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婚慶花費越來越高 78.5%受訪者坦言婚禮已然變味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0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漫畫:CFP供圖

  一説起婚禮,6月份剛完婚的王麗不禁皺起眉頭。王麗在山東臨沂一家超市上班,新婚丈夫在汽修廠打工,兩人年收入加起來5萬元左右。本來,小兩口計劃用花了兩年時間攢下來的6萬多元錢辦場婚禮,但她發現,這些錢根本不夠。“光是15桌婚宴就要6萬多元,再加上5萬元的煙酒和近兩萬元的首飾,粗略算下來,這場婚禮至少花了13萬元。我們自己本來就沒什麼錢,剩下的錢只能讓父母幫助。這婚真是貴得越來越結不起了!”

  鑽戒、婚紗照、高檔酒席……時下,婚禮花費越來越高,婚禮走向奢侈化已成普遍現象。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雅虎網,對2618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5.4%的受訪者表示當下婚禮花費很高,其中65.9%的人表示非常高。受訪者中,58.2%的人為已婚人士,41.8%的人未婚。

  婚禮慶典日漸奢侈化

  家住山東濟寧的單身小夥兒崔強説,他如今對結婚産生了猶豫甚至恐懼。崔強告訴記者,他從朋友那裏得知,現在當地一場比較上檔次的婚禮酒席一般都要1.5萬元左右,而且不提前預訂還訂不上。再加上婚紗照、鑽戒、婚車等方面花費,辦一場婚禮至少得花10萬塊錢。“我不是‘富二代',基本都是靠自己每月幾千塊錢的工資生活,辦個婚禮就要花費這麼多,壓力實在太大。”

  對於當前婚禮奢侈化,家住廣西玉林的謝琳也深有感觸。謝琳住的小區附近有幾個星級酒店,許多當地人都選擇在那裏辦婚禮。每當酒店中有婚禮舉辦,長長的婚車隊經常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也總是吵得周邊居民不得安寧。

  “現在的婚禮攀比之風越來越盛。我認識幾個準備結婚的人,竟然在相互比較婚禮時誰家的車隊更長、豪車更多,誰家的鞭炮響數更多、禮花更貴。許多人就算沒錢,借錢也要打腫臉充胖子。真搞不懂這婚到底是自己的事,還是結給別人看的。” 謝琳説。

  調查中,78.5%的受訪者坦言當下婚禮已然變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節慶委員會主任李漢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如今社會功利化世風的影響下,婚禮、喪禮、生日慶典等都呈現出奢侈化的趨勢,婚禮尤其嚴重。現在一些年輕人為了舉辦婚禮花費很多積蓄,甚至全家舉債辦婚禮,這不但使本來喜慶的婚禮成為一種負擔,也讓許多婚禮因為過於關注花多少錢,而喪失了原本的內涵,成為一個走過場的儀式。

  婚禮花費為何越來越高?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原因分別是:炫耀攀比風氣嚴重(80.5%);婚禮內容變多了,如拍婚紗、買鑽戒、度蜜月(54.6%);婚慶商家推波助瀾(46.0%)。受訪者眼中的其他原因還有:結婚的多是獨生子女,靠家裏支持(35.3%);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16.6%)等。

  若婚禮形式越來越膚淺,社會風氣就會越來越差

  對於江蘇省南京市居民張波來説,參加婚禮是件很讓人頭疼的事。他之所以不愛參加婚禮,主要不是因為現在紅包越來越大,關鍵是現在許多婚禮外表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其實大多數千篇一律,沒有一點內涵和味道。所以在參加婚禮時,他永遠都是送完紅包就坐在酒桌上低頭玩手機。

  “很多婚禮太雷人了,搞得像娛樂八卦節目。”家住四川成都的劉琦坦言,現在不少婚禮被惡搞得不像話,很少有人去關心婚禮的內涵和意義。他告訴記者,去年在一個同事的婚禮上,原本應該嚴肅的新婚誓言環節,主持人竟然問“以後每天會不會給老婆洗腳”等問題,台下爆發出陣陣哄笑。接著,主持人還比畫著量新娘的“三圍”,讓台下觀眾打出“性感指數”,而且婚禮上還設計了抽獎環節。一場本該莊重、喜慶的婚禮硬是被辦成了嘈雜的商業晚會。

  許多受訪者都有與張波、劉琦一樣的感受——85.4%的受訪者坦言現在的婚禮文化內涵與儀式感正在不斷減弱,變得越來越沒味道了。

  對於婚禮越來越失去味道的原因,受訪者首選“物質化傾向嚴重”(78.9%),其次是“追求時髦,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61.9%),排名第三位的是“許多人不了解傳統婚禮儀式及其內涵”(42.9%)。其他原因還有“受西方文化衝擊、影響”(32.1%)、“生活節奏快,無暇顧及傳統儀式”(18.7%)等。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蕭放指出,由於當前社會越來越複雜,人們的注意力被許多事物分散,再加之娛樂風氣濃重,讓很多婚禮由莊嚴肅穆的儀式變成了“快餐式”的惡搞。而在婚禮的形式方面,我國婚禮的許多傳統儀式被省略掉了,對於西方婚姻中的儀式,經常是不問其文化背景和內涵就照搬過來,最後,許多婚禮變成了不中不西的“四不像”。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婚禮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它不僅是兩個人的事,也是兩個家族之間的聯絡,是社會關係連接的重要途徑之一。婚禮的意義就是讓很多人在這一儀式中認識到自己的成長和責任。當下婚禮文化內涵和儀式感淡漠,會讓婚禮的神聖感大大降低,也不利於新婚夫婦認識並承擔自己對父母、子女和社會的責任。若婚禮形式越來越膚淺,那麼社會風氣就會越來越差。”蕭放説。

  專家建議婚禮應量力而行,追求高雅且不忘民族傳統

  如何才能讓婚禮變得有內涵?李漢秋提出三個建議:量力而行、追求高雅、不忘民族傳統。

  李漢秋説,首先婚禮要量力而行,避免奢侈化,要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範圍之內舉辦;追求高雅,是指舉辦婚禮時可以加入一些小創意,讓婚禮變得更有文化韻味,而不要讓銅臭味掩蓋了婚禮原本應有的文化氣息;不忘民族傳統,是指婚禮不應一味照搬西方婚禮,而要對我國傳統婚禮進行繼承和創新。

  “繼承傳統婚禮儀式並不是要現代人去照搬過去具體的做法。”李漢秋表示,當下,傳統婚禮中的許多做法的確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節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摒棄傳統婚禮儀式。相比于具體的做法,我們更應該繼承的是傳統婚禮儀式中所體現出來的內涵和意義——感恩雙方父母、夫妻雙方承諾相互履行未來的責任。比如,現在女孩子出嫁離開父母,雖然不用‘哭嫁',但還是應該採取別的方式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到婆家雖然不用行跪拜禮,但還是要拜見公婆,表達對長輩的尊重。

  據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婚禮的習俗儀式,比如,拜堂、跨火盆、踏麻袋、過門檻等。對於這些傳統婚禮儀式,調查中,僅有5.0%的受訪者表示對上述中國傳統婚禮儀式非常了解,20.7%的人比較了解;31.4%的人表示不太了解,14.2%的人表示不了解。

  不過,更多受訪者(48.7%)表示自己傾向於選擇“中式婚禮”,19.7%的人傾向於“西式婚禮”,31.6%的人覺得“無所謂”。

熱詞:

  • 婚禮形式
  • 婚慶
  • 婚禮慶典
  • 婚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