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廣州小升初試題難倒研究生 最高68分其餘不及格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17: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年6月25日,廣州4萬多名小學生“赴戰”民校聯考,家長陪“烤” 羊城晚報記者 陳文筆 攝 (資料圖片)

羊城晚報記者 李青 實習生 武麗魁

  近年來,廣州報考民校的學生已經佔到小學畢業生的1/3,每年有4萬多名學生競爭4000個學位。

  一套隨機抽取的廣州小學生小升初“2012年考前30天押題模考卷(小聯盟)”竟然難倒了一班研究生最高分68分,其餘全部不及格!加拿大高中生沒做完,小學生甚至初中生只能“抱鴨蛋”,澳門初三學生乾脆表示“不可能及格”……

  Part1現象

  讓人抓狂的小升初難題

  由“廣州市名校小升初命題研究組”編寫的試卷,難住了家長、高校研究生和海內外中小學生

  家長:被語數怪題難倒

  “現在的孩子是不是都是天才”?眼看6月22日廣州民校聯考在即,小美的爸爸很想為女兒多做輔導,可一翻試卷,許多題連他都不會做。這些題目有

  “爸爸媽媽的工作都不能按雙休日休息,爸爸每工作5天輪休1天,媽媽每工作4天輪休1天。4月5日爸爸和媽媽同時休息,問:下次兩人同時休息是在()月()日?”

  “李華步行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到20.4千米以外的冬令營報到。0.5小時後,營地老師聞訊前往迎接,每小時比李華多走1.2千米。又過了1.5小時,張明從學校騎車去營地報到。結果3人同時在途中某地相遇。問:騎車人每小時行駛多少米?”……

  “滿分120分,小美測試能拿90多分,班上的牛娃可以考110多分!”小美的爸爸説。據他介紹,這份試卷由“廣州市名校小升初命題研究組”編寫。

  小美的爸爸拿著題目來到辦公室,大人們左思右想也沒想出答案。不僅數學題讓人抓狂,“2、4、6、8、10”打一成語、“72”打一成語這樣的語文“怪題”也難倒了他們。

  研究生:最高才考68分

  記者隨機抽取了一份“2012年考前30天押題模考卷(小聯盟)”數學試卷,請暨南大學7名在讀研究生試做。結果最高分68分,其餘6名文科類研究生全部不及格!

  “68分”!這是暨南大學管理學院研二學生張健的成績,他的本科專業是會計,研一剛剛考過註冊會計師。他激憤地説:“現在的孩子太可憐了!還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60分鐘)做完……”這些高材生們説:“看來我們的書都白讀了”!

  趙華是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有名的高材生,記者把研究生們出錯較多的題目集中拿給他做,他花了好大一番心思才把題目全做出來。當聽説這是小學六年級的題目時,他大吃一驚:“很難,我連高等數學的方法都用上了!”

  加拿大孩子:恐怕吃“鴨蛋”

  記者將試卷掃描後發給加拿大魁北克省高一華裔陳儉。陳儉試著開始做了,但很快就沒有信心做下去了:“很多題不會,肯定不及格!”陳儉就讀的是當地教學質量首屈一指的私立學校,他在班上排前十五名。

  陳儉的父親陳召雲把這份試卷拿給周圍幾個華人家庭的孩子做,不論是小學六年級的孩子,還是初中的孩子都不敢下筆。“真要做,只能拿鴨蛋!”

  “很多加拿大孩子小學六年級畢業時,連加減乘除混合運算都不會。國內初中生都會的因式分解,在加拿大是高中才需要學習的課程。”陳召雲説。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澳門。“不用做了,不可能及格,好多都不會!”澳門慈幼中學的初三學生小黎掃了一遍題目,也“投降”了。

  小黎的媽媽lily是澳門大學校長助理,據她介紹,慈幼中學以理工科聞名,小黎在班上排名中等以上。

  Part2追問

  為何出難題淘汰考生?

  教師績效與學生成績排名直接挂鉤,專家認為教育資源不均衡是深層次原因

  考生多優質學位有限

  為什麼民校考題如此難?

