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73歲拾荒老人15年隱姓埋名資助全國200多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10: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宜昌73歲的黎開仕話語不多、聽力不好。他獨居陋室,節衣縮食過著日子。鄰里大多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個撿破爛的老人。

  退休15年來,黎開仕靠撿破爛隱姓埋名資助全國200多人。今年3月2日,湖北鄂州市殘疾人汪情琴委託媒體感謝他多年資助之恩,人們才知道老人另一個名字——“薛光甲”。

  6年為殘疾母女捐款1萬多元

  2006年4月,汪情琴收到一筆捐款。“匯款人”寫著“薛光甲”,匯款地址是“宜昌市學雷鋒協會”。

  汪情琴並不認識“薛光甲”,一個陌生人匯來30元錢,讓她非常感激。

  1995年初,剛懷孕的汪情琴曬衣服時不慎失足,從二樓墜下造成高位截癱。後來丈夫又患癌症。為了治病,他們把樓房賣了,借住在一個廢棄豬場裏。2000年底,丈夫去世,年幼的女兒楊靜便擔負起照顧媽媽的責任。

  2006年4月,小楊靜撐起一個家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後,牽動了遠在宜昌的黎開仕的心。

  從那時起,每到月底,汪情琴都會收到“薛光甲”的捐款,少則三五十元、多則五六百元,從未間斷。6年來,老人的捐款已達12000多元。汪情琴深受感動,珍藏著每一張收款回執單。

  最近,汪情琴憑這些單據才聯絡上“薛光甲”,坐著輪椅與女兒來宜昌當面感謝老人。

  “原以為‘薛光甲’是一位寬裕的愛心人士,沒想到一貧如洗,這些年是靠撿破爛賣錢捐助我們的。”汪情琴哭著説。

  3月6日上午,得知汪情琴感冒發燒,老人又匯去300元,囑咐她一定要去醫院看病。

  15年匿名資助全國200多人

  黎開仕1963年支援“三場”(農場、林場、漁場)建設,從宜昌城區下到一個縣農場開荒。當時全國正掀起學習雷鋒熱潮,從那時起,他便開始從點滴小事做起,幫助身邊的人。

  1976年回城後,黎開仕成為一名工人,雖然每月只有26元工資,但仍省吃儉用,擠出錢來資助他人。

  1997年,黎開仕退休。當時宜昌市正開展向“夷陵好人”李廣佳學習活動。李廣佳幾十年幫貧濟困,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活雷鋒”。黎開仕便以“薛光甲”為名,意為“學廣佳”做好事。

  黎開仕每天早早出門,撿易拉罐、紙殼等垃圾,積攢起來賣錢。15年來,誰也沒把這個拾荒老人和捐款助人聯絡起來。就連房東易慧林也説:“同一屋檐下住了幾年,只知道他窮,要撿破爛過日子,沒想到是為了資助別人。”

  宜昌市學雷鋒協會會長李廣佳告訴記者,黎開仕靠微薄的養老金和撿廢品換來的錢,15年來共匿名資助全國200多人。這些人中,有盲人、精神病患者、殘疾人,也有自閉症患兒、聾啞兒童、貧困學生等。

  垃圾小屋裏的“精神富翁”

  3月7日中午,記者輾轉來到“薛光甲”的租住處。因為聽力不好,在“咚咚”敲門聲和大聲呼喊之後,一個彎著腰、拄著柺棍的老人才打開門。

  一身舊衣服、一條舊圍巾、一雙“解放鞋”、一頂破毛線帽,這就是記者見到的“薛光甲”。老人説,除了鞋子,其他都是別人扔的舊衣物。

  雖然已知道老人清貧,但還是為眼前的情景所震驚。狹小的屋子裏,一張舊床上,用久的被絮已經發黑。墻角擺著3個小壇子,裝著豆瓣醬、泡菜和豆腐乳,這是他一天兩餐的菜肴。床邊的舊書桌上,擺著一盞舊檯燈和一台舊收音機。檯燈是撿來的,收音機是朋友送的,已用了十幾年,算是唯一的“家用電器”。

  他的家儼然是一個“廢品回收站”,堆滿報紙、塑料瓶、玻璃瓶、廢鐵等各種廢品。

  “報紙一直不捨得賣。”因為不願花錢買電視,黎開仕喜歡讀報紙。他説,這樣可以學習一些知識,充實自己的生活。

  在老人的“垃圾小屋”裏,記者發現一摞信件。隨手抽出一封,是2006年5月9日湖南懷化醫專護理班學生“小艷”的來信。信中説:“謝謝您的資助,我一定勤奮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做一個感恩社會、報效祖國、有益於人民的人。”

  “知道自己的幫助使一些人受益了,是最值得高興的事,心裏很滿足。”耳背的黎開仕亮著嗓門對記者喊道。 (劉紫淩、馮國棟)

熱詞:

  • 薛光甲
  • 拾荒
  • 老人
  • 資助
  • 解放鞋
  • 家用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