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份子錢 猛于虎" 人情鏈條中如何給紅包"減負"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3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太原1月3日電(記者胡靖國、王寧)元旦您是怎麼度過的?不少人在2012年的第一天就奔赴在“隨禮”的路上。而剛剛過去的2011年,被很多人認為是結婚隨份子的最高年,2012年農曆年關將至,更多人還將面臨人情消費的考驗。

  “份錢猛于虎” 因為人情被動花錢

  網友“騎自行車的魚”在微博中訴苦:“2011年十二月已經隨禮了10份”;相聲演員郭德綱也戲謔道:“今年沒少隨禮,威廉王子結婚隨500,本拉登去世隨600,卡扎菲隨了1000,眼瞅年底了,該清靜了,金正日又走了。”

  太原市民李偉光説,以前隨禮不外乎婚喪嫁娶,現在又是生日聚會,又是同學聚會,還有百日宴、周歲宴、壽辰宴、升遷宴、開業宴、升學宴、參軍宴、喬遷新居宴,各種名目繁多的隨禮讓人應接不暇。

  在中國網組織的“別樣的生活,你打算怎麼過?”的調查中,超四成的人認為經常會因人情而被動花錢。

  人情消費不僅種類繁多,而且“份子錢”也水漲船高,在新浪微博組織的一次投票中,6000多位網友在“好友結婚你會隨禮多少”中投票,其中39%的人群隨禮金額在100元至400元之間,38%的人群在400元至1000元之間。

  在山西省忻州市政府機關工作的崔先生算了一筆賬:他1995年參加工作,當時月工資不到300元,隨個禮50元即可;到了2002年,工資漲到1000元以上,禮金達到100元;現在關係最一般的,沒有200元根本拿不出手。

  從2010年開始,崔先生感到禮錢又在上漲,僅10月份,他參加了4個婚禮、嫁女或小孩生日的宴會,每次都隨了500元禮金,半個多月的工資沒有了。而現在,他每個月工資還不足4000元。不少人感喟説,份子錢甚至讓工資入不敷出。

  “人情貨幣化” 消費鏈條越拉越緊

  “人情來往知多少,請帖數不了。今日盛行應酬風,鈔票不堪回首口袋中。親朋友情應猶在,只是規模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杯杯酒水肚中流。”這首流傳甚廣的打油詩表露出了群眾在人情消費中頗多無奈的心跡。

  既然大家都背負著人情消費“沉重的殼”、為“份子錢”所累,為何不能置身事外呢?

  “不去不行啊,中國人都重人情、愛面子,不去就沒法再跟人打交道了,而且禮輕了還覺得拿不出手。為了這份人情,只好硬著頭皮去吃‘高價飯’。”太原市民李偉光説。目前,吃“高價飯”已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口頭禪。

  高昂的人情消費已成為中國社會的“時尚病”,無論是嫁娶、得子或老病,親戚、朋友及同事不僅要送個紅包表示一下,而且數額越送越大,人情消費令普通人叫苦不迭。

  城市如此,農村更嚴重。在部分農村,孕婦生産、建房、修房、工作轉正、搬家,甚至已故親人的週年忌日,只要沾喜沾喪都要大擺宴席,親朋好友、鄉里鄉親就都得來隨份禮。

  山西省柳林縣下堡村的李世亮説,他一家3口人,全靠他一人在外打工掙錢,年收入不到2萬元。現在上禮錢已成為家裏最大的生活負擔。關係特別近的隨禮要三百五百元,關係一般點的也得一百二百元。一年下來,至少三四千元的上禮錢,著實令人苦不堪言。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方毅華認為,在人情消費中不能自拔是因為從眾心理在其中作祟,有時身不由己更多來自外界“壓力”。

  山西長子縣常紹偉説,在安葬父親期間,即便他和家人想喪事從簡,但也聽到過村裏的議論,“他們四個孩子都在外工作,這白事還不得辦大點?”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常嗣新認為,目前從官方到民間,人情貨幣化已經十分嚴重,甚至陷入一種投資回報的運作模式。“今年整體送出一萬元,明年我一定巧立名目賺回來。”長此以往,“人情”味道越來越淡,交易味道越來越濃,陷入人情消費名目越來越多的惡循環之中。

  人人都厭惡這等風氣,但誰都不願意先停止,否則就吃虧。一旦發生人情來往、進入人情消費的圈子,這條人情消費鏈不但不會輕易斷掉,而且會越拉越緊。

  更嚴重的是,過度的人情消費危害還不單單癟了錢包、費了心思,網友“未知可否”等認為,“人情消費過重會無意中助長灰色收入、敗壞政風。”現實中人情消費更成為某些貪腐分子趁機斂財、滋生腐敗的溫床。

  水漲船更高 “紅包”如何抵禦通脹

  隨著物價上漲,“紅包”價位也水漲船高,“人情消費”已成為許多城市居民不小的經濟負擔,人情債越背越重,特別是一些低收入家庭更是不堪重負。

  記者採訪中發現,過重的人情消費是“窮人怕,富人愁,幹部群眾都撓頭。”尤其在農村,群眾農民致富不易,應該將錢花在刀刃上。

  明知是陷阱,何必作繭自縛?也有網友對“人情債”有清醒認識,網友“月姐背單詞”就認為:“每個人過生日的方式不同,我的生日是我的事,我不想把錢浪費在人情消費上。”

  山西長子縣南漳鎮酒村在去年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提倡理性人情消費,並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基本原則是,在村裏辦白事不能請吹拉彈唱的戲班子。”紅白理事會主任宋啟明説,現實中群眾都支持“從簡”原則,“紅白理事給群眾提醒,也便於群眾就坡下驢,順應大勢。”

  “民事民辦”,宋啟明表示,為紅包“減負”應從我做起,辛勤勞動掙來的錢,應該用到點子上、用到刀刃上,不再為人情所累,讓大家儘早從人情債中解脫出來。

  為了方便人們進行收情管理、送情管理,網絡上甚至出現了“人情小助手”的理財軟體。還有網友總結出一套可以充分抵制通貨膨脹的隨禮方法:“以後每參加一個婚禮,我都打一個白條,後面寫上溫馨提示:請持此券參加我的婚禮。”

  不少人建議倡導一種理性的新型人情消費模式。比如可以採取一些更有心意的方式傳遞人情,“寄張賀卡、打個電話、送束鮮花或者組織一些小型聚會,既交流感情、又節約實惠。”

  廣州市民唐雅娟認為,“君子之交淡如水、禮輕情義重。”禮尚往來不應關注禮金的多少,在她即將到來的喜宴中,她更看重傳達的情義與祝福。

熱詞:

  • 人情
  • 紅包
  • 份子錢
  • 從簡
  • 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