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視頻 >

[視頻]地溝油是如何流向餐桌的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8日 07: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bd6c96bb17004dff9cf38128057b376f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視頻截圖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焦點訪談):最近,公安部公佈了在"打四黑除四害"的專項行動中,破獲的十起制售地溝油的案件。這些案件涉及的地域廣,人數多,作案手法多樣,隱蔽性強,比如説其中一起典型案件就涉及江西、廣東兩省,制售地溝油達1600多噸。追根尋源,這些流向餐桌的地溝油,源頭竟然來自一個打著生物柴油研究招牌的看似正規的企業

    衛生部公開徵集地溝油檢測方法 電話公佈

  大量收購潲水油 精煉成地溝油

    這家企業名叫江西省環宇生物柴油有限公司,從名字上看,很正規,也很環保。但是前不久,當地警方懷疑該企業在制售地溝油,對其進行了突擊檢查。

    據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公安局治安大隊行動中隊萬勇中隊長介紹,他們一進到廠子裏面,就發現到處都是又臟又臭,走路都不能走,鞋子都能夠粘掉。在車間裏,擺放著大量飄散著酸臭味的油桶,裏面裝的都是從市面上收購來的地溝油大約有二三十噸。

    地溝油又叫潲水油。潲水油就是餐廚垃圾上面漂著的那層油。老曾是潲水油收購戶,他從養豬戶那裏收購來這些潲水油之後,還要再過濾沉澱一下。老曾説,從去年開始,環宇公司每個月都要從他那裏進這種地溝油。一個月有一車,一車有百把桶。每桶380斤,百把桶就意味著環宇公司每月單單從老曾這裡就收購30多噸地溝油。老曾每月都給環宇公司送地溝油,可是一年多時間卻從來沒見過他們生産的成品是啥樣。

    環宇生物柴油有限公司的營業範圍是生物柴油的技術研發等,他們只能研發,而不能生産。但很多人不知道,以為環宇收購地溝油是合理合法的,因為生産生物柴油可以用地溝油做原料。那麼環宇,作為一個沒有生物柴油生産資質的公司,為什麼大量高價收購潲水油呢?這種異常的舉動引起了警方的懷疑。在警方對環宇的突擊檢查中,發現了不少生産生物柴油根本不需要的原料和設備。

    萬勇説,比如這些叫做白土的東西,主要功能是脫色,因為地溝油的顏色比較渾濁需要脫色。而生物柴油是不用白土脫色的。

    據了解,白土是一種吸附劑,主要用於動植物油脂的精練。這個企業裏的白土,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該公司的老闆萬愛梅説,是他們7月份生産飼料混合油沒有用完的。

    除了白土,廠裏還有制鹽、脫色罐、蒸餾塔等這些和生物柴油無關的設備,對此,萬愛梅的解釋是都是用來制售飼料混合油的。而根據工商註冊的備案,環宇公司也不具備生産飼料混合油的資質。

    飼料混合油的國家標準中有一個重要的衛生指標,酸價≤20。可是在萬愛梅和下家廣東省東莞市勝輝飼料製品經營部簽訂的購銷合同中,酸價明確要求<2。酸價越小,説明油脂質量越好,新鮮度和精煉程度越好,我國食用植物油的衛生標準是酸價≤3。這家企業為什麼對飼料混合油的要求要向食用油的標準看齊呢?萬勇説,這正是讓警方懷疑的地方,因為生産生物柴油一般不那麼注重酸價的。

    原來,所謂生産飼料油,只不過是萬愛梅逃避監管的一個託辭。去年,萬愛梅花了20萬元進了一整套的先進設備,專門用來精煉地溝油。經這套設備精煉過的地溝油,酸價低、雜質少、顏色純、無異味,從表面上看與食用油區別不大。

  提純地溝油 散裝變精裝 銷往批發零售點

    這些精煉過的地溝油,被賣給了廣東一個名叫張勝飛的人。那麼張勝飛買這些油在做什麼呢?據萬勇介紹,他們在廣東查到了這些生産的油品被廣東那邊的犯罪嫌疑人張勝飛經過加工,包裝稱食用油,銷售到了餐桌上,而萬愛梅對於張勝飛的這種行為也是知情的。

    據張勝飛説,他以前是跑運輸的,拉油罐車,由於一些人經常雇傭他的車拉這種油,他發現其中有利可圖。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張勝飛從萬愛梅處購買精煉的地溝油,在黑窩點進一步提純,通過冷凝器等設備,把動物油脂逼出來,以便假冒食用油時,不會在低溫下凝固,露出馬腳。然後張勝飛把這些假冒散裝食用油,賣給了糧油批發市場經營戶。其中,中天食品有限公司的老闆王文義是張勝飛最重要的客戶。

    王文義把從張勝飛那裏買來的深加工地溝油與正品食用油勾兌,根據季節和氣溫的不同,勾兌比例也不同,目的是為了避免假冒食用油在常溫下凝固。然後,分裝成了不同容量的精裝"食用油"--花生調和油。"花生調和油",就是把勾兌過的地溝油,顏色調得更透明一些,然後再摻入花生香精。

    王文義不僅在地溝油的顏色和味道上做了手腳,而且還貼上了20多種未經註冊的食用油商標,銷往了糧油市場。據警方調查,這些油主要銷往佛山、惠州、廣州等地的糧油批發店及零售店。

    就這樣,地溝油經過層層加工包裝之後,大搖大擺地走上了百姓的餐桌。

    萬愛梅、張勝飛、王文義等人置國家法律于不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暴利的驅使。萬愛梅精煉地溝油,每噸凈利約1000元。張勝飛深加工提純成假冒散裝食用油,和王文義把假冒"散裝"變成假冒"精裝"食用油這兩個環節,每噸純利潤就高達三四千元。

    據了解,這起非法生産銷售地溝油案,已經全部告破。現已抓獲涉案人員52人,查實的涉案地溝油1600余噸,案值1300余萬元。

  專家建議 應嚴懲制售地溝油罪犯

    對於地溝油類案件屢查屢犯、屢禁不止的現象,有關專家認為,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也要加大懲處的力度。

    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黃京平認為,針對生産銷售地溝油的案件,應該選擇生産銷售偽劣産品罪或者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來定罪。

    從近期偵破的案件中可以看出,打著生物柴油的幌子把地溝油加工成食用油,各個環節分工明確形成産業鏈條,作案地點往往跨地域等等,已經成為非法制售地溝油犯罪的新特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何建立起從地溝油的源頭開始,覆蓋各個環節的追蹤監督機制,如何建立起跨地區跨部門有效的監管網絡,如何建立起公眾廣泛參與的線索舉報平臺,是我們面臨的新的任務。

   【相關新聞】

   打擊“地溝油”檢測不出毒性 定罪尚存司法盲區

   全國摧毀60個"地溝油"犯罪網絡 危害被有效遏制

   查實涉案油品6萬餘噸 “地溝油”犯罪有效遏制

熱詞:

  • 焦點訪談
  • 地溝油
  • 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