  6月22日的廣州民校聯考,被不少家長戲稱為小升初“獵牛”行動,這是一場殘酷的“獵牛”。2011年,4萬名小學生參加了廣州市16所優質民校的小升初考試,報名錄取比率高達13:1。

  “優中選優,這本來就是一場淘汰賽”,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學校長分析根本原因在於供大於求。“每年4萬多名學生競爭4000個學位,學校怎麼選?只能加大出題難度。”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由於學生平時成績正呈現群體性“優良”,通過平時成績擇優越來越不現實。

  “80分算什麼分數”?廣州五羊新城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俊的父親開完家長會發現,期末全區聯考,女兒班上成績絕大部分在90分以上,100分的好幾個,80多分只能排倒數。

  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牛?陳俊爸爸找到了答案“六年級課程基本在上學期學完,下學期全部用來做題,類似于高考”。

  “題海”戰術早在小學二年級已經冒頭。廣州天河區某重點小學二年級學生琪琪今年5月份已經上完本應6月份上的課程。“剩下的一個月,老師全部用來復習、做題,孩子要做到百分之百地正確”!琪琪媽媽説。

  學生成績好教師績效高

  曾靜的女兒就讀于廣州越秀區某重點小學,每次開家長會,曾靜都會收到最新排名錶孩子在班上的排名、班級在年級的排名、學校在全區的排名。剛開始曾靜很驚訝于老師的敬業,但很快發現,原來排名與老師的收入以至上升空間直接挂鉤。

  “有點像外企拼業績,老闆追sales,sales追客戶”,曾靜比喻道。她認為這種超強度的、追求零差錯的訓練,是讓所有孩子分數優良的重要原因。“可憐的是孩子,他們被不停地訓練,直到成為生産線上毫無差錯的産品。”

  2009年,國家開始對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而在量化老師的績效中,排名成了最直觀的工具。根據記者拿到的廣州某校教學質量獎勵方案,學校向各級、各班、各科下達平均分、合格率、優秀率、低分率四項指標,這四項指標在全校以至全區的排名意味著教師獎勵的不同系數。

  “期末成績佔績效考評的50%,期末成績考評如果拿到5分,老師對應拿50元;如果拿到3分,則老師對應拿30元。不僅教師收入受學生成績排名影響,排名如果太差,校長甚至會找班主任談話,要求班主任協助科任老師。此外,廣州不少區每學期常常會進行不定期的質量抽測,有時抽測各校三年級全級成績,有時抽測五年級全級成績。抽測表面上不排名,但抽測結果上報主管部門,校長常常感到有壓力。”廣州某小學英語老師周定然(化名)也很無奈。他表示,各種因素匯集一起,不論班主任還是科任老師都被拴上了績效考核的繩子,“這種情況下,學生難免會多出很多額外的做題負擔”。

  “以績效考量教學質量在教育界一直爭論不下。畢竟教育的對像是人,不是流水線上的産品。”廣州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李海燕分析,既然平時成績拉不開差距,“民校聯考作為一種選拔性考試加大難度,本身無可非議”。

  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

  “到底為什麼要考民校”?有人在網上發帖提問,“直升學校校風不好”、“沒辦法上好的公校”……家長們各抒己見之下,表達了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

  家長們紛紛曬出自家孩子的培訓賬單。“英語一年1800元(春季)+1250元(寒假)+2700元(秋季)+900元(衝刺)=9350元,在市奧校學了兩年數學,應該不到5000元吧,再加兩個短期培訓900元+900元=1800元,算起來在孩子身上的培訓花費總計約1.5萬元!”有媽媽甚至稱,估計孩子到六年級,小學期間的培訓花費將達到“10萬元”!有孩子説:“班上53名同學,除了我,所有同學都上培訓班了。”

  某論壇上一條培養中國式“牛娃”的成功方程式受到了不少家長關注“孩子汗水+父母汗水+金錢=中國式‘牛娃"。

  有人解讀説:“牛娃首先要有牛的基因,其次要有牛的家人培養,再次要有正確的教牛上樹的方法,第四家庭還得要有夠牛用的收入,第五記住牛無夜草不肥(肯花錢,找外培)。”

  有人對此提出疑問:“小升初的牛娃能否一直牛下去”?

