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河北承德鄉村教師身患癌症 欲無償捐獻全身器官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8: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鄭愛華在妻子的陪伴下用筆和記者交流張帆攝

  中新網承德6月8日電 (張帆)“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但我還有一個心願,在我臨終時,將我的身體器官全部捐獻給醫學院,捐獻給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用我的身軀來回報社會。”因患鼻咽癌已經不能説話的鄭愛華在日記中寫出他今生最後的願望。

  今年39歲的鄭愛華,是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裏哈鄉中學一名物理老師。2002年,年僅29歲的鄭愛華因鼻子頻繁出血,在醫院診斷為鼻咽癌。當時,醫生説患鼻咽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期是3至5年。

  如今十年過去,6月6日下午,記者一行來到哈裏哈鄉對亭溝村鄭愛華家。眼前這個身高約1.8米的大男人瘦骨嶙峋,胳膊只有幹柴棒粗細,雙腮深陷,整個人瘦得脫了相。

  見到我們,鄭愛華用微弱的聲音表達着他想説的話。“在我生病的這十年裏,得到很多好心人的關心和幫助。器官只是一個載體,我只能用這種方式回報社會,把我的愛傳播得更遠一些。”妻子李景雲一字一句地幫着“翻譯”。

  李景雲説,丈夫鄭愛華是一個堅強的人,十年來他忍受着肌肉萎縮、上肢無法抬起等常人無法想象的病痛折磨,再痛也不吃止痛片。因為病重無法言語,寫日記成了他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惟一途徑。

  “教書育人是我的工作,我愛這份工作,更愛那些天真爛漫的孩子。當你用心和他們交流的時候,會發現每個學生都可以做你的老師。”

  “其實,每當病重或情緒不好時,我也曾埋怨命運的不公。但當面對來自學校師生以及社會各界好心人的一雙雙援手,面對我的父母和對我不離不棄的妻子,我真的體會到了人間真情。”鄭愛華在妻子的“翻譯”下告訴記者。

  據鄭愛華的同事趙劍飛老師介紹,鄭愛華剛剛被確診為鼻咽癌後一年多的時間裏,仍然堅持為學生上課。隨着病情發展,他的身體每況愈下,脖子開始變硬,鼻子流血的次數越來越多,講課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基本無法發聲的時候,他就用手中的筆和學生交流。“後來,同事們覺得他太辛苦,他才在大家的勸説下離校。”

  病休在家的鄭愛華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把難點、重點有針對性地列出來,整理成試卷。因從家到學校十五里的山村小路並不通車,他歪着脖子,親自走路送到學校。

  隨着病情惡化,化療費用的不斷增加,鄭愛華的生活開始變得拮據。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對弱者的幫助。每逢有“慈善一日捐”,鄭愛華都不忘獻出一份愛心。

  談起鄭愛華捐獻身體器官,69歲的母親佟金芳老淚縱橫。“2008年4月他提出捐獻器官,可這事和我們這裡的喪葬風俗完全不同,我們不同意,可他就是堅持。兒子説這是惟一能回報社會的了,這是他最後的心願,就順他的心吧。”佟金芳説這話的時候,淚如雨下。

  面對丈夫的選擇,李景雲同樣有太多不捨。經過反復考慮,她最終理解、尊重鄭愛華的心願。2011年12月7日,鄭愛華在妻子李景雲的陪同下,鄭重地在《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申請登記表》上簽了自己的名字。

  目前,鄭愛華只能依靠奶粉、果汁等流食維持生命。他最後留給女兒和妻子的只有一本16萬多字的《凡華雲集》。《凡華雲集》取其女兒鄭一凡、自己鄭愛華、妻子李景雲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內容講的是一家三口的日常點滴。這是身為父親和丈夫的鄭愛華,在他生命的倒計時中,用自己的一顆愛心留下的一張“幸福存單”。

熱詞:

  • 鄭愛華
  • 捐獻器官
  • 全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