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武漢男子辦廠虧欠48萬元後去世 妻子12年終還清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06: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給雞喂食

  本報首席機動記者舒均 記者向清順 通訊員胡沛馮濤 實習生萬琦 閆莉佳 攝影 :記者李響

  12年前,因辦大米加工廠虧損,加上丈夫患癌去世,她家欠下48萬餘元的鉅額債務;

  12年來,她起早摸黑,靠養豬、養雞和做點小生意,一點一點還債。如今,她的鬢角變得花白,手磨起了一層層的老繭,身體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所幸的是基本上已還清了欠債。

  昨日,武漢黃陂區祁家灣街群樂村59歲的農婦龔翠先説,現在她最大的希望就是還清還剩下的1萬多元的欠債,然後再把兒子的婚事辦了。

  丈夫去世留下48萬元債務

  穿著水鞋,係著圍裙,打掃著豬圈。一米五幾的個頭,身體健碩,但佈滿老繭並略顯浮腫的雙手、額頭上的道道皺紋,記錄下艱辛的歲月。

  龔翠先與丈夫都在祁家灣長大,婚後5個兒女先後降生,一家人的日子雖過得清貧,但也其樂融融。

  龔翠先多舛的命運,要從她與丈夫李大順一起辦廠説起。因家裏上有老下有小,開支很大,生活過得拮據,1993年11月,夫妻倆決定開一家米廠改變現狀。他們找親戚朋友借來幾萬元,開辦大米加工廠。誰料,那幾年市場行情並不好,大米加工廠一直未見起色。在親友支持下,他們繼續籌資約30萬元加大投入,希望迎來轉機。

  屋漏偏逢連夜雨。轉機未到,這個家庭卻遭遇雪上加霜。1999年下半年,丈夫李大順肚子不舒服,趕到醫院,被診斷為直腸癌。

  大米加工廠不得不停擺,龔翠先還要籌集救命錢。遺憾的是,次年4月,丈夫病情加重去世,原本負債纍纍的家庭又因此背上10多萬元的債務,這個家庭的總欠債達48萬餘元。

  昨日,龔翠先從抽屜裏拿出一本泛黃的賬本,欠債和還賬的記錄清晰在冊。記者粗略統計,賬本上登記的債主有近10人,其中有社區領導,有街坊,也有親朋好友。

  沒指望的“爛賬”逐年還清

  黃陂祁家灣街達義村64歲的吳運成是債主之一。10多年前,龔翠先家裏辦大米加工廠時,他曾多次將家裏的稻穀賣給龔翠先。因其大米加工廠的資金週轉不開,他就同意先欠著谷錢。

  吳運成向記者回憶,龔翠先的丈夫去世時,他細算了一下發現,龔翠先家尚欠自己2萬元錢。

  “當時我就沒有指望這筆錢還能收回來。”吳運成説,當年,李大順去世時,還留下5個孩子,最大17歲,最小的年僅9歲多,這一大攤子要龔翠先一個人撐下來,他想不到她能有什麼辦法還債。

  吳運成還告訴記者,他與龔翠先的哥哥交好,曾得到過其不少幫助。這種情況下,他也沒有想到過找龔翠先要欠款。

  他沒想到的是,2002年開始,龔翠先總是主動找到他,每次1000元或者2000元不等的返還欠款。去年春節,他趕集時碰到急匆匆趕路的龔翠先,一問才知道龔翠先是到他家主動還錢的,當時就還了1800元錢,至今基本上已將所欠的2萬元還清。

  黃陂祁家灣街群樂村村支書李建洲,曾經是借款給李大順辦廠的“大戶”,一次性借了10萬元供週轉。

  李建洲説,這筆“爛賬”,他也沒有想到龔翠先能逐年還上。他尤其覺得難能可貴的是,有幾年,龔翠先沒有現金還債,就抱幾十頭小豬崽,當豬崽長大可以出欄時,就讓他到家裏去,從豬圈裏趕走20頭,讓他自行變賣用以還債。

  昨日,在龔翠先拿出的發黃的記賬本上,記者看到有多筆欠款是以100元或200元的形式,返還給欠債人的。“別人借給我的也都是辛苦錢,有了就要早點還。”龔翠先説,家裏只要有節余,哪怕只有幾百元,也要儘快還給別人。

  苦撐12年返還47萬元欠債

  數十萬元的債務,猶如一座大山,重重地壓在龔翠先身上。

  “在我有難的時候,他們幫助了我,這些錢我不能不還。”生性堅強的龔翠先面對鉅額債務,從未想過賴債,也未想過放棄。她在心裏默默告訴自己:寧可別人欠我的,我也不能欠別人錢!為這個承諾,她已獨自苦撐了12年。