  “小學優質學位總體多於初中優質學位,經濟狀況好的家長希望孩子初中也享受到優質學位,家長的期望成為推手,學校只能加大淘汰力度。”廣州大學教育學系副院長王衛東分析。

  但王衛東和李海燕都認為,家長向優質教育資源集體衝鋒的背後,教育資源不均衡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在總體不均衡的情況下,家長只能儘量做最優選擇。”李海燕認為。而在王衛東看來,從小學到高中的漫長學習中,競爭重心下移、重壓于孩子身上已成事實。

  Part3反思

  拼爹還是統一考試?

  “電腦派位”也很麻煩

  在追求優質教育資源的道路上,約1/3的小學生和家長選擇了報考民校,“為了相對的公平,因為讀好點的公校要拼爹。”有家長一針見血地説。

  1991年,“電腦派位”首先在廣州地區使用。這種“免試就近、電腦派位”的方式與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試、就近入學”理念一脈相承。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開始出現。

  在百度詞條鍵入“電腦派位”,電腦派位産生的問題已被收錄其中。“實行電腦派位後,由於學校教學質量存在差距,有的家長想辦法把孩子的戶口遷到好學校所在地區,有的掏大筆擇校費。為了減少花費,家長不惜動用各種社會關係。”

  “電腦派位要真正實現公平,必須有兩個前提,一是各個初中學校不存在優劣;二是家長的需求沒有差異。”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

  一位重點初中的校長向記者抱怨:“一些電腦派位的學生本身基礎差,雖然有機會入讀名校,但學習中沒法跟上進度。這些孩子學得痛苦,學校則要投入更多精力,這算不算教育資源的浪費?”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校長説,很多學校想出變通的辦法,比如在電腦派位前,與一些省一級小學的尖子生簽下“推薦生”,保證生源的優良。

  除此之外,特長生應運而生,但特長生的錄取是否公平公正又成新問題。站在火線上的小學生則掉入了奧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一個又一個的培訓、考證的漩渦。

  拼爹不如統一考試

  6月14日,看著兒子再次挑燈夜戰到晚上12時,王梓林(化名)已經麻木了。

  王梓林認為,曾經的小升初統一考試最公平。“誰都不喜歡應試教育,可是它很公平!就像高考,如果沒有高考,農村孩子怎麼可能奮鬥到城市?”王梓林認為民校聯考為基因優良、但拼不起爹的孩子提供了一條通往優質學位的路。

  與此同時,某論壇上,一條能否恢復小升初全市統考的帖子被迅速頂起。絕大部分家長投出了贊成票。和王梓林一樣,他們認為在拼爹拼不過的情況下,考試更為公平合理。

  然而,現實是小升初“不考試”已被寫入法律。根據《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恢復小升初復考的民間呼聲固然反映出人們對教育公平的呼喚,可恢復考試無疑回歸到應試教育的老路。

  “實現教育均衡不容易,但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採訪中,大量家長提到這個話題。

  Part4借鑒

  如何減少校際差別?

  加拿大:引入“R系數”

  在加拿大魁北克生活十余載的華僑陳召雲認為,加拿大教育機構引入“R系數”評價體系,家長和學生都覺得教育資源分配較公平。

  陳召雲介紹,在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中,期末考試只佔30%,70%由平時成績決定。平時每一次課題、論文、實驗成績都按照不同系數,最後計入學期成績。

  為了更合理地評判學生優劣,教育部門採用了“R系數”。R系數體現的是學生在班上的排名。“考察的重點是學生在所在群體中表現出來的相對學習能力,而非絕對分數,不應抹煞個人的學習能力。”

  “R系數”同時也提倡對優質學校獎勵。“所有學校都進行成績排名”,成績特別好的學校,可以特別對該校所有學生的R系數加分。“加1分或0.8分”,陳召雲説,R系數最高分數50分,30分以上的學生已算優等生;因此別看只是“1分”、“0.8分”的加分,但産生的作用卻相當大。

  日本:教師實行輪崗

  據李海燕介紹,日本各地方學校的場地、師資等比較平衡。一個不到百人的學校,也必須設室內體育館。日本對教師實行輪崗制度,教師3年至6年一輪換,校長3年至4年一輪換,年輕教師先從邊遠地區開始工作,再逐漸靠近城區。這種流動減少了校際差別,保證了教學資源的平均和學生受教育權利的平等。

熱詞:

  • 小升初
  • 研究生
  • 不及格
  • 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