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身邊的感動:何天武 扛起命運和未來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4日 05: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何天武剛剛走過北峰峰頂,眼前要走的是蒼龍嶺,這段路幾乎是攀登華山最難走的一段。

在岩石上鑿出來的天梯近乎垂直,何天武用獨臂緊緊抓住身旁的鐵索。

路在蒼龍嶺窄窄的山脊上,兩側是陡峭懸崖。

下山時,借助牙齒的幫助,何天武把在山上蒐集的6袋垃圾綁在背簍上。

  單臂殘軀飲寒風,拄杖背簍險道行。人在五雲峰頂,背負百斤重物,斜陽掠過,青山莽莽。“華山獨臂背夫”何天武,經本報報道後(詳見本報2010年7月9日6版《何天武 萬丈懸崖間的獨臂背夫》)引起諸多關注。日前,本報對他進行了回訪。

  12月11日,華山。

  群山負雪,西嶽冬早。蒼龍嶺的狹道上,何天武只穿一件薄線衣,滿頭大汗。“歇一歇吧”,他不肯卸下背簍,用拐杖一頭撐地,一頭頂住簍底,僅余的右手緊緊抓住鐵鏈子,身旁萬丈懸崖。

  老何是陜西漢中鎮巴縣人,已屆知天命之年,1米65的身高,被身後沉重而碩大的貨物反襯得更矮些。他是華山一名獨臂背夫。

  11年來,老何已往返華山上下3000多趟,“雖然建了索道,但華山山多路險,蔬菜、大米、飲料、煤球等貨物都要靠我們背到各個景點。”

  “沒吃過這份苦吧?”老何笑著説,夏天旅遊旺季時一天要往返兩三趟,毛巾擦汗都能擰出水。趕上下大雨,雨披自己不穿,要用來把貨物包好,“雖然掙錢不多,但貨物不能損失。”到了冬天,耳朵被凍傷是小事,積雪蔽道、行路危險才是大事。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跋涉,我們終於到了山頂。

  “現在進山比以前容易多了,真得感謝大家的照顧”,老何説,隨著索道開通,“下了纜車把貨送到飯店,來回只有15里,還管頓飯,一斤貨的價格也提到4毛錢,再背點垃圾下山,一趟能掙六七十塊錢。”

  “下山還要背垃圾?”6袋生活垃圾,130斤,摞起來有半人多高,只見老何熟練地將垃圾堆到背簍上,一邊用嘴咬住繩頭,一邊用手把垃圾袋捆好,蹲在地上將背簍的背帶套到肩上,“一二三!”老何右手撐地、咬著牙站了起來。

  下山的速度快了許多。老何身負重物、步履如飛,我卻遠遠落在後頭,老何索性坐下來,陪我休息一會兒。

  “小姜,你今年多大?”

  “27。”

  老何突然變得有些沉默。27歲那年,他已是兩個兒子的父親,也正是在那一年,孩子們的母親因病去世。一畝旱地、九分水田養活不了一家三口,老何一狠心去河南打工,沒想到一次絞車故障,他失去了左臂。禍不單行,命運似乎總是在為難老何:拿著不多的賠償金回老家,卻在火車上被小偷偷去一半;開荒地種玉米,又被山洪衝得一乾二淨;揣著280塊錢去上海謀生,則連一份工作也找不到……

  老何不太願意提及過往的辛酸,在華山的11年,他的背彎了,但他供兩個兒子讀書、為家裏還債、更為無數遊客帶來不可或缺的便利。“不怨天,不怨地,命運坎坷也要靠自己。”

  “老何,將來年紀大了怎麼辦?”

  “再奮鬥十年,幹到60歲,買套房,把父母孩子都接來,一家人住一起!”

  老何那並不挺拔的身軀為何能挑得起一個家庭的未來?“愛給我能量,夢想是神奇的營養”,老何這樣唱。

  婉拒了老何請吃飯的要求,我連夜離開了華山。幽藍色的天幕下,群巒無言,疊嶂起伏,一如老何——那由無數喜怒哀樂奏出的、跌宕起伏卻從不低頭的人生樂章。

熱詞:

  • 老何
  • 蒼龍嶺
  • 下山
  • 何天武
  • 萬丈懸崖間的獨臂背夫
  • 峰頂
  • 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