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大學生結婚解禁已將近七年 奉子成婚率高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5日 15: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晏煥義一家三口蔣錚 攝

  羊城晚報記者 蔣錚 實習生 武麗魁 楊強

  2005年9月1日起,教育部取消對大學生結婚的限制,只要符合男22歲、女20歲的法定要求即可成婚。

  大學生結婚解禁近7年來,在校本科生結婚的案例越來越多。今年2月底,東莞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2010級的一對22歲和20歲的學生結為夫妻,在老家的婚宴席開100桌;3月10日,湖北省襄陽市湖北文理學院一名大三學生結婚,同樣是新郎22歲,新娘20歲。

  在提倡了幾十年“晚婚晚育”的中國,大學生“婚族”現象受到不少爭議。這看起來是個私人問題,但卻包含著不少值得關注的社會話題。

  “少年”伴侶

  3月23日,陰雨中的武漢。

  紅旗渠路鐵路小區晏煥義的家裏,正值晚飯時間。母親、妻子梅曉芬、女兒紫櫻,高中同學和來訪的記者,總共6個人,坐在臨時搭的桌子邊一起吃飯。兩步開外便是婚慶公司的各種設備。桌子上蘿蔔骨頭湯飄著濃香,晏煥義給2歲多的女兒盛好一碗飯,舀湯夾肉,“乖,自己吃。”

  晏煥義,1987年1月出生,25歲的他已經結婚兩年半,如今他很多大學同學還未談戀愛。2009年10月2日,22歲的大三學生晏煥義和梅曉芬在湖北咸寧老家辦了17桌婚宴,“是村裏有史以來請客最多的一場婚禮”。那時,梅曉芬還差幾個月才滿20歲。作為一位還在大學讀書的學生,晏煥義的行為惹人關注,直到去年還有不少媒體上門採訪。

  作為國內不多的本科生“婚族”,晏煥義是記者聯絡過的4對學生夫婦中,唯一願意接受面對面採訪的人。23日下午,一邊領路,晏煥義一邊不好意思地給記者打“預防針”:“我家有點亂,兼做公司的倉庫,你別嫌棄。”晏煥義家門口停著一輛九成新的國産麵包車,“這車是我去年7月份買的,花了6萬元。工作時用來拉設備,平時出門還是開電動車,省錢一些”。

  和普通的“85後”相比,晏煥義有著更沉穩的眼神。雖然額頭、眼角還沒有一絲皺紋,但言談舉止已是個真正的成年人。“我覺得我挺靠譜。”晏煥義坐在有點斑駁的布沙發上聊了起來,隔壁廚房裏,梅曉芬正在炒菜。2歲多的紫櫻在房間裏走來走去,不時把一個玩具塞到記者手裏,圓圓的腦瓜和齊額劉海,討人憐愛。

  晏煥義説,之所以要結婚,是因為曉芬已經有了身孕。“我們鄉下不在乎打證(結婚證)沒有,但是一定要擺酒,否則孩子生下來名不正言不順,女人也會被人説閒話。”2009年12月,紫櫻出生。

  本科生結婚,會不會太早?晏煥義也覺得22歲結婚確實有點早,但並非特立獨行。在晏煥義的老家,男人22歲結婚非常普遍,他母親今年43歲,18歲便生了晏煥義,不到20歲又生了一個女兒。“村裏的同齡夥伴很多都結婚、生子、養家,我一點都不另類,也不覺得‘早熟’。”梅曉芬也是一樣:她住在距晏煥義家60余公里的另一個小地方,一塊長大的姐妹們很多都當媽了,“我和老公拍拖快4年才結婚,算是不早不晚結婚的那種”。

  本科生結婚,怎麼養家?晏煥義説,雖然有壓力,但也並非是“不可承受之重”。“有的媒體説我‘奉子成婚一年後生活窘迫’,這不符合實際。”晏煥義是農村子弟,很早就知道要掙錢養活自己。從大學開始,他就打暑期工、做兼職。大一暑假,晏煥義跑到惠州,在梅曉芬隔壁的工廠打了兩個月的工,倒塑料模具,“天天要戴口罩,灰塵很大。”大二暑假,晏煥義讓梅曉芬辭了惠州的工作,兩人一起到深圳打工。當年9月,晏煥義又在學校旁盤下一間鞋店,梅曉芬看店,他則花幾千元買了輛二手小麵包車,用週末時間去進貨,一個月也有千把元收入。而在課餘閒暇,晏煥義還找到一家婚慶公司打工,一場婚宴下來,能掙200元。“這些都是收入。”晏煥義説,雖然家裏不寬裕,但他和梅曉芬每個月都有進賬,有結婚的底氣。“後來曉芬懷孕了,這是好事,為什麼不生下來?索性結婚。”

