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六旬老人自費艱難辦雷鋒資料館 曾遭"封門"兩年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09: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雷鋒資料展覽館館長何朝海。 張中江 攝

據何朝海介紹,這是雷鋒曾用的鐮刀。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張中江)每年3月5日前後,何朝海老人就會格外忙碌,忙著接受各路媒體的採訪,手機、座機響個不停,常常要到深夜才能結束。

  這個外表普通、平素愛穿中山裝的長者,是北京雷鋒資料展覽館的館長。三十多年來,他將自己和宣傳雷鋒精神緊緊聯絡在一起。儘管有資金困難和外界不理解等問題,但他始終未曾放棄。

  3月4日晚9點,記者在幾番嘗試之後,終於撥通了何朝海的電話。電話那端的老人聲音帶著疲憊,表示自己還沒有吃晚飯。他透露,雷鋒資料展覽館正在擴建,原本計劃明天重開的臨時展覽,還要延後三、四天。

  在此之前幾天,中新網記者曾對這位執著的老人進行了專訪。何朝海的工作室兼臥室位於前門的一個茶館,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位於二樓的一間小屋。開門的是一位長髮女性,何朝海正在床上小憩,見有人來,忙起身招呼。

  這是一間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兩面的墻上都挂滿了各種錦旗。室內有一張單人床和兩張簡陋的木桌。門後、桌邊等角落,堆了一摞摞捆好的報紙(後來得知是《中國雷鋒報》)。

  在本網記者與何朝海的對話過程中,他的手機至少響了五、六次,多是希望來採訪的媒體。

  沒要國家一分錢 “穿百家衣、吃千家飯”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那之後的第3天,當時年僅13歲的何朝海就和別人一起成立了學雷鋒小組。19歲,他應徵入伍,成為部隊學雷鋒的&&人,還兼任北京地區多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

  1977年,北京雷鋒資料展覽館建成。5年後,轉業到地方的何朝海將全部心思都用在這個館上。幾經搬遷後,1990年,何朝海花10萬元買下了北京市豐台區東高地南小街的一個小院子,建起了現在的“雷鋒資料展覽館”。

  據何朝海介紹,全國有3家帶有官方性質的雷鋒紀念館。除此之外,幾乎一半的省份都有由學校等機構辦的雷鋒紀念場所。但純粹由老百姓花錢買地辦館的,全中國目前只有這一所。

  因為是純民間辦館,幾十年來沒從政府要過一分錢,資金來源就成了大難題。何朝海表示,國家物價局曾允許資料館賣兩塊錢一張的門票,但他多年來一直堅持免費開放。

  為了解決每年10萬元左右的維護資金,何朝海曾先後辦過“雷鋒精神學校”、少年宮等,通過賣教材等獲得一些收入,以維持資料館的運營。

  在種种經營方面的嘗試之中,以開辦時間長達10多年的幼兒園收入最為可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個孩子交60塊錢每個月,雖然比社會上其他幼兒園低得多,但已經可以給資料館很大補貼。這麼一個很好的營收手段為何沒繼續下去?何朝海語帶無奈地表示,還是因為場地的原因。現在資料館所在的這塊地,以前曾是垃圾場。雖然資料館搬遷時已經清理了很多,但還是有一米多深的垃圾。這樣的衛生環境,自然不適合辦幼兒園。

  即便是這塊“垃圾地”,也讓何朝海前前後後花去四十萬元,到1997年才還清債務。已經十多年沒有工資的何朝海,最終不得不選擇與資本合作。

  2010年,廣東一家投資公司找上門來並簽下合作協議:原地翻建雷鋒資料展覽館,展覽館的部分樓層由投資公司進行商務出租,展覽館靠管理費來維持正常的運轉。不過,一年多過去了,除了一片拆遷工地和幾間何朝海叫停沒拆的平房外,新的資料館始終未見動靜。

  不過,何朝海談話間對此似乎並不是很發愁。他表示,除了之前那家開發商,還有兩三個單位正在接洽中。

  雖然將個人的收入都投到資料館上,但何朝海對自己的個人生活並不發愁,也不覺得苦。他説自己一年有300天左右在外面,食宿對方都會安排好。他笑稱自己這麼多年是“穿百家衣、吃千家飯”過來的。有時候會有人請吃飯,但他覺得一頓飯吃上兩個小時,“不值得”。

  一旁的志願者插嘴説,他有時候一天就吃一個饅頭。

  談到生活中的愛好,何朝海説自己以前愛吹笛子、拉胡琴。現在沒什麼時間了,除了吃飯、睡覺,平時都在忙資料館和《中國雷鋒報》的事。不過自己現在為了鍛鍊身體,堅持做操、打長拳,還喜歡騎自行車。

  何朝海表示,自己已經完成了騎車環繞二環,以後還希望能完成三環、四環、五環、六環……

  曾遭“封門”兩年 兒子們也不理解

  相比資金籌集的困難,更讓何朝海氣憤的是,一些人對於他辦的這個資料館並不理解,甚至進行破壞活動。

  他説,1992年的時候資料館曾經遭遇過盜搶。從2004年起,大門還曾被人用厚重的樓板堵住,一直到2006年3月3日才拉走,堵了兩年。“比這更可氣的事也有,”何朝海講到激動處,甚至站起身來比劃著情形。

  不光是外人,何朝海的三個兒子對他的行為也不理解。他們曾質問父親:一個人不為了吃喝,不要車子、房子、職稱,圖的是什麼?在他們看來,這個父親不稱職,對家庭也不負責任。儘管都在北京生活,但過年時甚至不和父親一起。

  面對記者時,何朝海坦言,自己確實不是個稱職的父親。但各人有各人的理想,自己受那個年代的教育,就是要有理想和信念,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讓何朝海很欣慰的是,孩子們現在對自己的行為也多了一些理解。看到很多媒體報道自己的事跡,他們也很受感動。

  “學雷鋒最主要的是黨員幹部要&&”

  儘管面臨重重困難,何朝海這幾十年還是堅持了下來。對於資料館的未來,他頗有信心。何朝海表示,爭取明年3月5日前完成擴建,重新開館。擴建後將包括雷鋒事跡陳列館、雷鋒資料展覽館、雷鋒精神宣傳館等。

  宣傳雷鋒精神幾十年,何朝海感覺到,相比較過去,現在來參觀的由單位組織的少了,以前多的時候曾接待三千多人。不過旅行社帶著外地遊客來參觀的多了,媒體關注也多了起來。

  在何朝海看來,學雷鋒最主要的是黨員幹部要&&。如果黨員幹部&&,社會風氣肯定就好多了。

  採訪結束時,何朝海將記者送到門口。在他身後,三、四位志願者微笑著。雖然整個過程中他們基本沒有講話,但資料館能走到今天,自然也離不開這些默默付出的人。

熱詞:

  • 六旬老人
  • 自費艱難
  • 辦雷鋒資料館
  • 曾遭“封門”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