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NBA停擺到底傷了誰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3日 06: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NBA歷次停擺

  1964年 第一次停擺

  NBA在1964年首次面對停擺難,由於球員利益未能得到保護,球員工會的地位也沒有得到承認,時任球員工會主席的海印索恩號召球員以罷賽作為手段向NBA官方施壓。在全明星賽開始前一個小時,多位球星宣佈退出比賽,並且拒絕參加接下來的賽事。球員的罷賽行為令時任NBA總裁的沃爾頓肯尼迪驚慌失措,他同意在全明星賽後與球員工會進行談判,這才令全明星賽順利舉行。勞資雙方隨後進行了談判,NBA官方認可球員工會的地位,球員們爭取到了利益保障。

  1976年 第二次停擺

  NBA在1976年完成與ABA(美國籃球協會)的合併,當時聯盟規定大學未畢業的球員不能進入NBA。ABA球員斯賓塞海伍德由於棄學,被NBA官方認為不具備打NBA的資格,海伍德的合同無效。這個消息傳出之後,時任球員工會主席的保羅西拉斯認為這是一種歧視行為,球員工會一方面號召球員遊行示威,另一方面將NBA告上法庭。法庭判定海伍德有權利在NBA打球,勞資雙方最後達成協定,允許家庭條件不佳的球員提早進入NBA。

  1994年 第三次停擺

  1994年的勞資談判中,資方要求採用硬性工資帽,並對新秀合同進行限制。為了避免賽季縮水,勞資雙方暫時妥協,進而讓1994—1995賽季順利進行。在該賽季結束後,NBA宣佈封館停擺,勞資雙方在又一番唇槍舌劍後,達成了新的勞資協議。雙方各退一步,硬性工資帽沒有被採用,球員合同被加以限制。

  1998年 第四次停擺

  1998年3月,NBA勞資雙方就勞資協議進行新的談判,老闆們希望就聯盟的工資帽體系以及球員的薪資上限進行調整,然而球員工會對於老闆們的計劃堅決反對,他們希望可以增加那些底薪球員的薪金水平。雙方最終談判破裂,聯盟開始停擺。停擺從1998年7月1日持續到1999年1月20日,這也導致1998—1999賽季每支球隊只打了50場比賽。

  11月的寒風漸起,往年這個時候,正是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大幕初啟之際,群雄登場,熱血沸騰。然而今年此時,本該風生水起的30座球館裏卻一片寂靜。這個吸引了全世界無數籃球迷、被視為職業體育運行典範的聯賽,因為“停擺”而陷入僵局。NBA的鐵腕總裁大衛斯特恩已經宣佈,由於勞資雙方——球員和球隊老闆之間無法達成協定,11月的賽事被全部取消。

  自7月以來,雖然經過勞資雙方數百小時的談判,停擺眼下正朝著有望結束的方向發展,但對這個號稱球迷是“上帝”的職業聯賽來説,停擺已深深刺痛了球迷們的神經。“看著這些有錢人爭來吵去,我們是否還應該再去買票看球支持他們?”一位球迷的質問激起無數共鳴。停擺讓NBA失去的不僅是每天上百萬美元的收益,更有球迷們一顆顆熱切盼望的心。

  停擺為何一再發生?這個高度商業化的聯賽自身是否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這次停擺對NBA未來又有何影響?球迷的嘆息與憤怒中,問號牽動人心。

  收益分成比例之爭

  利字當頭,誓不相讓,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爭得魚死網破

  利字當頭,停擺並非突如其來。事實上,當上個賽季的NBA平均上座率達到90.3%、收視率增長了36%之後,停擺陰影就已籠罩在“盛世”的光環之上。

  按規矩,每7年NBA勞資雙方將進行一次談判,其重點就是聯盟收益的分成比例。2005年談判之後,球員獲得了聯盟收益的57%,而近幾個賽季,雖然NBA賽場熱鬧非凡,一些球隊老闆(以中小球隊為主)卻因連年虧損而叫苦不迭。因此,今年的談判還未開始,資方已打定主意要降低球員的分成比例。球員方面的代表——球員工會則認為,資方誇大了他們的損失,如果沒有球員為老闆們賣命,NBA又如何賺錢,球員沒有要求更高分成已是客氣,怎能降薪?

