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北京挖出500年前長城古磚窯 原址保護暫不發掘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3日 0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杜桂紅家壘砌在夾壁墻裏的長城殘磚。 畢陽陽攝

  本報6月13日曾報道“懷柔農家修房一鍬刨出長城古磚窯”。昨天,專家實地勘察證實

  一鍬驚醒500年前長城古磚窯

  本報記者 鞏崢 通訊員 魏明俊

  黃土山坳裏磚窯坑口星羅棋佈,青煙四起,低沉的勞動號子由遠及近,汗流浹背的燒窯工排成一列列,他們深低著頭,背著、拉著一摞摞大青磚,爬上山坡。抬頭,不遠處綿延橫亙的,正是修建中的萬里長城……

  採訪路上,懷柔文物所所長李建華繪聲繪色地講起當地長城磚窯的歷史掌故。還未趕到目的地,已然讓記者腦海裏浮想聯翩。本報6月13日曾報道“懷柔農家修房一鍬刨出長城古磚窯”。昨天,該區文物部門組織專家實地進一步勘察、考證,一來給磚窯算算“歲數”,二來為下一步的保護謀劃可行方案。

  一鍬驚醒古磚窯

  時針回撥至20多天前。懷柔渤海鎮田仙峪村農民杜桂紅一家,本想趕在雨季來臨之前修葺房屋,誰知道一鍬下去,轟隆一聲,一座塵封的古磚窯重見天日。

  跟隨文物專家李建華一行,記者再次來到杜桂紅家。事發地點就在她家的後院。大夥兒溜墻根兒、鑽小道兒、爬緩坡,頭頂烈日炎炎,但行至陰暗處,腳下依然能感受到幾天前雨水帶來的泥濘。

  “俺家正房蓋了有20多年了,翻修過好幾回,但後墻根兒老是潮乎乎的,住著瘆得慌。”杜桂紅邊帶路邊説,今年一家人商量好了,想把房後面的黃土坡削平,然後深挖地基重新加固,徹底解決隱患。誰承想,一鍬下去,地下出了個大洞。“難不成是村裏老人常説的磚窯口?我們當時就停工不敢再動了。”杜桂紅説著手一指,“瞧,就是那兒。”

  杜桂紅手指處,是個黃土坡,距離她家後山墻大概10米。走到近處一看,坡面上赫然露著兩個不規則的大洞,之間相隔有四五米遠。“這兩個洞,一個是進料孔、一個是出磚孔。”李建華説著俯身趴在洞口開始觀察。

  記者照葫蘆畫瓢也往洞裏觀瞧,只見黑魆魆一片,偶有斑駁的痕跡,但瞧不清晰。與此同時,一股潮濕略帶霉味的氣息,不斷從洞口涌出。試著朝洞口內喊一嗓子,隱約能聽見回聲。

  “這肯定是長城磚窯無疑。長城燒磚很講究,類似流水線生産,從哪個洞送進原料、從哪個洞運出成品磚都有嚴格規定。日後如果大規模發掘,這些都會真相大白。”李建華説著爬上坡頂,繼續勘察。

  就在磚窯上方10余米遠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個空洞。“這裡應該是磚窯的補水孔。”李建華解釋説,磚在燒制過程中,窯工會多次從窯頂向燒得紅彤彤的窯內注水。高溫下的黃土磚,被涼水澆透後就會變色成為現在常見的青磚。

  古窯至少500“歲”了

  窯內情況尚不清晰,為了保護文物,李建華認為目前不能貿然發掘。這樣一來,給古窯算歲數就得靠窯外散落的殘磚了。

  “挖地基時確實刨出來七八十塊殘磚,我拍撂在外頭風吹日曬的弄壞了,就把它們砌在院子的夾壁墻裏了。”杜桂紅説著把李建華領進院子。

  一人來高的夾壁墻,將近1米寬,還帶著泥土的殘磚靜靜地壘砌在那裏。“那邊還有兩塊稍微完整點的,我怕被偷,就壓在缸底下了。”杜桂紅説。

  經過反復對比、測量,這些磚厚約10厘米、長60厘米左右、寬足有40厘米,每塊重量大概有三四十斤。

  “形質上跟現存的明長城磚一樣。材質上也可以確定,就是取當地的黃土燒制的。”經過一番考量,李建華斷定這個磚窯最少也有500“歲”了。

  通過李建華的描述,一個畫面浮現在記者眼前:明朝年間,杜桂紅家後院底下的這個磚窯出産的青磚,源源不斷地運到山上用於修造長城。由於用量大,窯工日以繼夜地燒磚,結果長城修好,磚卻沒有用完。這些國家軍用物資,不能隨便流向民間,於是監工下令毀窯埋磚。就這樣,一段歷史被封存在地下。

  古磚也有“質量追溯”

  別看是在500多年前,當時人們對磚的質量要求可一點都不馬虎。李建華笑稱,那時候的磚上面就已經有了質量追溯碼。

  質量追溯碼,其實指的就是磚身上刻印的生産單位名稱。李建華介紹説,早年懷柔區文物部門普查文物時,發現了不少刻有年代和駐軍營別的城磚。如“萬曆五年石塘營造”,“萬曆五年寧夏營造”,“河間營造”,“瀋陽營右部二劈面春防營造”等等。如果哪個單位生産的磚出了問題,順藤摸瓜就能找到責任人,可見當時管理之嚴格。

  杜桂紅家出土的殘磚也有這樣的“追溯碼”,可惜年深日久,磚體上的字跡已然斑駁難辨。“隨著以後發掘的深入,找到磚體完整、字跡清晰的樣本並非不可能,到那時這個謎底就揭開了。”李建華説。

  磚窯原址保護暫不發掘

  田仙峪村的長城磚窯很可能不止杜桂紅家這一處。該村76歲的老村支書邵亮講述説,在田仙峪村的山野丘陵地帶,應該有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明代長城磚窯。他小的時候曾在村裏的山野坡腳看見不少輪廓可辨的明代長城磚窯,還和夥伴們鑽進去玩過。

  通過當天的走訪,李建華確實也在村裏發現了一些用長城磚壘砌的矮墻、壩階子。他説,田仙峪村很可能暗藏著一個長城古磚窯群。杜桂紅家這一處,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目前,我們還不具備大規模發掘這些磚窯的條件,如果盲目動手,反而會對文物造成毀壞。”李建華説,目前懷柔文物部門要對磚窯進行原址保護。盡可能防止其過度風化、受損。今後,還會在窯址上安放標識牌,有條件的地方還會安置圍欄,以待日後條件成熟發掘研究。

熱詞:

  • 古磚窯
  • 杜桂紅
  • 李建華
  • 長城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