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滬媒:國安根在工體 北京球迷氣勢不亞於英超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9日 1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易中天的《讀城記》中,把北京譽為最有氣質的城市,而上海則是最雅致的大都市。1200多公里的間距,孕育出海派與京派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即便是衍生至足球領域,亦是如此。借著本賽季首次京滬大戰在京打響的契機,本報記者于上週末趕赴工體、小武基、石景山等幾處深深烙下北京足球印記的地方,感受了一番地地道道的京派足球文化。

  國安根在工體

  位於朝陽區的工人體育場,是北京球迷心中公認的足球聖地,無論國安成績好壞,只要現身工體,就意味著場場爆滿,意味著金牌球市。甚至,工體一度在去年中旬擴建,以此來滿足更多球迷的觀賽需求。“去工體看球”是北京人日常生活中常常念叨的一句話,就連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在得知記者的目的地是一家位於工體西門附近的酒店後,也會主動和你聊起國安,聊起足球,聊起自己或兒子那些年在工體“拋頭顱灑熱血”的往事。

  在工體西門18號看臺的正上方,印著一個碩大的國安隊徽,看臺入口的右側,有著一間屬於北京國安俱樂部的榮譽室,那裏陳列著國安職業聯賽至今所獲得過的榮譽,以及俱樂部歷史成員的照片。每當主場比賽前一天,國安全隊趕赴工體適應場地時,花費高價購得觀摩券的球迷,便可穿過榮譽室通道,走入內場觀看訓練,區區只有20多米的通道,不僅能讓老球迷們憶往昔崢嶸歲月,更能讓年輕球迷了解歷史,起到傳承球隊文化的作用。

  “工體和國安永遠是密不可分的。”説話的人,名叫袁超,擁有一家緊鄰工體的中式餐館。營業7年來,袁超先後經歷過從高潮跌入低谷,再從低谷回到高潮的起起落落,而在這其中起到決定性因素的,就是國安俱樂部。“2005年年初,餐館正式開張。受到球市的推動,生意一直不錯,但一年後,工體改建,國安被迫將主場遷至豐臺體育場,我這邊的生意也越發不理想,虧損一年比一年多。”儘管如此,從1994年職業聯賽開始便關注國安的袁超,依然堅定不移地相信,國安的主場終有一天會重回工體,而那時,也將是他翻身之日。

  袁超沒有等待太久,2009賽季,國安重投工體懷抱,不僅如此,球隊在老帥洪元碩的帶領下勇奪球隊歷史上首個聯賽冠軍,受此利好消息的影響,袁老闆餐廳的年利潤再攀高峰,完成二次創業。“雖然在豐臺期間,我也數次過去看球,但由於場地偏遠、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球迷的數量總不如在工體時來得多,大家的瘋狂程度也大打折扣。”

  或許,在絕大多數北京球迷的眼裏,沒有任何一座場館能比工體更適合國安,即便2008年奧運會過後,坊間一度傳出“國安進駐鳥巢”的消息,但擁有國際一流硬體設施的奧運會主賽場,依然不能打動球迷和俱樂部高層,因為在那裏,人們找不到足球運動最值得珍藏的歷史與底蘊。

  球迷氣勢不亞於英超

  在上海,如果你把“最喜歡哪傢俱樂部”的問題拋向球迷,除了藍魔和藍寶兩個團體中少數的對象會回答“申花”外,絕大多數球迷會告訴你一家國外俱樂部,其中以五大聯賽中的為主。但在北京,當你向球迷問同樣的問題時,只有少數人會回答皇馬、曼聯、巴薩,而更多的人會告訴你四個字:北京國安。

  是的,北京球迷的瘋狂與執著盡人皆知,當今年申花俱樂部引進阿內爾卡,其他城市的球迷均期待獲得法國人的簽名時,或許只有北京球迷,依然堅守著屬於自己的信仰。

  15日申花踩場前一小時,大量球迷早早集結于工體西門,陣勢頗為驚人。當申花隊乘坐的大巴駛進賽場時,此前俱樂部官員擔心的“客場眾多球迷問阿內爾卡索要簽名”的混亂景象並未出現,空氣中更多的是充斥著北京球迷發自內心的憤怒與不滿,而賽前三天球票就告售罄的現象,更多只能解釋為當地球迷對國安新賽季首個出場比賽的殷切期盼,而不是期待見證阿內爾卡的中超首秀。“這兩年國安的每個主場基本都是如此火爆,上賽季的場均上座率更是超過了4萬人。”一位球迷説道。

