,滕卡特和德拉甘就是最明顯的對比,魯能應該從中體會些什麼了。 本報記者 董宏磊

熱詞:

  • 中超
  • 魯能足球
  • 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