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外媒關注中國軍團備戰:正在改善冠軍培養方式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10: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倫敦奧運馬上就要拉開大幕,對於金牌大戶中國代表團,國外媒體也是相當關注。近來,包括美國《時代》周刊在內的眾多媒體都報道了中國選手備戰奧運的情況。

  《時代》周刊探訪舉重隊稱:奧運對他們而言是生計

  美國《時代》周刊近日報道了即將征戰倫敦奧運的中國舉重隊。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描述的:

  9點整,在距離北京天壇一個街區的一處大型體育館裏,中國女子舉重隊的隊員們前來報到。在一個小時之內,一項奧運會紀錄被打破,一項世界紀錄幾乎被追平。對於這支預料會在倫敦奧運會上囊括所有金牌的舉重隊來説,這不過是又一個普通的訓練日。

  李雪英長着老繭的手掌給人一種砂紙的感覺。她的鎖骨因為杠鈴的重壓而呈淤紫。這位河南農民的女兒對於自己參加的首次奧運會沒有表現出多少期待。她説:“我的責任是為國爭光。我一心撲在舉重上,因為我不想讓教練和領導失望……對倫敦我不覺得有什麼激動的。”

  李雪英的這種矛盾心理是許多中國奧運選手所特有的。對他們來説,體育並非自己選擇的愛好,而是一種生計。每週六天,舉重隊的30名隊員都要完成同一套累人的訓練計劃。這樣的安排看似機械,但舉重隊員之間有一種溫馨的友愛關係,而且他們看上去與教練和訓練師也有密切的關係,這裡是他們的家。他們很少有自由時間。兩次獲69公斤級奧運會金牌的劉春紅的參賽足跡遍及歐洲、北美和亞洲。她告訴我:“全世界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巴黎。”原因是巴黎是她被准假出去游玩的唯一的外國城市。

  女子舉重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奧運項目,但其短暫的歷史卻見證了中國在國家控制下取得的金牌榜位置的快速躥升。在從跳水到乒乓球、羽毛球的許多項目上,中國已經培養出了令外國對手望塵莫及的運動員。為了增加中國的金牌數,國家體育官員制訂了奪標方案:瞄準參賽國家較少的不那麼熱門的項目,選擇諸如舉重等設置多枚金牌的大項,並且把重點放在女子項目上——因為多數國家的女子競賽項目都處於經費不足的狀態。

  英國跳水天才戴利:中國選手像是機器人

  無獨有偶,日前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英國跳水天才戴利語出驚人,説他的主要競爭對手邱波就像機器人一樣。戴利是這樣評價邱波的:“他像一個機器人……如果你不給他壓力的話,他就不會犯錯,所以擊敗他是件很難的事情。”對於其他中國選手,戴利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國選手有與我們不同的訓練方式,他們遠離學校和家人。”戴利説,“中國跳水就像是流水線一樣運作,一名選手退役後,還會有其他人頂上來,因此這是完全不同的。我一週訓練6天,每天5個小時,這已經算多的了,可中國選手每天也許要訓練7個小時,他們更為刻苦。不過他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我不一樣,我不總是只想著跳水。”

  戴利的一席話也許可以代表大多數外國運動員的心聲。戴利好歹每天還能訓練5個小時,而墨西哥“跳水公主”埃斯皮諾薩每天的訓練時間卻只有1個小時,如果不是因為教練是馬進,或許埃斯皮諾薩連1個小時都不願堅持,而她的競爭對手陳若琳為了北京奧運會,可以在女孩身體發育期3年不吃晚飯。除了中國選手,誰能做到這一點?

  《華爾街日報》看到進步:中國改善冠軍培養方式

  當然,也有媒體看到了中國體育正在逐步改變“只為金牌”的舊狀況。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撰文表示,中國正在改善封閉式冠軍培養的一貫訓練方式,轉而塑造更多全面發展、與社會接軌的體育選手。

  文章表示,中國高層領導人已經開始對一直沿用的運動員培養方式,尤其是苛刻封閉式的冠軍培養方式做出了發展性的調整。很多運動員6歲就被選為奧運選手,接受着嚴厲艱苦枯燥封閉的訓練,連外出就餐都是不可能的奢望。現在,中國將慢慢調整培訓內容和節奏,開放更多的文化課,把重心從專一型向全能型轉移。培養了33位世界冠軍的北京什剎海體校已經開始增加文化課,減少了訓練時間,目的是讓學生融入主流社會的生活與工作,畢竟,世界冠軍是少數,更多的運動員仍然是默默無聞。

熱詞:

  • 培養方式
  • 備戰
  • 選手
  • 中國代表團
  • 中國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