  經過多番唇槍舌劍之後,球員工會表示,球員分成比例不能低於聯盟收益的52.5%,而資方則堅持對半分成,這2.5%(大約1億美元)的分歧,成為談判的一道鴻溝,勞資雙方各不相讓,都擺出一副魚死網破的架勢。

  在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賽(橄欖球、棒球、籃球、冰球)中,NBA最為年輕,但近年來成長迅速,尤其是律師出身的斯特恩執掌聯盟這10多年來,NBA已發展為四大聯賽中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賽事。

  全世界球迷們的熱捧帶來滾滾財源,球員身價也一路看漲,科比等頂級球員拿著上千萬美元的年薪,拿最低工資的球員也有幾十萬美元收入。而NBA30家球隊的老闆更是財大氣粗,沒有上億美元的身家,誰也玩不起這樣的遊戲。因此,勞資談判實際上是一場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之間的爭吵,開著私人飛機和遊艇跑車的他們,為著各自利益拔劍相向,誰都覺得自己不能再吃虧。球迷渴盼的眼神,則被置之腦後。

  NBA在1964年和1976年曾發生兩次短暫停擺,而最具殺傷力的停擺發生在1998年。那一次,縮了水的NBA常規賽季由每支隊82場比賽減少到50場,賽事密度也被迫加大。受此影響,喬丹也宣佈退役,在球迷們憤怒的討伐聲中,NBA的一個黃金時代戛然而止。

  停擺引發連鎖反應

  權力較量,沒有贏家,勞資雙方不惜“抱在一起滾向懸崖”

  原定的開賽日無球可打,意味著球員將拿不到工資;咬牙鎖上了球館的大門,老闆們私下裏都在計算自己的損失;位於紐約的NBA總部已經開始裁員,在媒體和球迷指責聲中,NBA的廣告詞“這裡異彩紛呈”成為一句笑話。停擺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中沒有贏家,這是從一開始就已註定的結果。但明知結局是“雙輸”,為何勞資雙方仍不惜代價,非要將彼此都推進一條死衚同?

  上億美元的利益自然是讓雙方都眼紅的首要因素,這場爭鬥的背後,還透露著勞資雙方各自的權力較量。斯特恩就曾暗示,勞方主要談判代表、球員工會執行理事比利亨特實際上在拿球員們的利益做賭注,以顯示其控制力。近幾天,談判中更是傳出了如電影《無間道》般的劇情——球員工會主席、洛杉磯湖人隊球星費舍爾被曝已私下接受老闆們對半分成的方案,球星科比也已“叛變”,倒向老闆一方。雖然費舍爾和亨特隨即都發表公開聲明,信誓旦旦地稱自己清白,但和上次談判時50名球員代表身穿“堅持”字樣的T恤衫出場相比,球員內部分化已顯端倪。

  而資方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豪門球隊如洛杉磯湖人等在商業開發方面資源豐厚,像達拉斯小牛隊老闆庫班那樣,只要能奪冠,賠本賺吆喝也在所不惜的老闆不是主流。不少中小球隊老闆卻抱怨吃不消,畢竟,比賽打得花團錦簇,球隊經營的賬面上卻是赤字,加之美國經濟又不景氣,老闆們的算盤,自然更要撥得精細些。

  2005年那次勞資協議達成後不久,就有8支球隊老闆向斯特恩發難,聲稱聯盟的財政體系只對那些擁有大市場和成績好的球隊有利,而虧損則在中小球隊中普遍存在。這幾年時間裏,數支球隊已更換老闆,聯盟的這種傾向卻依然無法改變。今年,湖人隊又和當地電視臺簽署了一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同,眼看湖人隊越發頤指氣使,中小球隊老闆更覺得“沒法玩了”。與其在如何賺錢方面挖空心思,不如在談判中直接分到更大的蛋糕。中小球隊的老闆由此橫下一條心,寧願現在吃虧,也要拖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這兩天,NBA開出的一張鉅額罰單也暴露了老闆們之間的分歧。邁阿密熱火隊老闆阿裏森的微博上,有球迷留言痛斥其寸步不讓的貪婪,他憤而反擊,指責球迷“罵錯了老闆”。這一帶有暗示性的對罵違反了NBA“停擺期間,球隊管理層不得公開討論談判”的禁令,阿裏森也被處以50萬美元的罰款。

  正因為利益與權力之爭糾結難分,勞資雙方上演了一場“抱在一起滾向懸崖”的鬧劇。當彼此都號稱要“與汝偕亡”時,“硬扛”的走向,無非是看誰先繃不住而已。

  資本控制的“職業病”

  球迷失望,聯賽受傷,停擺痼疾折射職業體育深層問題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高度商業化的NBA是不折不扣的“壟斷組織”。NBA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賺錢能力最強的籃球聯賽,是因為集中了最好的球員資源,沒有競爭對手。在和老闆的談判中,球員們實際上也沒有更多籌碼。隨著停擺時間的加長,處於“失業狀態”的球員危機感加重,那些二三流球員渴望比賽的心情更為迫切。就在此時,又傳出老闆試圖將球員分成比例降到47%的消息,無疑會加劇球員內部態度的分化。