  出於這份熱愛,球迷們願意花費150元購買一張原價僅50元的京滬大戰球票,這種情況若放在虹口,簡直不可想象。前些年,比賽前虹口場外,不少黃牛叫賣10元一張門票都乏人問津,對於不少上海人而言,寧可在家看英超電視直播,更舒服,比賽水準也更高,10元一張門票是不貴,但往返的路費甚至貴過球票,沒必要去現場折騰!如果説工體的圍巾墻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文化,儘管虹口的藍魔藍寶球迷聞名全國,但想要在上海灘出現“申花是信仰”的理念,申花的球迷文化比國安落後了很多。

  作為職業化以來僅存的名稱未變的球隊,京滬球隊之間的發展卻大相徑庭。2011賽季中超收官戰,虹口上演京滬德比,由於兩隊都已沒有競技目標,加之是工作日的關係,當日虹口進場觀眾人數僅為4378人,創歷年申花與國安之戰的最低上座率,虹口的吶喊聲,險些被遠道而來的禦林軍球迷覆蓋。而比賽移師工體,國安球迷響徹雲霄的吶喊聲更是讓人咋舌,這一點,就連曾在英超博爾頓俱樂部擔任理療師多年的吳宏祥也深有感觸:“主場球迷對比賽的進程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特別在比賽臨近結束時,我似乎預感到了我們快頂不住了。”

  那麼國安的主場氛圍較之英超又是如何呢?吳宏祥説:“每個主場的氛圍都不同,像在博爾頓,球迷一般只會歡呼開場的20分鐘,而如果你去到曼聯或者切爾西的主場,那裏的球迷就會歡呼整場比賽。國安球迷的氣勢雖然要強于博爾頓,但比起幾支傳統豪門的球迷,還是差了一點。”

  預備隊聯賽數百人站著觀看

  京滬大戰次日一早,北京天氣突然轉涼,最低氣溫跌至零下2攝氏度。記者冒著嚴寒前往位於北京東四環附近的小武基體育場,觀看京滬預備隊間的交鋒。可當記者提前半小時抵達賽場時,看到了在上海絕對無法想象的一幕:數百位球迷站在簡易的球場鐵絲網外,站著等待比賽開打,其中還不乏攜家帶口甚至牽著愛犬的人。

  比賽中,一旦申花球員拿球,或是裁判做出了不利於國安的判罰,球迷們就會有組織、無紀律地搬出工體那套京罵,聲勢同樣浩蕩。當地一位同行向記者介紹道:“這些球迷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住在這裡附近的人,球場離家近,出來看看打發時間;第二種是較低收入者,因為工體球票太貴,承擔不起,但卻又喜歡看球,所以過來看不需要門票的預備隊聯賽;第三種就是鐵桿球迷了,這種人過來大多是為了賽後向球員索要簽名與合影。”

  據記者觀察,雖然只是一場在路邊簡易球場進行的預備隊聯賽,但國安方面沒有絲毫懈怠,邵佳一、卡魯德洛維奇、矯喆、郎徵等名將悉數登場,控制力及進攻流暢性較之申花預備隊,都明顯處於上風。實惠又不失觀賞性,也難怪球迷如此樂此不疲,風雨無阻地堅持觀看了。

  更為有趣的是,在京滬預備隊比賽結束,成功獲得邵佳一等人的簽名後,部分北京球迷又在一旁商議下午轉戰五環外的石景山體育場,觀看北京八喜與深足的中甲聯賽一事。正如一位在場球迷説的那樣,現場觀看足球比賽,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而2012年的種種驚心動魄,現在只不過剛起步罷了。

熱詞:

  • 國安
  • 工體
  • 北京
  • 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