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揭秘醫患糾紛:醫生怕醫鬧不願做高風險手術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1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醫生治病救人,與患者沒有“深仇大恨”。但是,醫患之間的關係並非那麼和諧,有的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醫患之間的互不信任?近日,記者來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和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感受醫患關係,體驗“醫患糾紛”的處理過程。

  為開診斷證明,溝通數“回合”

  糾紛原因:不知要出具介紹信

  “很多患者不知道需要出具介紹信,一著急就罵罵咧咧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是聽著,不能著急,否則不就打起來了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病員服務中心負責開具診斷證明的護士房澤説。

  病員服務中心承擔著為患者提供登記審核蓋章(病假條、診斷證明審核)、導醫、預約診療、病歷複印等服務。同時,也接受並處理患者的部分投訴。

  2011年12月15日上午8點,我來到服務中心。眼前的景象讓我有些意外:裏面擠滿了諮詢、辦理各種手續的患者。人群中,一名患者大聲喊著:“我在你們這裡住院,為什麼開個診斷證明還這麼麻煩,我是外地的,開介紹信不是那麼方便……”

  護士房澤解釋説,“我們這個診斷證明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要開的話,需要相關單位的介紹信,如果您不方便回去開,可以讓家人把介紹信傳真過來。”

  這名患者不願意放棄,“我開診斷證明又不是去幹壞事,你就通融通融吧。”“不是我不通融,如果有人拿這個去騙保險或幹其他違法的事,我們怎麼辦?”

  雙方你來我往,溝通了好幾個“回合”。最終,患者選擇了打電話回老家,讓家人把介紹信傳真過來。

  房澤説,“我幹這個工作已經5年多了,這名患者還不是很難做工作的。其實,患者著急我們也理解,培訓的時候,領導也教我們換位想想。哎,仔細想想也就不生氣了。”

  11點40分,投訴電話響了起來,一名患者投訴掛號處,“為什麼不掛號了?我投訴她。”病員服務中心負責人姜水強解釋道,“掛號處11點半停止掛號。”“我是從外地來的,就不能給我挂上嗎?”患者在電話裏喊著,夾雜著一些抱怨之詞。

  “先生,您別著急,即使這個時候挂上號,大夫也給你看不了啊。”姜水強解釋了一番,但患者還是堅持讓掛號處的人給他道歉。姜水強又打電話請掛號處的組長向患者當面解釋、溝通。

  或許是患者想通了,幾分鐘過後,又打來電話説,“不用解釋了。”

  懷疑亂開藥,投訴坐診醫生

  糾紛原因:未作有效溝通

  “你看看,你們這兒的大夫怎麼亂開藥啊!”我正在跟病員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學習如何辦理診斷證明時,一名年輕女子帶著母親來到跟前,氣呼呼地喊道。

  在工作人員勸説下,這名女子的情緒平靜了一些。原來,她的母親梁女士前一天來看病,大夫開了一些藥。拿到藥後,這名女子發現有種藥在病歷上沒有寫,而且自己家裏有。“開貴的藥時,大夫問過老太太。但開這種藥時沒問,雖然不算貴。”

  姜水強立即聯絡了當時坐診的醫生。該醫生看了梁女士的病歷後解釋説,“這種藥是必須搭配著吃的,而且我開的藥和你家裏的那種不一樣。”此時,這對母女才注意到是自己弄錯了。

  “其實,很多糾紛是因為患者缺少相應的醫療知識,而醫生又沒和患者溝通好造成的。”分管醫患糾紛處理多年的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建軍説,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患者對治療效果的過高期望,是造成醫患糾紛的重要原因。

  王建軍介紹説,有許多患者來醫院時,可能正處在病症的急性期,有些病並不是一用上藥就能見效的,“有的患者住院兩三天仍不見明顯好轉,家屬就急了,就找醫院投訴。”

  “當然,醫院作為服務行業,不可能完全沒有投訴和糾紛。”王建軍坦言,許多醫患糾紛是因為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不好造成的,“這種情況應該佔大部分,極少部分是個別醫護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引起的。沒有醫生願意把病人治壞了,這對他自己也沒什麼好處。所以,關鍵是醫生與患者能做到有效溝通,這樣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糾紛。”

  有的醫生不願做高風險手術

  糾紛原因:怕“醫鬧”求自保

  “出現醫患糾紛並不可怕,怕的是糾紛不能通過正常的渠道來解決。”王建軍表示,對於大部分患者爭取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他很理解。但是,部分患者採取鬧甚至暴力方式傷害醫護人員,加劇了醫患雙方的不信任。

  許多醫護人員認為,醫療糾紛,尤其是摻雜著暴力成分的糾紛頻發,是醫療體系內長期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等一系列矛盾集中爆發的結果。“現在看病費用比較高,藥貴,引起了患者的抱怨,如果再沒有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難免會將怨氣撒向醫院和醫生。我們的親人也有生病住院的時候,大家都理解。”

  “醫患間出現暴力事件,也損害了廣大患者的利益。如果這種事情多了,醫生可能會人人自危,有的醫生為了自保,就傾向於讓患者多做檢查。”有二十幾年從業經歷的呂醫生説,“為了避免責任,醫生不得不讓患者多做檢查,這樣可以規避不少風險。”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醫生對於風險較大的手術能躲則躲,不願意承擔風險。”王建軍説,他也不願意做高風險的手術。“就在前不久,一位90多歲的患者需要做手術,説心裏話一開始我真的不願意做,患者年齡太大,而且還有其他病。最後,患者家屬説,你做吧,就是做壞了也不怨你。”

  “我當時很感動,是這樣的患者和患者家屬,給了我承擔風險的勇氣。”雖然最後手術一切很順利,但是,王建軍還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手術前一天晚上一直睡不著覺。”

  “這種不信任損害的不僅僅是某個患者,而是整個患者群。”王建軍説,“如果所有的醫生都不願意選擇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那麼整個醫療技術的進步就會受限,因此,最終受損的將是所有人。”

  互相體諒才能互相信任

  在數天的體驗中,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醫生都是想盡心為患者治病的,而患者中也沒有想故意刁難醫生的。雙方之所以出現互不信任的情況,醫患雙方缺乏互相體諒是繞不開的“障礙”。

  患者全程錄音、家屬刺傷醫生,醫生開“大檢查”、推諉病人……凡此種種,全是醫患互不信任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醫患雙方都應該反思。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固然有“看病貴、看病難”等原因,但醫生並非完人,也不能包治百病。同時,醫生也應做到明確告知患者每一個細節,像為什麼要用貴藥,為什麼要做這個檢查等。

  除了告知的義務,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醫生更應該體會患者的難處。正如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建軍所説,“告知是義務,而溝通是責任。”只有醫生站在患者的角度,體諒患者的難處,與患者充分溝通,分擔患者內心的恐懼,才能真正贏得患者的信任。

  而作為患者和家屬也應該反思,反思自己有沒有體諒醫生的難處。自己的質疑到底是出於對專業知識的了解,還是僅僅出於對醫生本能的不信任?自己的不滿是不是因為對治療的期望過高而造成的呢?

  除去醫護人員的標簽,醫生和普通人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會生老病死。作為醫生的您,如果患病或許就可以感受到患者的心聲了。而作為患者的您,或許也會有做醫生的親朋好友,和他們聊聊或許您就可以體會到醫生的不易。當醫患雙方都能相互體諒時,和諧的醫患關係或許就不遠了。

熱詞:

  • 醫患糾紛
  • 醫鬧
  • 醫患關係
  • 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