  NBA的壟斷屬性決定了球員很可能最終妥協。在美國的其他職業聯賽中,這其實是種通病。四大聯賽都發生過停擺的狀況。橄欖球聯盟的球員在1987年罷工,老闆們招來一群業餘球員湊數,結果一群由火車司機、看門人、外國二流球員組成的華盛頓紅皮隊奪冠,眼看被雜牌軍搶了飯碗,球員們最終選擇回歸。而冰球聯賽在2004年乾脆停擺一年,導致元氣大傷。在由資本控制的職業體育市場中,資本的逐利性是深層和首要驅動力,這種“職業病”幾乎無解。

  此次NBA停擺的頭幾個月,球員們表現得還算氣定神閒。詹姆斯等頂級球員張羅著組織全球巡迴表演賽,凱文杜蘭特跑去橄欖球場客串一把,但更多的人卻很難置身事外。球星納什在微博上説:“我們度過了標誌性的一個賽季後,球員們真心誠意的願意在收入分成上做出讓步,為什麼老闆們卻不想誠心誠意的參與談判呢?作為球員,我對我們目前的處境向球迷們道歉。”克裏斯保羅説:“我感到不安和沮喪。我們渴望上場打球,但也必須去爭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我認為現在的狀況下,受傷害最大的是球迷。”

  雖然球迷滿是失望,但停擺風潮的持續,使得即將在11月19日開戰的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有可能成為“最具看點”的一個賽季。浙江廣廈和浙江稠州銀行兩支球隊,分別引進了丹佛掘金隊的球員錢德勒和史密斯,志在衝冠的新疆廣匯隊,更是大手筆引進了前NBA選秀狀元、同樣效力於掘金隊的肯揚馬丁。外援質量的升級,讓CBA的新賽季多了對抗和懸念,但同時也多了一份不確定性。即便眼下,一些有意來CBA打球的球員仍在搖擺,畢竟,NBA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眼下,NBA的勞資雙方談判據稱已解決了“95%的麻煩”,但剩下的那5%,正是最核心的利益分成問題。實際上,即便此次停擺風波有望解決,誰也不能斷言未來不會“週期性發作”。號稱世界上最完善的職業聯賽,有著這樣的痼疾,可以完全不顧球迷感受。仍處在學習階段的中國的職業體育,起步雖晚,雖需“仰視”,也不應該失去自己的辨析。

  關鍵詞

  1.工資帽

  工資帽就是球隊能夠用於球員工資開銷的最大規定限額,一支球隊只能在它的薪金總額不超過工資帽的情況下簽約自由球員,這樣所有的球隊才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工資帽能夠幫助保持聯盟的平衡與競爭性。1999—2005的勞資協議中,工資帽數額被確定為BRI(籃球相關收入)的48%,從2005年至今,這個數字被提升到51%,但與此同時,聯盟方面也出臺了一個軟性的工資帽以增加球隊操作的彈性,確保一支球隊能夠留下隊內出色的球員。

  2.奢侈稅

  軟性工資帽是NBA的特色,在超出硬工資帽的情況下球隊不允許簽約自由球員,但他們仍可以和現有球員續約,以及使用一些特殊條款補強陣容。不過這樣的補強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一支球隊在球員工資上的投入超過了BRI(籃球相關收入)的61%(1999—2005勞資協議中是55%),那麼每超過1美元,這支球隊就得向聯盟繳納1美元的“奢侈稅”。這部分錢會在賽季結束之後,均分給那些沒有超過奢侈稅的球隊,以維持整個聯盟的平衡發展。

  3.勞資協議

  勞資條款是聯盟和球員工會制定的一個合約,定義了工資帽以及其設定程序、頂薪底薪、轉會規則、選秀程序以及其他運作規範,這些規則是NBA聯盟維持運作的保證。此外,勞資條款也被用來避免NBA違反“反壟斷法”。如今到期的這份勞資條款是在2005年7月達成一致的。

  4.特殊條款

  指在NBA多年發展中不斷完善的維護球員利益的辦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伯德條款”,如果一名球員在一支球隊打滿3個賽季,其中沒有被解雇過,那麼球隊就可以超出工資帽和他達成續約,利用伯德條款簽下的合約最長可達7年,年薪漲幅可達12.5%。

熱詞:

  • 工資帽
  • NBA選秀
  • 球員工會
  • NBA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