  現在,晏煥義在武漢一家婚慶公司工作,除了每個月底薪2000元外,一場婚宴還能提成300元。去年10月的婚慶旺季,他月入過萬元,是武漢同學們平均水平的四五倍,“當然,婚慶這一行也有淡季,去年7、8月,我的工資就不到3000元。但總的來説,收入還是不錯”。

  晏煥義一家的生活很節儉,為了省下房租,一直住在公司的倉庫裏,臥室裏的衣櫃是幾十元的簡易布衣櫃。“我們農村孩子不講究,能住人就成,關鍵是要吃好。”“曉芬很賢惠勤快,天天做飯,夫妻兩人,加上媽媽、妹妹、女兒,四大一小,一個月飯菜錢要吃掉1500元,加上水電費,差不多2000元夠5個人花。”

  晏煥義不抽煙、不喝酒,也不愛打遊戲,就喜歡掙錢、攢錢。“有錢就攢下來,今年想給鄉下的家裏蓋房,總共要花30多萬元,暫時拿不出這麼多,有多少蓋多少,慢慢來;蓋好鄉下的房子,再攢錢買城裏的房子,日子踏踏實實過,錢也認認真真掙。我在婚慶這一行做了好幾年,幹活踏實口碑好,幾個公司的老闆都對我放心,我對將來挺有信心的!”

  “奉子成婚”

  通過對幾對大學生“婚族”的追蹤分析,羊城晚報記者發現,他們往往有四個共同特點:感情穩定、非大城市戶籍、非重點院校學生、奉子成婚。

  無論是最近結婚的東莞、襄陽小夫妻,還是晏煥義,要麼是當事人承認,要麼是同學證實,在大學期間結婚都有一個重要原因“奉子成婚”。但這種“奉子成婚”與因為懷孕而匆忙“閃婚”的情況有些不同。

  一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大學生夫妻告訴記者,放棄孩子其實不難,之所以選擇結婚、生子,正是因為出於對愛人的珍惜。

  “我和妻子選擇結婚,是因為拍拖的時候感情很穩定,覺得可以託付終身,雖然現在生下來有點麻煩,妻子因為有了身孕還必須休學,但人生幾十年,早晚都要拿一年時間懷孕生孩子,早生早好,生完小孩交給父母帶,回校再讀書,應該也不會很影響學業。我們的父母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都是不到50歲的中年人,四個人養個孩子還是沒問題的。”

  記者的確發現,大學生“婚族”中幾乎沒有“閃婚”。拍拖時間少則一年,長則五六年,感情都比較穩定。另一對大學生夫妻説:“我們拍拖了五六年,都是對方的初戀,很珍惜這種感情。其他人為什麼不早結婚?説沒有經濟基礎是託辭,關鍵還是因為感情沒到這一步。感情好的話,房子、車子、票子都不是阻力。我妻子當然知道我沒有經濟基礎,但是她一點也不在乎,説結了婚就是兩個人一起打拼,現在我還是學生,她已經工作,可以在經濟上先支持我,等我畢業了,掙錢了,我再養家。”

  很多大學生“婚族”都不是大城市戶籍的學生,而來自農村或小城鎮,周邊有早婚的習俗。正如晏煥義所言,城裏人覺得他結婚早,他還覺得城裏人結婚太遲,“我小時候的玩伴們,現在誰不是牽著孩子帶著老婆?都是家裏的頂梁柱。城裏的孩子晚熟,不願意負責任、靠父母養,這些我不予置評,我今年20好幾,養家糊口天經地義”。梅曉芬也處處顯出農村女孩的淳樸:“小晏去哪,我就去哪,哪有小晏,哪就是家。我們倆生完孩子以後,就沒單獨出去看過電影,也從來不去朋友的卡拉ok,我對這些一點興趣也沒有,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養大、養好。不過我倒勸小晏要多交際,畢竟男人需要多些朋友。”

  另外,大學生結婚,對學業多少有些影響。記者粗略統計發現,重點大學本科生結婚者幾乎為零。晏煥義在大學期間結婚,也付出一些代價,由於必須在週末、假期打工掙錢,他的英語四級考試沒有通過,因此沒有獲得本科文憑。而另一對本科生夫妻,由於妻子懷孕,丈夫索性陪她一起休學,客觀上影響了兩個人的求學進程。

  幸福猜想

  “現在的孩子們怎麼了?”36歲的廣州人龍世然不贊同早婚。他剛剛結婚,雖然已經有房有車,對婚姻和家庭依然感覺壓力甚大,以致和妻子商定:先積累幾年,40歲再考慮生孩子。“網上有一個統計數據:養一個孩子到上完大學,不早教、不留學,也要50萬元,這還是現在的價格。大學生連自己都養不活就貿然結婚、生子,這是負責任的行為嗎?”