  為儘快還清債務,龔翠先將原來的米廠改造成養殖廠,養豬、養雞。她還種著3畝多地的棉花。為了多還點債,每年她至少要養40頭豬,1500隻雞,往往一忙就一整天,遇上農忙收摘棉花和販賣稻穀時,每天淩晨三四點鐘就起床忙碌,晚上直到十一二點才能上床睡覺。

  這些年,除了還債,龔翠先養育著5個孩子,供他們讀書,還要照顧一個有智障的妹妹生活。

  龔翠先回憶,其中一個女兒讀中專的時候,有次回家急需300元的學習費用,因為家裏已無一分錢積蓄,無奈之時,她抱著女兒大哭了一場。後來,還是她的老母親掏了300元錢。

  日子過得清苦,龔翠先還是堅持讓5個孩子都讀完了中專,其中兩個女兒還完成了大學學業。説到此處,她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龔翠先感慨,幸運的是在還債的這十多年,她並未得過什麼大病。2010年的春節,她腸胃疼痛難忍住院治療。治療期間,一向堅強的她忍不住落淚除了心中的那份苦悶,她還擔心如果自己走了,剩下幾萬元的欠債誰來償還? “所幸只是普通的腸胃病,自己又活了過來。”龔翠先説,去年,她更加賣力,養了40多頭豬、幾百隻雞,再次還清了3萬多元,如今欠債只剩下1萬多元錢。

  據了解,龔翠先在與丈夫辦大米加工廠的過程中,當地一些單位還欠其七八萬元的債。昨日,當記者問其為何不討回來還債時,龔翠先揮著手説,丈夫在世時,這些欠債就存在,可沒能討回,可她家欠別人的錢,卻不能因此而不還。

  對話

  借的都是辛苦錢

  我不能昧了良心

  昨日,在龔翠先的養豬場,記者與她進行了交流。

  記者:丈夫去世時,家裏欠下那麼多錢,想到過怎麼辦嗎?

  龔翠先:能怎麼辦?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再怎麼樣,再苦再累,我也只能頂著。

  記者:想到過這筆錢什麼時候能還清嗎?要是還不清怎麼辦?

  龔翠先:説心裏話,我也不知道什麼時間能夠還清,但我想慢慢還,總有還清的那一天。

  記者:為何要一再的想著還錢?

  龔翠先:我總是想著別人借給我們錢,願望都是好的,再説大家拿錢來借給我們,也不容易,畢竟大家的錢掙得也不容易,都是辛苦錢,我不能昧著良心不還大家的錢。

  記者:這些年過得難嗎?

  龔翠先:一直都過得很艱難。

  記者:最難的是什麼時候?想到過放棄嗎?

  龔翠先:最難的是有一年夏天,我收購了上萬斤的稻穀,準備轉手賣出去賺點差價。可穀子收上來有點濕要晾曬,我要將上萬斤穀子攤開曬要一兩個小時時間。到晚上收時,一個人又要忙到半夜,幾次忙下來,我人都弄得精神恍惚了。可身體狀況稍稍好轉後,仍想著一定要把欠債還清。

  記者:日子過得這麼苦,有沒有想過找個老伴一起過?

  龔翠先:哪還有這個想法。即使有,可我背了一身債,我找個人,不是讓人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嗎?

  記者:欠債基本上要還清了,債還清後,最想做什麼事?

  龔翠先:是的,還剩下1萬多元就還清了。債還清後,我最想做的就是張羅著把兒子的婚事辦了。

  編輯觀點

  將良心鑄成歲月的信條

  李欣

  一位59歲的農婦,5個孩子的母親。她可能沒有多少文化,也説不出什麼豪言壯語,但她有自己忠貞捍衛的良心。

  她小心呵護著心中的樸素信條,勤扒苦做,一路走過淒風冷雨,等來春暖花開。她無聲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堂堂正正做人。

  那些遠去的青春,厚厚的老繭,深深的皺紋。歲月無情,但在她甘苦自知的內心中,回望來時的路,一定也收穫了滿足與安寧。

  而我們之所以把鏡頭對準這位普通的母親,是因為我們從來不會忽視任何看似微小的善念。就像不能忽視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風,不能忽視發于一棵火柴的微光。

  令人欣慰的是,恪守良知與善念的龔翠先,並不孤單。在黃陂這片土地上,“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最美女法醫”王敏江、“航空城的美容師”朱霞等紛紛涌現。一股“做好人”的草根民風,蔚然勁吹。

  因為他們,我們心中多了一些溫暖的記憶;

  因為他們,我們對未來多了些美好的期許;

  因為他們,見過了老人摔倒扶不起、小孩被碾扶不起的我們,依然願意相信,只要勇於立信,敢於擔責,社會就不會冷漠,這就不是一個“扶不起”的時代。

熱詞:

  • 龔翠先
  • 債山
  • 丈夫
  • 虧損
  • 大米加工廠
  • 大戶
  • 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