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城市飲用地下水超採與污染嚴重 檢出微量有毒物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3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圖為中國林業大學的師生在北京中國地質博物館參觀。 新華社發 王振攝  

  今天是第43個世界地球日。地下水的超採與污染問題引發熱議。

  據國土資源部今天公開的消息透露,在我國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來自地下水;同時,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田澆灌也源自地下水。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 

  國土資源部認為,超採與污染正在危及地下水安全。

  600多城市半數不同程度缺水

  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資助的《中國地下水科學的機遇與挑戰》研究報告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地下水的提取量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

  同時,由於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污液以及化肥農藥等的滲漏滲透,一些地區的地下水品質已經惡化。 

  我國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發現,全國適宜開採或飲用地下水地區,每平方千米年均可開採資源量已由15萬立方米減少到6萬立方米,北方地下水可採資源量減少了56億立方米。據專家介紹,這是由於區域降水量變化、人類工程活動導致地下水補給量減少以及部分地區水文地質參數發生變化等原因造成的。

  儘管近20年來全國用水量急劇增長,地下水開採量以平均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但仍有數千萬人飲用水問題亟待解決,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存在缺水,部分省(區、市)存在與飲用水水質有關的地方病區,比如北方丘陵山區,多分佈高氧水、高砷水、低碘水和高鐵錳水,引發了克山病、大骨節病、氟中毒、甲狀腺腫等。

  近60個城市地下水嚴重超採

  有統計顯示,全國以城市和農村井灌形成的地下水超採區400多個,總面積達到62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六大盆地、關中平原、松嫩平原、下遼河平原、西北內陸盆地的部分流域(石羊河、吐魯番盆地等)、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平原等地,嚴重超採城市近60個。

  地下水超採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引發地面沉降。

  據透露,目前,全國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華北、華東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表示,到目前,北至哈爾濱,南到海口,東達上海,西到烏魯木齊。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因超采地下水而出現地下漏斗。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完成的《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能力》項目研究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每年超採26.4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每年超採12.4億立方米,已無開採潛力。歷經近50年的地下水開採和超採,華北平原形成了環渤海複合大漏斗,面積達7.2萬平方公里。

  不合理開采地下水引發的地面沉降,在全國7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存在。其中,沉降中心累計最大沉降量超過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在河北平原、西安、大同、蘇錫常等地區,過量開采地下水還導致了地裂縫,對城市基礎設施構成嚴重威脅。

  此外,地下水超採還引發了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等問題,西北部分地區由於地下水位下降,出現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劇等問題。

  地下水檢測出微量有毒有機物

  國土資源部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顯示,全國地下水環境品質“南方優於北方,山區優於平原,深層優於淺層”。

  按照《地下水品標準》進行評價,全國地下水資源符合Ⅰ類—Ⅲ類水質標準的佔63%,符合Ⅳ類—Ⅴ類水質標準的佔37%。南方大部分地區水質較好,符合Ⅰ類—Ⅲ類水質標準的面積佔地下水分佈面積的90%以上,但部分平原地區的淺層地下水污染嚴重,水質較差。其中,中部平原區水質較差,濱海地區水質最差。根據對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區等地區地下水有機污染調查,主要城市及近郊地區地下水中普遍檢測出有毒微量有機污染物,但超標率較低。

  2009年,經對北京、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海南、寧夏和廣東等8個省(區、市)641 眼井的水質分析,水質Ⅰ類—Ⅱ類的佔總數2.3%,水質Ⅲ類的佔23.9%,水質Ⅳ類—Ⅴ類的佔73.8%。全國202個城市的地下水水質以良好——較差為主,深層地下水品質普遍優於淺層地下水。

  2010年,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聯合對全國182個城市開展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結果表明,4110個水質監測點中,較差——極差級的監測點佔57.2%。與2009年比較,全國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質狀況,其中呈變好趨勢的城市分佈在華東地區,水質呈變差趨勢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

  地下水一旦污染極難治理

  據專家介紹,地下水污染與地表水污染有著明顯的不同。污染物進入到地下含水層以及在含水層中運動都比較緩慢,若不進行定期專門監測,很難及時發覺。

  專家稱,近年來,我國城市急劇擴張,導致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由於資金投入不足、管網建設相對滯後、維護保養不及時等原因,管網漏損致使污水外滲,造成地下水污染。同時,部分行業也對地下水環境安全造成威脅。

  此外,土壤中一些污染物易於淋溶,對相關區域地下水環境安全也構成威脅。大量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以及部分地區長期利用污水灌溉,對農田及地下水環境也構成危害,農業區地下水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超標和有機污染日益嚴重。

  “地下水污染是很難治理的。即使查明污染原因並消除了污染源,地下水質仍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專家認為,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恢復和治理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熱詞:

  • 地下水超採
  • 高氧水
  • 微量有機污染物
  • 植被退化
  • 沉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