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業委會倡議給保安捐過節費 業主稱記名捐款彆扭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6: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成都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過年時,大部分人都和家人一起團聚,而有一部分人,在異地他鄉,在值班室裏,只能看著別人一家團聚。昨日,在黃忠小區四期的大門口,記者看到了一個火紅的募捐箱,這個募捐箱的“背後”,不是一個悽慘的故事或者遭遇,而是一個溫情卻又讓部分業主覺得尷尬的倡導為過年值班的保安捐款。

  業主:捐款要記名 有點彆扭

  昨日,記者接到同和路黃忠小區四期業主報料,業委會為了給小區物管發“過年費”,在小區內發起募捐。記者來到該小區,一進大門,就看到了一個火紅的正方體捐款箱,捐款箱上,放著一隻筆和一個小本,記錄著每一個獻愛心的人的名字、金額還有戶號。捐款箱上方的公告欄上,貼著一張獻愛心倡議,“業委會倡議大家參與獻愛心活動,關心愛護為我們服務了一年的打工兄弟姐妹。”

  “保安我們都認識,捐覺得捨不得錢,不捐,面子上又過不去。”趙先生住在這個小區已有3年,和保安們關係一直不錯,每到過年,趙先生都會覺得有點尷尬,這個捐款箱,讓趙先生很犯愁。“他們雖辛苦,但工資、獎金有物業公司發放。”趙先生説,記名捐款的做法,讓他很不舒服。

  記者隨後又隨機採訪了幾位在小區內散步的業主,均稱並沒有捐過錢。“這個要看個人意願,我不準備捐。”王女士告訴記者,小區保安和她們一樣,過年加班都是3倍工資,雖不能和家人團聚,但他們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所以,她並不認為這個捐款的理由能“打動”她的錢包。

  業委會:記名是為了公開公正

  “這是我們的傳統,已經持續了快10年。”在小區活動中心的門口,記者見到了正在佈置小區新年晚會的業委會主任羅新民,羅新民介紹,從2003年開始,每年過年前半個月,他們就會發起這個募捐。

  “最近幾年捐款的金額都保持在8000元上下。”羅新民説,今年捐款箱才放出去不到一週,就已經有7000多元了,“我們發放慰問金的時候要以示公正,所以才採取了記名捐款。”羅新民解釋,捐款多了,業委會為了以示款項公開、公平、公正,所以才準備了紙、筆在捐款箱上,要求捐款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和捐款金額寫下來。

  保安:捐與不捐 我們都很感動

  在大門值班室裏,當班的正好是小區的保安隊長李瑜。“我老家是簡陽的,家裏還有兩位八十多歲的父母。”李瑜告訴記者,在這裡工作的幾年,沒有一年在過年的時候回過老家。“想!想回家過年。”李瑜告訴記者,每年到了過年時,其實是他最難受的日子,想著家中兩位老人,想回家和他們團聚。但苦於工作需要,好多年都沒能和父母親一起過年了。

  “有業主想著我們,我們心裏還是很感動。”李瑜説,去年他分到了650元的愛心捐款,錢雖然不多,但是心裏很感動,覺得業主想著他們,他們為小區服務起來也覺得“值得”。

  “那些沒捐的也沒什麼,這個是自願行為,不存在面子問題。”當記者提出部分業主對記名捐款有意見時,李瑜表現得很不好意思。李瑜希望記者幫轉達:不管業主捐與不捐,他們都一樣會為小區服好務,一樣會為業主為其捐款的心意感動。

  社會學家:

  要發起捐款 就不該記名

  “這個活動發起的很好,但存在一點瑕疵,那就是記了名字和捐款金額。”昨日,記者就小區業委會發起捐款為“留守保安”發過年錢的問題,諮詢了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專家胡光偉。胡光偉説,這種募捐活動其實是一種很好的社會形態,如果發起了且遵循了自願原則,就是一個應該倡導的活動。不過,“記了名字並且寫明了捐款金額,有點‘綁架捐款’的嫌疑。”“這是件好事,不要因為做法不當,反而把它做成了壞事。”

  成都晚報見習記者 楊琳皓

  攝影 王浩儒

熱詞:

  • 業委會
  • 業主
  • 保安隊長
  • 過節費
  • 正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