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廣州折翅天使曬織布絕活 舊衣服變身美麗地毯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13: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愛廣州

  觸摸奧運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恩賜給爸爸媽媽的小天使。卻有這麼一群小天使,他們在出生的時候就折了翅膀,他們的成長,本該有更多的陽光和雨露來滋潤。在生活中,他們遭遇更多的卻是冷漠和拒絕。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標簽:智障人士。

  由羊城晚報聯合廣東獅子會、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機構共同舉辦的“眾愛成城大愛廣州觸摸奧運———廣州第一屆智障慈善大使選拔賽”已經進入了報名階段,截至15日,已經有29位智障人士成功報名,網絡投票最高票數的選手得票破萬。這幾天,記者探訪了專門接受成年智障人士參與“工作”的庇護工場和農場,試著走進他們的世界。

  A

  智障人士的“絕活”

  舊衣服變身美麗地毯

  經過一樓喧鬧的菜市場,樓上的一扇大門背後,是一個寧靜的世界。這是位於廣州市麓景東路41號的慧靈庇護工場,面積200多平方米,有30多個智障人士每個工作日都來這裡“上班”。

  一台身材“龐大”的織布機就擺在進門右手邊的房間裏,上面鋪著一張沒有織完的地毯,旁邊的桌子上堆滿了各式各樣剪好的布條。“這臺織布機是芬蘭的一個機構捐贈給我們的,兩個月前才從芬蘭寄到工場。”慧靈的工作人員Ceci説,用舊衣服剪成布條,就可以在這臺織布機上變為一張張地毯了。

  這個神奇的“大傢伙”,怎麼用?正在一邊畫畫的工友週日輝看見有人來訪,放下手中的畫筆,自告奮勇要求展示織地毯的“絕活”。阿輝是大家公認的“織布專家”,是工場為數不多的幾位可以操作“大傢伙”的人。只見他腳下輕踩,手中梭子自如穿梭,三兩下工夫就織出一段五顏六色的地毯。工場的老師説,地毯織好後可以拿出去賣,很受歡迎。

  “表演”完織布,阿輝又繼續拿起他的畫筆。在畫室裏,挂滿了工友們的作品,有的創意十足,讓人驚嘆。正如教授畫畫的老師所説,這些孩子在藝術上常常有著特殊的天分,缺乏的是指導和打磨。

  彩旗是一個學校向庇護工場下的訂單,也就意味著,阿潔的勞動是有報酬的,這也是工場存在的價值所在。車縫、手工藝品、包裝、家政服務、繪畫創作、藝術表演等,都是工場能對外提供的服務。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織布和縫紉,一些動手能力較弱的工友,只能做一些更為簡單的活,例如,打包、穿珠子。“我們儘量讓他們有事可做,不要無所事事。”老師説。

  B

  農場也可以“農療”

  自然環境裏舒緩情緒

  有一些智障人士會被老師安排到農場幹活。14日,記者來到農場,這裡位於白雲區鐘落潭鎮茅崗村,佔地40畝,有8個智障人士在這裡工作。農場種滿了龍眼、荔枝、黃皮等果樹,還有三四畝的土地上種著各種蔬菜。綠樹掩映的小山坡上還放養著一群群“走地雞”。

  這天剛好碰到農場接到了一筆“大單子”,有顧客訂了400斤黃皮。即使是週末,農場所有的老師和工友都在加班,忙著摘黃皮、剪枝葉、打包。工友阿端這時也坐下來幫忙摘黃皮,竟幫了倒忙。本該將黃皮一束一束打包,但阿端卻把黃皮一粒一粒地摘下來。場長見狀,讓好動的他去幫忙拿包裝盒。原來,在農場工作的工友動手能力都稍差一些。“8個學員中,只有2個可以放心讓他們獨立採摘。”場長説。

  “他們能力退化很快的,如果對他們不管不問的話,不到三十歲就能看到七八十歲的人才出現的症狀。”老師告訴記者。

  除了勞動,農場的另一個作用是提供“農療”。每天清早,老師會帶著工友晨跑。老師每天重復地告訴他們怎樣播種、漚肥、種植到采收。在不同環節都會通過圖片的形式,告訴他們具體怎樣操作,還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儘量讓他們學會一門手藝。“通過到田地裏勞動,也可以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在這樣一個自然開放的環境裏,讓學員們與動物、植物、土地親密接觸,可以舒緩智障人士的情緒。”老師説。

  農場的蔬果都是有機種植,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在一塊茄子地邊,記者看到一塊牌子,上面有企業名稱,隨行的老師説:“這是一個企業認捐指定要種的茄子,每隔一兩周會讓學員將收穫的茄子送過去。我們得到了社會上這麼多人的幫助,我們也儘自己的努力給予回饋。雖然給予的少,但絕對是健康的。”

  C

  進入社會有“路障”

  實現就業率不足7.5%

  吳迪是農場裏面能力比較強的學員,來到這裡快兩年的他已經可以獨立幹農活兒。“我們也在考慮讓他轉為正式員工,跟他簽約,享受正常人一樣的待遇。”老師説,這不僅是對吳迪一個人的期望,也是對在農場工作其他工友的期待。

  無獨有偶,在庇護工場裏,記者同樣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期待。對於工友們來説,自己的勞動得到肯定,是最開心的事。發工資的日子,總會發生這樣的趣事:“這裡的工友少的一個月有100多塊,多的可以掙到1000多塊。這些孩子特別可愛。”老師説,“發給他們一張一百塊他們還不高興,非要我們換成一塊一塊的,這樣可以拿一大沓啊,數著這麼多錢,他們會特別高興!覺得自己能工作,能賺錢!”

  有的智障人士經過了庇護工場和農場的訓練,完全可以進入社會工作。老師説,已經有兩位工友現在是麓景路幼兒園食堂的正式工,幼兒園給他們買醫保、社保。還有工友進入了外資公司、快餐店等地方工作,對還在工場和農場工作的人來説,這樣的機會是夢寐以求的。

  但老師告訴記者,儘管這些智障人士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要真正出去工作,還是有很多的挑戰,其中一個就是要面對他人異樣的目光。雇傭他們的老闆、朝夕相處的同事、陌生面孔的顧客,到突破這一道道的障礙,談何容易?

  據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市的智障人士人數約有2.5萬人,16至59歲年齡段的智障人士約8000人,他們當中,只有約600人實現了就業,就業率不到7.5%。(記者 馮小靜 實習生 李巧)

熱詞:

  • 絕活
  • 老師
  • 智障人士
  • 工作
  • 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