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百度員工入職數月後猝死 再掀“過勞死”熱論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許多網友在網上悼念林海韜。

  11月14日,剛入職5個月的百度員工林海韜休假期間猝死,只有23歲。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今年4月份普華永道猝死員工潘潔的祭奠頁面上,曾出現過“林海韜”這個名字。“加班”、“過勞”的字樣把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通過某條紐帶聯絡到一起。

  雖然林海韜是否“過勞”並無定論,畢竟他是死於休假途中。而林的朋友也在他死後公道地説:“他是個喜歡代碼的人,他生命的一半時間都是自願獻給編程的。”

  但無論是什麼拿走了林海韜年輕的生命,都無法阻止人們將他的死與自身的某種無奈和恐懼聯絡在一起。

  11月12日20點42分,人在上海的林海韜發出一條微博:“迷路多走了幾公里,累死了,終於回到旅店。”這是他的最後一條微博。而上海此行,是為了參加11月12日-14日舉辦的獨立遊戲開發者大會。

  只隔了一天,11月14日早上,與林海韜同行的朋友來喊他起床時,卻發現他已停止呼吸。醫院初步診斷是突發性心臟衰竭猝死。

  人人網的相關主頁上,“林海韜xt3000”的個人頁面已經沒有辦法再通過認證,順著這個頁面找到相關鏈結上,許多人的狀態已改成“xt,一路走好”。他們是林海韜的同學或者朋友。

  “經常四五點還亮著屏幕,有節奏地敲打著鍵盤”;“電腦屏幕上,總是在運行著一些我不知道的軟體、各種編程、各種界面”;“看著ACM(程序設計大賽)的各種直播,像看世界盃一樣興奮”……這是大學同學記憶裏的林海韜。

  今年6月,林海韜從中山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安全專業畢業,隨後入職百度,負責技術研發。

  而似乎從那時候起,在林海韜的微博裏,“機場”、“通宵”、“困”和“累”也開始出現。

  “37歲的騰訊女性頻道主編于石泓昨天因腦溢血去世,原本充滿活力、前途光明的大好青年猝然中止生命令人惋惜。IT人高危病症:1、頸椎病,2、免疫力下降,3、早衰,4、中風腦溢血,5、痛風、糖尿病,主要由久坐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鍛鍊等引起,希望廣大IT民工同學們愛護健康!”這是4月21日淩晨0:50林海韜轉發的一條微博,並加了評論:“擦,壓力巨大”。

  這句帶著自嘲意味口頭語的評論,沒想到一語成讖,帶著某種巧合。

  在林海韜猝死後,百度公司相關負責人澄清,為了激發創造力,公司很少加班——因為“加班的方式是疲勞作戰,根本創造不出好的東西”。而且林海韜“並非在工作時間死亡,這次休假是他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一些編程聚會”。“對於他的死,我們也感到很遺憾。”

  似乎無人該為此負責。

  但在網上浩浩蕩蕩的留言、轉發、評論裏,“過勞死”的字眼從沒斷過。

  年輕的林海韜更像是一個載體,載著一大批人的同感和共鳴,以及無奈和恐懼。

  在人人網公共主頁上,這些信息技術專業的年輕人有一個共同稱呼——“程序猿”,每個成員都是“猿糞”。這是對自己專業性質和工作內容的調侃。

  “話説剛入職的時候,有一天睡覺被子掉了,然後第一反應是debug一下看看被子是在哪掉的(debug,意為排除機器故障)。”在“猿糞”孟麗麗的一段留言裏,這個年輕群體的焦灼感真實可見。不管這種焦慮是來自他們自己,來自這個專業的性質,還是來自他們所要“服役”的公司。

  他們是和林海韜一樣的年輕人,有著同樣的興趣,同樣的熱情,也有著同樣的焦慮。

  在這個族群裏,“過勞死”儘管很重要,但“競爭態勢和各種壓力始終在推著我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上升渠道如此狹小,奔命速度如此之快。“為夢想奮鬥”符合任何一個有志青年、有志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而在通向成功的高速公路上,跑死人不償命。

  林海韜的離開,讓很多人開始反思。

  “這不單單是我們的問題,也有行業的問題,而且不僅僅存在於IT行業。我們能做的只有從自己身上做出改變。”這是林海韜的同學“林家豪加林”在紀念文章裏的感慨。

  他開始反思,三年熬過的無數通宵到底換來了什麼東西?“我感興趣的Architecture、Philosophy、Psychology(建築學、哲學、心理學)都幾乎已經沒有空閒位置、空閒時間可以上了,而且為此我已經付出了健康和睡眠。這真的是我千里迢迢來到美國想要的本科教育嗎?”這位林同學如是説。

  “你繼續往前走,一直向西,不要回頭,我們會在另一個地方相會。”在林死後,這條悼念微博開始在年輕人中風傳。

  林海韜今年23歲,他的微博頭像是個可愛性感的動漫LOLI。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也許會願意稍微放慢腳步,也許更願意過“一邊看水樹LIVE(水樹奈奈現場),一邊寫代碼”的生活。

  但是這一切在11月14日那天戛然而止。(記者 張亞男)

熱詞:

  • 林海韜
  • 過勞死
  • 過勞
  • 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