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青島女公民調查植樹成本 溫和質疑政府決策(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8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因為質疑青島大規模種樹到底合不合理,27歲的潘琦成了當地的小名人。

  質疑青島的種樹工程,有人謾罵有人撒氣,青島姑娘潘琦卻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在施工現場調查樹的成本,致電政府追問種樹方案的決策過程。她説,自己27歲了,才第一次正兒八經當公民

  —— 溫和的言行更有力量

  相熟的咖啡館老闆見著她,滿臉笑容地稱讚:“那活兒幹得不錯!”單位一個領導碰上這個小年輕,忍不住頻頻點頭:“這小嫚兒還挺好啊!”

  對種樹的事兒,潘琦不是第一個發聲的青島市民。今年3月1日,青島政府啟動了耗資40億元的“增綠行動”,要將這海濱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第一個月便種下了180萬棵樹。很多百姓抱怨這面子工程勞民傷財,有的在網上稱新任市長是“種樹狂人”。

  “比起討論市長的出身,我們更該做的是,去研究下怎樣行動,而不是光喊口號,搞人身攻擊。”潘琦在網上這樣寫道。網民揣測,這溫和理性的青年很可能是“70後人”或“踏實的小夥兒”。

  現實中,潘琦是個不折不扣的80後姑娘。她在青島一家報社當娛樂記者,有時候一週參加8場電影首映式。朋友們常常誇獎她淘來的漂亮包包、新換的iPhone手機殼、她親手製作的芝士蛋糕和提拉米蘇。

  最初,擊中這姑娘敏感神經的只是一張網絡圖片。圖中,青島匯泉廣場的大草坪被鏟掉了,成了“光溜溜的土地”。有人傳言政府打算“退坪種樹”,很多人表示不滿。頭一回,潘琦感到一種“疼到心裏”的憤怒,忍不住罵起了髒話。

  這個土生土長的青島姑娘忍受不了草坪“説掀就掀”。打潘琦記事起,大草坪就“一直在那裏”。小時候她跟著姥爺去那兒放風箏,長大了陪著哥哥嫂子去拍婚紗照。上下班經過那一片青綠時,這個“文藝范兒”的姑娘時常自我陶醉:“啊,活在青島真好!”

  那天,潘琦刷微博刷到了淩晨兩點。她跟著大夥一起罵政府,看到有人比自己罵得還狠,她心裏才痛快舒服。第二天一大早,她氣得怎麼也坐不住,打開電腦整理憤怒的心情,最後毅然決定“收聲做事”。

  對社會政事,潘琦向來不太關心,除非是“那些大到不行的事兒”。汶川特大地震後,她鼓勵身邊的朋友給壹基金捐款,溫州動車事故後,她在微博上幫忙轉發信息。“頂多就是表個態,再多我也做不了。”

  事後她回想,聽到“退坪種樹”時,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能做什麼,只感覺“家裏東西被毀了,一定得出去看看”。“萬一網上的圖片是PS的,那我不是瞎憤怒瞎維權?網上説那40億都用到黑影裏了,是不是真的呢?”

  她穿起雪地靴,抓起包就衝出家門,母親在身後大喊“你幹嘛去呢”,潘琦扔下一句:“研究種樹去!”

  她約上兩個朋友一起開車“實地查看”。朋友們比潘琦還生氣。其中一人住在海邊別墅,這些天家門口突然種上一排大樹,海景房已經變成“森景房”。另一人發現,自己最愛去散心解悶的心海廣場也種起了高大密集的樹,破壞了原本視野開闊的一片海景。

  “有人不告訴你,突然就把家給改了,你能不傷心嗎?”潘琦越看越憤怒,可憤怒無濟於事。她怒氣沖衝地質問施工現場的工人,但根本沒人理睬她。

  朋友笑潘琦“像在盤問別人”,“不會聊天兒”。在匯泉廣場大草坪上,朋友慢悠悠走向一個“像管理層”的工作人員。“要種樹了?我還想來這兒拍婚紗照呢!”朋友隨口問起。工作人員馬上回答“不是種樹,還要種草的”,還不設防地談起了工人的工資和預計工期。

  潘琦突然意識到,“用平和平等的態度去對話,更能得到答案”。她也試著輕輕鬆鬆地與種樹工人閒聊。有人告訴她“自己一天能掙120塊錢,很開心”。沒人了解樹木的具體價格,但都知道“大樹貴,得好好種”。對種樹方案是否合理,工人回答:“這樣種能不能活我們也不知道,但園林局給規定了,就這樣種的。”

  大半天下來,從沒做過調查報道的她挖到了不少獨家信息,她也發現網絡上一些傳言並不真實。這個年輕人説,事實讓自己的憤怒“慢慢消解”。

  晚上朋友聚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青島種樹發牢騷,怨氣延伸至社會的各種問題。“唉,你看這社會到底怎麼了?”這是大家抱怨最多的一句話。潘琦腦子裏卻開始思考,“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我不是反對種樹,但種樹方案到底怎樣確定的?種在海邊到底合不合理?種的樹到底能不能活?把草鏟了再種好不好?”潘琦纖細的雙手不斷比劃,拋出她想到的一大堆問題。