  大學生“婚族”到底靠譜不靠譜?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副教授裴諭新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認為,早婚不是洪水猛獸,但客觀而言,晚婚的風險較小。

  羊城晚報:對於大學生結婚,輿論普遍有一種憂慮,就是當事人並不成熟,不適合婚姻生活。您怎麼看?

  裴諭新:我認為所謂的不成熟是一種輿論限制,而不是實際狀況。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們接觸到的各種信息特別少,而現代人從小就接受信息轟炸,在同樣的年齡,現代人的智商、情商肯定比古代人高;古代人13、14歲就算成年、可以結婚,現代人20歲、22歲結婚,心智成熟度肯定要比古代人的十三四歲要高。憑什麼説這些人“心智不成熟”?我覺得很多潛在原因是渴望這些年輕學生一直在父母、社會的管制之下,不願意放手讓其成人,我們有主動將成年期推後的趨勢,但這不能成為説他們“心智不成熟”的理由。

  羊城晚報:組建一個家庭要應對更複雜的社會關係、承擔更多的義務,比如買房、教育子女,在校大學生是否具備這些能力?

  裴諭新:結婚為什麼非要買房子、非要生孩子?為什麼要去面對複雜的社會關係?實際上,新式的夫妻關係比以前更簡單。傳統的大家庭逃不開婆媳關係、鄰里關係,現在就是兩個年輕人生活在一起,結婚只是讓伴侶關係得到法律的保障而已。早婚也好,晚婚也罷,都是伴侶自己的選擇,同樣,買房或者是租房,生孩子還是不生,也是伴侶自己的選擇。硬要把婚姻和物質、社會關係扯到一起,是不需要的,婚姻也可以變得很簡單。

  羊城晚報:很多大學生“婚族”都是奉子成婚,您覺得這會不會成為一種隱患?

  裴諭新:這要看當事人如何對待。實際上也可能會有一些人把生活安排得很好,但是輿論往往不願意去表現。因為當事人違反了我們的“想象”,潛意識裏大家甚至會希望他們過得坎坷一些。這是誤解。

  羊城晚報:早婚似乎客觀上增加了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可能,離婚率高在年輕人當中比較普遍。

  裴諭新:我覺得不妨把離婚看作是一次戀愛的解體,吃一塹長一智,以後的選擇可能會更加理智。20幾歲離婚,總要比30幾歲離婚要好很多,因為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又或者,實際上離婚也沒“那麼”大不了。

  羊城晚報:客觀上來講,您覺得早婚的離婚風險大,還是晚婚的離婚風險大?

  裴諭新:一個婚姻是有很多變數的,20幾歲結婚,變數肯定要比30多歲結婚要大,尤其是在兩個人成長不同步的情況下。而30多歲的時候,社會位置基本穩定,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時候在一起過日子,風險會小一些。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20幾歲的時候感情更純潔,如果較早就有比較穩定的感情和生活,早結婚是有好處的。當然客觀上看,還是晚婚的風險小一些,晚婚的人離婚的可能性會低一些。因為起點就晚,長跑的時間短了,特別容易發生變化的那些東西也就少了。

  羊城晚報:如果希望大學生“婚族”真正收穫幸福,您有何建議?

  裴諭新:如果選擇結婚,一定要明白婚姻是有風險的,婚姻需要經營,不可能一成不變。尤其是婚姻中的女性,要清楚是為自己而生活,不是為了其他任何人,即便婚姻失敗了,也不等於人生的失敗。大學生“婚族”才出現幾年,這是他們主動的人生選擇,他們是先行者,也可能會是“犧牲品”,為後來者提供經驗或者教訓。我們現在不好作評價,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誰也不能保證什麼,包括誰也不能説他們就一定不幸福。

  鏈結

  高校態度

  大學生結婚,校方會不會反對?對這個問題,廣東多所高校的態度很一致:只要符合國家法律,學校不會限制大學生結婚。

  中山大學保衛處工作人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只要符合法律,學校不會限制大學生結婚,但學校沒有對大學生結婚做專門的統計,現在不要求學生遷移戶籍,很多學生的戶口都留在原籍,所以結婚時連集體戶口都不用借,也無需知會校方,校方在這方面不審核也不會備案。

  暨南大學學生處的老師拿出一份《暨南大學學生婚育管理和服務暫行規定》,就結婚問題作出了詳細解釋。同樣的,只要符合法律規定,學生結婚不需要獲得學校同意,學校不干預更不會禁止。如果女生已經懷孕了,必須辦理休學手續。這是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同時還要知會學校計生部門。在這方面,中大的規定是:懷孕的新生,由職能部門批准,可以保留入學資格一年,期滿可以申請入學。

  蔣錚、武麗魁、楊強

熱詞:

  • 大學生結婚
  • 解禁
  • 婚族
  •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