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倫敦奧運看什麼:金牌美不過人性溫情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7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成都7月27日奧運專電(唐瑞琦、史春東)倫敦奧運會就要拉開大幕,老百姓看什麼?成都體育學院教授、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郝勤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認為,重於奧運金牌的是運動員的人性美。

  “親歷了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老百姓的體育意識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再是只關注奧運金牌了,”郝勤説。

  他承認,奧運金牌關乎本國或地區的競技體育成績,對於任何一個參賽代表團來説都不能回避。“比如,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不僅是中國軍團的主場,其重要性還上升到振奮民族士氣、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層次,中國要用這次‘百年奧運'擺脫‘東亞病夫'的形象。就是這種歷史情感,使全中國包括海外華人都備受鼓舞”。

  然而,在“後北京奧運”時代,中國老百姓的體育觀悄然發生了變化。“公眾對奧運金牌的關注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甚至中國軍團能否摘得獎牌榜桂冠也已沒有那麼重要了;現在,老百姓更多的是以包容、平靜的心態對待中國隊的成績”。郝勤分析説,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主要是因為老百姓的體育觀向體育本質回歸,“體育不是只有金牌,體育更重要的功能是健身、娛樂和教育”。

  那麼,倫敦奧運會看什麼呢?“老百姓更關注的是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表現,這種表現不僅僅是拿幾塊金牌,而是運動員的奧林匹克精神和體育道德,和更人性化的形象,”郝勤説。

  “冬奧會冠軍周洋‘感謝爸媽'的獲獎感言以及李娜在WTA皇冠級賽事表示自己打球並非為了祖國的話語,這在七八十年代是不可接受的;那時,競技體育就是要拿金牌,為國爭光。而現在,人們普遍很接受周洋和李娜的話,因為她們有人情味。這表明,以往中國體育等同競技,競技等同奧運金牌,奧運金牌等同愛國的公式已被打破,中國公眾能夠用更符合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觀念看待奧運會了”。

  回首北京奧運會,德國男子舉重選手馬施泰納把亡妻的照片和奧運金牌高高舉起;德國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五次征戰奧運會;重壓下憾失首金的杜麗用遲來的金牌證明自己等感人的瞬間歷歷在目。

  “現在,中國老百姓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就是體育觀正逐漸回歸到理性和體育的真意,看倫敦奧運會比賽中折射的人性美比金牌更重要,”郝勤説。(完)

熱詞:

  • 奧運金牌
  • 德國體操
  • 體育本質
  • 丘索維金娜
  • 主場
  • 運動員
  • 溫情
  • 競技體育
  • 中國隊
  • 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