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我國慢性病呈現井噴現象 快速消耗社會財富及幸福感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7日 1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後10年,因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導致的過早死亡將産生5580億美元經濟損失

  來自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經超過2.6億人,因慢性病死亡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的構成已經上升至85%。儘管我國醫療衛生部門近年來採取了一些措施來積極應對,但仍然存在國民認識不足、防治網絡不健全、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專家表示,我國慢性病已經呈現“井噴”狀態,並且將會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負擔。

  慢性病在我國呈現“井噴”現象

  慢性病並非特指一種病,而是一組疾病。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兼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長王健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慢性病即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一組與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相關的病因複雜、病程長、危害嚴重、醫療費用高、多臟器損傷的疾病。在國內,主要指常見的四類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慢性病已成為當今世界的頭號殺手。衛生部公佈的資料顯示,2008年全球有5700萬人死於慢性病,佔所有死亡人數的63%,預計203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75%。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也快速上升,目前中國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人,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的85%。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慢病中心”)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慢性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其患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明顯上升趨勢。當前我國已進入慢性病的高負擔期。這個階段呈現“患病人數多、醫療成本高、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的特點。

  該負責人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慢性病潛在風險也在不斷增加,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危險因素調查推算,我國超重人群超過三億,肥胖人群超過一億,心血管疾病患者超過兩億。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人口迅速老齡化可能使中國慢病負擔增加40%。

  常年研究慢性病防控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專家何權瀛認為“慢性病在我國已經呈現出‘井噴'現象,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提高、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針對慢性病的高發,我們需要積極採取措施。”

  慢性病對經濟造成嚴重負擔

  慢性病已經給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衛生部數據顯示,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中國所有疾病負擔中所佔比重約為69%,已遠遠超過傳染病和其他傷害所造成的疾病負擔。

  因為慢性病長病程及對機體的損害,首先影響整個社會的勞動能力。據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因慢性病全國勞動力休工36億天/年(佔65%);因慢性病勞動力人口長期失能37億天/年(佔75%);預計到2020年將有85%的死亡歸因于慢性病,而70%左右的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異常也將會發生在勞動力人口中。

  慢性病對居民個人也帶來的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慢病中心向《經濟參考報》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176.9元。罹患常見慢性病住院一次,城鎮居民至少花費人均收入的一半,農村居民至少花費人均收入的1.3倍。心梗冠脈搭橋的住院花費最高,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7.4倍。

  就呼吸系統疾病而言,何權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稱,一項在六大城市開展的對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進行的調查顯示,2006年,COPD患者的年平均直接醫療費用為人民幣11744/人,間接醫療費用為1570元/人,每個COPD患者的年平均總費用(13314元/人)佔家庭總收入(32880元)的40%,COPD的費用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住院次數呈正相關,據悉目前全國COPD病人全有3800萬。而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05》,我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病的人數達250萬至300萬,每年心血管病的醫療費用高達1301.17億元,其增長速度接近當時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的兩倍。

  慢性病的高發也正在快速消耗社會積累的財富,據世界衛生組織預計,慢性病防治佔中國醫療費用的80%,在今後10年中,中國因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將産生558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到2015年中國慢性病直接醫療費用將超過5000億美元。而根據最新統計,2011年全國醫藥衛生費用規模已達到24000億元,較上年凈增4000億元,即是醫藥衛生費用20%的增長速度未來或仍將持續。今後,慢性病仍將佔用預防疾病的大量醫療資源。

  而根據世界銀行預測,如果我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率能降低1%,在未來30年,總體凈經濟效益將相當於2010年實際國民生産總值的68%,相當於10.7萬億美元。

  “慢性病帶來的不只是經濟負擔,對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整體幸福感也是極大的耗損。”王健松説道。

  疾病防治體系有待改善

  我國慢性病的高發態勢,已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並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2009年煙草框架公約在我國的正式生效以及2009年國務院通過的全民健身條例,在“十二五規劃”裏更是提出了“人均預期壽命增長一歲”的目標。自2010年開始,衛生部開展了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已在全國建成39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2012年5月8日,衛生部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提出“十二五”時期是加強慢性病防治的關鍵時期,要把加強慢性病防治工作作為改善民生、推進醫改的重要內容,採取有效措施,儘快遏制慢性病高發態勢。這是中國政府首次針對慢性病制定的國家級綜合防治規劃。

  即便如此,我國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慢病中心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社會對慢性病嚴重危害普遍認識不足;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網絡尚不健全,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基層衛生機構的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王健松告訴記者,與傳染病不同,慢性病病因複雜,與生活方式、個人習慣和生態環境有關。但相應的,公眾在這方面的教育和認識明顯不足。

  我國疾病防治體系有待改善。王健松表示,從解放初期開始我國疾病防治體系的重點就是防治傳染病,在經歷了SA R S和禽流感的衝擊後更是如此,但對慢性病的防治並沒給予同等的重視。在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方面仍存在問題“如今很多醫院都在不計成本地採取各種高精尖的方式去降低死亡率,但是卻沒有很好地考慮降低發病率。”王健松稱,儘管我們正在努力建立疾病治療三級網絡,但資源投入明顯不平衡,一些大醫院發展過度膨脹而基層衛生機構資源不足,這也使得慢性病防治進程緩慢。

  對於有些疾病如慢阻肺的認識不足。有呼吸道疾病專家告訴記者,在《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重大疾病死亡率統計中,沒有將慢阻肺單獨列項,而是歸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總體統計中,慢阻肺的相關統計數據長期缺失、慢阻肺的發病率長期被低估。而基層醫療機構治療儀器的普遍缺乏,也導致我國慢阻肺的早期診斷率較低,致使許多患者失去早期干預時機。何權瀛表示,現在我國的慢性病醫療模式多是“因症就診”:只有在慢性病表現出明顯症狀的時候才去就診,在診療之後狀態好一些就停止治療“這種診斷只會使病人的體內機能每況愈下。”

  補償機制不完善也深深影響醫療機構對慢性病的防治。何權瀛教授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自從1993年開始率先在國內開展對哮喘病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哮喘專業門診”“哮喘宣教中心”和“哮喘患者協會”三位一體的哮喘病患者教育管理模式,最終使得哮喘病的有效控制率達到80%,遠遠超過了亞太地區哮喘病百分之十幾的有效控制率。但因為沒有經費來源等原因,這項研究如今進展困難。

  王健松表示,慢性病防治要堅持以預防為主,要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防控綜合機制,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同時加大基層醫院建設,構建對患者“從生到死,分級管理”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熱詞:

  • 慢性病綜合防治
  • 井噴
  • 我國醫療
  • 慢性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