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人肉搜索”轉戰微博平臺 呈“核聚變”式傳播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0日 07: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部名為《搜索》的電影正在熱映。“人肉搜索”,一個在中國互聯網世界存在了12年的爭議話題, 再一次被人們熱議。微博時代,傳統“人肉搜索”已逐漸轉移至這一急速崛起的社交網絡平臺。

  微博打拐、微博尋人、微博抓賊等一些“類人肉搜索”,對事件發展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在“核聚變”的傳播模式下,微博“人肉搜索”也可能使事件走向不可控。這把雙刃劍,可以為善,也可以作惡,如何既不妨礙網友利用它進行正常輿論監督,又防止它侵犯公民合法權益?

  ——編 者

  近日,一張選美照片引發的“人肉搜索”正在微博平臺上演。3個年輕的姑娘,只因“國際小姐”重慶前三的頭銜,而不得不面對個人信息、私人照片被網友“持續扒皮”。

  這場“人肉搜索”,由微博最先爆料,引發集體圍觀,隨即博友“人肉搜索”,知名微博推波助瀾,碎片化的信息通過“病毒式轉發”迅速聚合,而當事人的微博又加劇了信息洩露——整個過程堪稱微博時代“人肉搜索”的標準樣本。

  變化

  微博成“人肉”主陣地,形成碎片化傳遞和深度挖掘模式

  白領小閆,以前自稱“mopper”(混跡在貓撲網的人)、“天涯觀光團”,當年著名的“虐貓門”、“3377事件”,她都是“人肉搜索”的積極參與者。不過,這兩年她已轉為微博的忠實擁躉。“我覺得微博堪稱迄今為止最厲害的‘人肉搜索'平臺,像最近的實習護士‘虐嬰門',從線索引爆到層層曝光,微博就像一個巨大的信息挖掘機。”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使用微博者過半。如果説,在2010“微博元年”之前,“人肉搜索”主要是以貓撲、天涯等網絡論壇為主要陣地,那麼隨著微博席捲互聯網,傳統“人肉搜索”已逐漸轉至這一急速崛起的社交網絡平臺。

  “‘微博人肉'基本不通過門戶網站,而是依靠社交網絡互動進行信息的交流和演進,充分發揮了微博的便捷、快速和易受圍觀特點。”從事互聯網社會學研究的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郭玉錦説,“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碎片化發佈、碎片化傳遞和深度挖掘的模式。”

  而微博的空間開放性,在某種程度上又為“人肉搜索”提供了更多素材和挖掘可能。最近,網友根據一位家長“曬”兒子的700多條微博,竟然能得到其居住地、孩子真實姓名、生日、家庭狀況、母親單位、每週遊玩場所等大量私人信息。這種“裸奔”微博,一旦遭遇“人肉搜索”,在微博“核聚變”的傳播模式下,比以往更具殺傷力。

  “微博上,日常化交流在網上公開,形成了一個‘搜索'的龐大數據庫。”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樂媛説,“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更容易留下自己的‘痕跡'。”

  趨勢

  發動門檻降低,信息拼接速度加快,公眾人物參與到“人肉”進程

  知名微博“我愛重慶”沒有想到,一次不經意的發言竟會引發“蝴蝶效應”。7月10日,擁有24萬餘名粉絲的“我愛重慶”,在微博上發佈了一張“第五十二屆國際小姐中國大賽重慶賽區季軍”照片,被轉發近8000次,評論2000多條。至於其後發生的“人肉搜索”,更是令當事人始料未及。

  “微博時代的‘人肉搜索',發動門檻正在降低,信息拼接速度加快,微博轉發和粉絲動員的能力很強。”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瀋陽如此形容,“傳統的‘人肉搜索'就像不太連貫的動畫片,而現在‘微博人肉'更像是現場感很強的高清大片。”在他看來,微博的出現使“人肉搜索”産生新趨勢,共同興趣、話題和地域特徵的網友群聚圍觀,極易引發小眾、分眾、大眾不同級別的“人肉搜索”。

  相較于前微博時代,公眾人物和意見活躍分子在當前“人肉搜索”進程中,扮演著日漸重要的角色。在近期幾個“微博人肉”事件中,知名微博頻頻發聲,“名人意見場”的強大輿論磁力如同放大器,加速了事件的輻射傳播。

  對此,瀋陽用3個比喻來描述,“在微博‘人肉'中,他們一是信息快遞員,通過反復的信息解讀,擴散給更多受眾;二是信息爆破手,當事件趨於平靜的時候,有時會給出新爆點;三是信息檢驗師,對‘人肉'的結果有時還會進行信息的校驗、邏輯完整性的推敲以及跨界解讀。”

  “所謂意見領袖參與微博‘人肉搜索',會出現焦點聚合效應和拐點效應,作用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郭玉錦説。而樂媛則擔心,“多個利益方的參與使得事件更為複雜,可能走向不可控”。

  微博的存在,還催生出一些“類人肉搜索”形式,比如微博打拐、微博尋人、微博抓賊等。有學者表示,這些形式一定意義上屬於“人肉搜索”範疇,這也使得“人肉搜索”在道德的判定上變得更加模糊。“將當事人已公佈的東西搜索出來整合後貼出是否要負責?網友轉發是否要負責?這很難界定,學術界爭論也很激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説。

  管理

  強化微博管理平臺的信息判斷,細化網絡侵權的判定和懲罰機制

  從“人肉搜索”誕生的那一天起,爭議從未平息。這把雙刃劍,可以為善,也可以作惡,就看掌握在誰的手裏。在微博大行其道之時,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被“人肉搜索”的下一個?

  濟南市民孫先生正在遭遇這般苦惱。近日,他在微博轉發新聞並評論,結果遭到網友的攻擊和“人肉搜索”,甚至影響到現實生活。在多次向微博管理人員投訴無果後,孫先生近日已提起訴訟,以監管不力為由將微博運營商告上法庭。

  “當‘人肉搜索'發生後,確實有損當事人合法權益者,管理部門應積極介入,協助維護當事人的權利,讓當事人在網絡無力感中尋找到現實支撐,這樣才能強化網絡規則。”不過,瀋陽也提醒公眾“不必患上‘人肉搜索'恐懼症”。

  目前,新浪微博已經建立起微博社區管理中心,當用戶在新浪微博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可通過微博舉報功能或司法途徑維護權益。至於站方的主動監控,新浪一位工作人員稱,由於微博信息量過大,加上新浪也不能隨便刪除未經確實的微博內容,因此很難全部顧及。

  對此,專家建議,加強對“微博人肉”的控制,必須強化微博管理平臺的信息良莠判斷機制,在微博社區管理委員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合理化。同時,適當調整現有的法律規定,細化網絡侵權判定及懲罰機制。而作為管理方,需要特別注意一次性、大批量的非法個人私密信息披露。

  “我們對於人肉搜索要一如既往從多個信息源進行邏輯考辨,既不妨礙網友利用人肉搜索進行正常輿論監督的權利,又要防止‘人肉偽搜索'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瀋陽説。

熱詞:

  • 微博
  • 人肉搜索
  • 平臺
  • 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