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泥瓦匠破解了世界性難題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7日 18: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14日,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會上,由中國人獨創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和完整技術體系並實現産業化的“趙氏塔基”——塔桅式機械設備預製混凝土基礎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一發明使塔機基礎變成了預製構件組合的、可移動、可重復使用的新式基座,徹底破解了傳統沿用的整體現澆混凝土塔機基礎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世界性難題。

  然而,人們沒有想到的是,這項技術的發明人趙正義,竟然是一位只有初中學歷的農民工。

  “我從一個農村泥瓦匠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兩個字:‘創新'!”4月21日,趙正義在他簡陋的辦公室裏對記者説。

  “我幹一輩子建築,能給後人留下什麼?”

  趙正義1946年5月出生於北京昌平農村,初中畢業後回鄉務農。1976年,30歲的他以“上調社員”的身份進入鄉鎮建築工程隊,幹起了瓦工。“我的‘農民工'身份夠早的吧!”趙正義笑著説。

  剛進工程隊的時候,趙正義是全隊技術底子最薄的,“從小就沒有服輸過”的趙正義決心練好這門“養家糊口的手藝”。白天,他注意觀察別人怎樣砌磚、抹灰,下班後他還在工地上邊看邊琢磨。晚上,他在自己家院子裏挑燈夜戰,自我操練,從調拌砂漿到搬磚砌築,每天300塊磚,砌了拆,拆了砌。半年功課下來,砌墻的5個主要指標全部達到優良水平。之後,他創造了令人稱奇的記錄:8小時砌磚3500塊,誤差遠低於國家標準。

  “別人能做到的我能做到,那是‘學習'。別人做不到的我能做到,那才是‘創新'。創新是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趙正義説:“幹上建築這一行,我就一直在想,祖師爺魯班給我們留下了刨子、鋸子,我幹一輩子建築能給後人留下什麼?”

  1982年,趙正義還是一名瓦工時,就創造了室內抹灰護角製作的新工具和新工藝,被收入《磚瓦抹灰工實用技術》和《建築施工手冊》。從瓦工、班組長、質檢員、質量科長、施工隊長到企業經理,每年都有“創新”、“改革”之舉在他手裏産生。

  1997年,趙正義所在的建築公司要淘汰落後的軌道式塔機,準備引進最新的固定式塔機。在市場考察中,趙正義發現,國內外固定式塔機雖然型號、性能千差萬別,但有一點相同,它們採用的底座——塔基無一例外都是整體現澆混凝土基礎,無法重復利用。也就是説,施工結束後,輕則二三十噸,重則一二百噸的塔基就被留在地下,既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又成為地下管線的障礙物。即使爆破清運出去,也是不可重復利用的混凝土垃圾。

  趙正義算過一筆賬,整體現澆混凝土塔基的平均使用壽命不足半年,而已知的混凝土壽命在100年以上,資源利用率不足1%。50年塔基投入的成本相當於塔機售價的五六倍。他稱,這叫“買得起馬,配不起鞍”呀!

  “改變這種傳統塔基是世界性難題,連發明這種塔機的外國專家都解決不了。”這是他向50多個國內塔機廠家技術部門諮詢得到的答案。

  但他並沒有死心。在考察一家大型塔機廠時,他熱心地與該廠總工程師探討能否改變傳統塔基的問題。當對方得知他是一家鄉鎮企業經理、文化水平不過初中時,用帶有奚落的口吻説:“固定式塔機基礎承受變相變量的複合力作用,結構力學、材料力學是大學本科的必修課。塔機基礎涉及土力學地基基礎、塔式起重機、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跨行業的多個學科,光是這四大學科的基礎知識就夠碩士水平了。我們這些搞了幾十年的專業人員、有職稱、有學歷的人都沒敢想,你還敢妄生對傳統塔基變革的念頭!”

  這頓奚落,把趙正義激怒了,他臉脹得通紅,“噌”地站起來,二話沒説抬腿就走,然後停住轉身,平靜地對那位總工説:“我不敢和您一樣看不起自己!”

  從此,趙正義就和這道“世界性難題”拴在了一起。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工人日報,時間為2012年4月26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趙正義
  • 塔基
  • 泥瓦匠
  • 世界難題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