  “這都是我出去調研後才開始想的,坐在家裏我想不到這些。”窩在青島家中,瘦小的潘琦穿著一身睡衣,抱起了泰迪狗“悠悠”。她説,以前自己過著悠然自得的小日子。

  平常的日子裏,她看到蚊子就害怕躲閃,開車的時候,一輛大巴超速,她會減速,自嘲:“哎呀,這車太大了,讓它先過。”可這一回,潘琦認為自己一定得跟政府表達意見。

  “如果我沒有去做,等家完全變了樣之後,我沒法跟孩子説,你看看,都是政府不好!其實,是我自己沒盡力。”潘琦説。

  要表達意見,潘琦認為“先得整明白我們有沒有權利去管種樹這事”。她上網仔細閱讀了《憲法》和《山東省行政決策程序》等文件,發現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咱做這個事沒錯,法律允許!”潘琦得出結論。

  她還集思廣益,從身邊朋友、親戚那兒蒐集大家對種樹問題的各種疑惑,然後在家裏撥通了市長熱線“12345”——這是她唯一想到的表達意見的方法。為了不讓父母知道,她把自己關在了臥室裏。

  等待電話接通的時候,潘琦坐在書桌前,望著窗外的一片大海,突然覺得“自己做的事特對”。可一轉眼,她就成了被拋來拋去的大皮球。

  “關於市內綠化方案的所有問題,具體情況我們不太清楚。”市長熱線的女聲態度良好地讓潘琦跟青島市建委聯絡,並轉告她一個固定電話。可那號碼久撥不通。

  “每次都是嘟的長聲,然後突然挂斷。這政府電話難道是個空號?”潘琦納悶,再撥“12345”。女聲循例給出市建委電話,潘琦表示“打不通”,女聲又給出了市建委下轄的園林局電話。

  電話打到園林局,皮球卻在內部繼續轉來轉去。第一個接電話的人把皮球拋給“建設處”,“建設處”傳球給“辦公室”,潘琦用筆記錄著不同部門的電話號碼,甚至用箭頭標出了各部門的傳球動作。

  最後,潘琦發現用不著記了,皮球又扔回了建設處。不過她沒有生氣。每回對方問她“你是哪的”,她就語氣平和地介紹“我是一個普通市民”。

  “就像跟種樹的農民説話那樣,如果你抱著對立的態度,永遠是衝突,沒有答案。”潘琦説。

  可電話另一頭並沒有準備好分享答案。“你要幹什麼?”“你問這些幹什麼?”潘琦留意到,工作人員的語氣中常常帶著警惕。“我想知道你們是什麼時候決定種樹的,種樹方案是怎麼制定的。市民想了解情況,在哪能查?”潘琦一遍遍解釋自己的意圖。

  辦公室的人説這事歸建設處管,建設處説還是先問問辦公室。無論潘琦如何變著法子提問,對方始終沒有提供任何答案。“我不能和你説,這些事情俺不知道,不能亂説。”“對市民我們不好説,有些問題現在不方便回答。”

  “好的,謝謝。”她堅持每次都説完這4個字,才挂斷電話。

  “我不管政府看不看得起我,我心裏先把自己跟政府弄平等了。” 潘琦語速飛快地笑著説。她承認自己對政府的回應有些失望,但她更看重自己在27歲這一年邁出的關鍵一步。

  “這是我第一次正兒八經當公民,第一次明確自己的權利,也真的去行使權利。”潘琦説。

  她將這第一次的經歷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發表在網絡上。一時好評如潮。網友們幾乎一致讚許潘琦腳踏實地的公民精神,呼喚“中國出現更多這樣的年輕人”。

  “如果沒有這些認可,我邁出的一步可能很快就縮回去了。”潘琦説

  眼下,更多年輕人也邁出了這一步。4月13日,80後青島人王赫接力打電話,一口氣打了9個號碼,從市林業局開始,皮球不斷傳遞,最終抵達工程部經理手機。他不再“宅在家裏”,而是四處拍照調查,了解青島種樹的實際情況。

  “你想要怎樣的世界,就先改變怎樣的自己……讓我們生活的青島更美好!”王赫在微博中寫道。

  如今,潘琦並不想成為一個“全身心投入的鬥士”。她想念做烘焙的快樂,還盼著與男朋友一塊兒去嘗嘗新上市的笨NaNa香蕉冰激淩。

  她期待有那麼一天,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抽點時間,“很理智地拿起電話,或者通過其他正常渠道表達意見”。

  知道潘琦在網上發表文章後,50後的父親擔憂她“做出頭鳥不好”。“你整天理想理想的,理想能當飯吃嗎?”父親問女兒。

  “理想是不能當飯吃,但沒理想,我吃飯不香呀!”潘琦昂起頭,乾脆地説。(記者 陳倩兒 文並攝)

熱詞:

  • 潘琦
  • NaNa
  • 傳球
  • 辦公室
  • 12345
  • 決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