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26屆大運會新聞發佈會:諸多亮點創多個歷史之最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0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運會開幕在即,深圳街景流光溢彩。

  新華社記者 王頌攝

  “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舉辦一屆青春的盛會,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在辦賽思路、場館建設、競賽組織、開閉幕式、大型活動等各方面大膽創新,處處追求不一樣的精彩。”

  11日,在大運會開幕前夕,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黃國強在新聞發佈會上向中外記者介紹了大運會的籌備情況和精彩亮點。

  不一樣的競賽

  創多個歷史之最

  規模最大。截至8月5日,組委會共收到152個代表團11901人的註冊申請,其中運動員7865人,隨隊官員4036人,為歷屆最多。

  項目最多。本屆世界大運會共設24個大項,其中有21個奧運會項目。與上屆相比,增加了帆船、射擊、高爾夫球等9個大項、105個小項。深圳大運會將産生306枚金牌,也為歷屆最多。

  信息化程度高。在國內舉辦的大型國際綜合性運動會中,深圳大運會首次自主開發了賽事管理系統、首次自主集成了計時記分和賽事成績系統、首次把4G技術網絡覆蓋到相關的比賽場所,傳輸速率是現有3G網絡的10倍,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等各種終端獲得無線高清視頻體驗,無論是點播電視,還是在線視頻會議,都十分流暢清晰,展現了深圳高科技和自主創新的城市形象。

  不一樣的場館

  低碳、節儉、可持續發展

  深圳大運會共使用63個體育場館,其中比賽場館41個、訓練場館19個、備用場館3個。在場館的選址、設計、建造和使用中體現了4個“堅持”。

  堅持低碳。在場館建設中大量採用綠色、環保技術和材料,凸顯“生態文明”。

  堅持節儉。充分利用城市現有體育場館和設施,堅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能租不買、能借不租”。維修改造現有場館和臨時場館41個,佔全部場館的65%。

  堅持充分兼顧賽時需要和賽後長期使用。本屆大運會儘量把新場館建在學校校園或社區內,以便賽後充分使用。

  堅持場館建設結合城市未來發展規劃。大運中心主場館建設和深圳未來發展的4個新城規劃相結合,共有14個大運場館新建在原特區外的龍崗、寶安和坪山等地,帶動了特區內外一體化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不一樣的元素

  青春時尚,創意未來

  大運會主題口號“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體現了深圳和世界大運會不斷創新、面向未來的青春理想。

  會徽“歡樂的U”,由紅、綠、黃、藍、黑5種色彩的圓點組合成一個半環形,象徵著歡樂、開放、包容、青春、世界與未來。吉祥物“UU”,打破歷屆大型運動會吉祥物傳統,非人非物,整個身體由一張符號化的燦爛笑臉構成,甜美、俏皮、活潑,充滿青春活力。大運會獎牌“海之心”,靈感來源於大運中心體育場的建築結構與水晶質感。大運會火炬“虹”,由60塊橢圓形多彩切片組成,每一位火炬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調節出喜愛的火炬形狀,打破了大型運動會火炬的設計觀念。

  不一樣的活動

  火炬虛擬傳遞,開、閉幕式創新創意

  深圳大運會首創了“虛擬傳遞與實體傳遞相結合、線上線下參與互動”的火炬傳遞新模式。實體火炬傳遞採取校園傳遞與城市傳遞相結合的方式。火炬虛擬傳遞以其低碳、簡約、時尚、互動的個性,為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火炬傳遞方式的創新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本屆大運會的開幕式不放焰火,不請明星大腕,以大學生運動員為主體,強調回歸儀式傳統,回歸體育本質。閉幕式打破常規,將在深圳著名旅遊景點世界之窗舉辦,以世界各國青年大聯歡的形式,辦成青春、歡樂、友誼的嘉年華。

  不一樣的動員

  自願參與,志願服務

  大賽之前,深圳沒有採取單雙號限行的通常做法,而是向全體市民發“綠色出行,停用少用,給力大運”的倡議,發起“綠飄帶行動”,得到了全市上下、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

  4年來,深圳“舉全市之力”進行籌辦,深圳市民也以“全民參與”的熱情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奉獻大運會、服務大運會。賽會期間,2.6萬名賽事志願者、25萬名城市誌願者和100萬名社會志願者,組成125萬人的龐大隊伍為大運會開展志願服務。“志願之城”將在大運期間大放光彩。

  不一樣的思路

  辦城市、惠民生

  4年多來,深圳以籌辦大運會為契機,堅持“辦賽事,辦城市”,把迎大運與惠民生、創文明、促和諧緊密結合起來,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生態環境、改善民生福利、提高文明素質、提升城市品質。

  全市開展建築立面刷新和屋頂改造達4436萬平方米,涉及約300條道路、15000棟建築。全市共實施了355個綠化改造提升項目,各區51條街道升級為特色文化街區,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形象大有改觀。

  地鐵二期全線開通後,全市地鐵里程增加155公里,總長由原先的23公里增至178公里,成為中國地鐵網絡化運營的四大城市之一。

  踐行“低碳、環保”的國際先進理念,深圳努力舉辦一屆“綠色大運會”。投放2011台新能源汽車作為公共交通服務大運會,植樹128.8萬棵,綠化面積361公頃,全市50%的面積被劃為生態控制線,建設由社區綠道、城市綠道、區域綠道構成的綠道網絡體系,打造濱海休閒帶,開展空氣質量和水環境治理。新建各類公園141個,提升改造公園220個。目前,全市各類公園已達824個,成為全國公園數量最多的城市。

  (本報深圳8月11日電)

責任編輯:張毅

熱詞:

  • 26屆大運會
  • 新聞發佈會
  • 亮點
  • 歷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