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媒體稱臨時工已成“高危崗位” 隨時充當替罪羊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7日 1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隨著社會性媒體的迅速躥紅,各類網絡表達也更加“接地氣”,“臨時工”一詞的走紅便是證明。一些政府部門在面對自身各類失范突發輿情事件時,不約而同拿出“臨時工”作為“擋箭牌”,當事方也往往成為網民“打趣”的對象。

  “臨時工”仿佛與政府輿情危機形影不離。有專家分析説,“臨時工”在成為網絡熱詞的背後,體現的是個別政府部門應對網絡危機輿情時的詞語匱乏,以及應對理念的落後,處理技巧的簡單化、單向性。

  在各類政府突發輿情事件中,“臨時工”頻頻閃現,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絡熱詞。記者在微博上以“臨時工”為關鍵詞檢索到信息1.3萬條,在百度中檢索到條數更是高達231萬條。有網友打趣説,某部門在犯錯,“臨時工”就會火。

  據筆者統計,近年來“臨時工”惹事實在不少。福建南平警車伸出腳擦鞋的駕乘人員是“臨時工”,“中華脊梁”頒獎盛典文件也是“臨時工”偽造的,雲南民族大學“卡誘”女生陪酒的當事男子是後勤“臨時工”;放言“收費1萬不是大事”的湖南省教育廳新聞中心主任也是“臨時工”;再往前追溯,我們更發現,掌摑菜農的城管是“臨時工”,撞人逃逸的警察是“臨時工”。

  近日,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的“豪車門”事件,當事方更是拋出這是個人失誤的“怪論”:鍵盤上1和5離得很近,不小心打錯了。有網友如此戲謔説,電腦鍵盤也有“臨時工”的潛質。

  一時間“臨時工”急速躋身網絡熱詞家族。分析眾多新聞現象,有媒體評論員認為“臨時工”已是“高危崗位”。哪有危險,哪就有“臨時工”,“臨時工”成了“替罪羊”,遇襲就丟掉,人們似乎總結出一條“真經”——出事的總是“臨時工”。

  “臨時工”緣何屢成擋箭牌?

  為何“臨時工”會常常被政府搬出,當成躲避責任的“擋箭牌”呢?有專家認為現在政府部門和某些事業單位只要出事就聲稱是臨時工幹的,似乎已經成為權力的遮羞布。而一些臨時工在“犯事”後,馬上就被有關部門開除,以示徹底劃清界限。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分析説,目前政府一些運作缺乏透明度,在辦事程序公正與實質公正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這也導致政府網絡輿情危機頻現。在面對危機輿情時,政府或相關單位在找不到恰當原因時,往往會推出一個“臨時工”作“替死鬼”。

  他進一步解釋説,“作為推脫的藉口,臨時工屢屢也成為‘政府説法’。不出事就是正式工,出了事都是臨時工。臨時工的存在,不僅助長了相關單位的懶憜作風和僥倖心理,更讓很多真正的責任人免於責任追究和法律制裁。”

  清華大學公共關係與戰略傳播研究所分析報告認為,“臨時工”策略錯誤地迎合併強化了公眾同情弱者的情緒;微博的“碎片化”特性,讓網民“選擇性”地放大關注“解雇”而忽略了“致歉、整改並歡迎監督批評”的信息。

  人民網輿情分析報告也認為,如果每一個公職部門在出現形象危機時,一般習慣用臨時工作為危機公關策略,作為緩衝本部門和公職人員不良形象的灰色地帶,如此策略的後果,將直接導致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公信力下降,帶來集體性的形象危機。

  政府要做善用網絡的先行者

  如何解決“臨時工”一詞所面臨的政府信任危機呢?有專家認為這是政府輿情處置理念與技巧的問題。“重在改進網絡問計方式!”

  “‘臨時工’一詞走紅凸顯了政府的信任危機!”該專家建議,在面對網絡輿情危機時,政府應注重關注民眾真正訴求,為他們申述正當權利。

  “首先,要勇於直面群眾關注的問題,凡是群眾關心、涉及並可能影響群眾利益的,要力所能及地及時回應、給予答覆”。一位專家分析説,在提高輿情應對方面,政府要學會和媒體打交道,要主動回應媒體關切,善於運用媒體引導社情民意。

  “面對各類輿情,回避和敷衍,猶如把頭埋在沙中的鴕鳥,不能解決問題”。該專家認為切實地改進政府的執政理念與方式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不斷提高行政效能,提升運作透明度。其次,要推動網絡信息建設,學會網絡空間的生存能力與自救技巧,爭做敢用、善用網絡的先行者。

  南方日報記者 張迪 實習生 肖桂來

熱詞:

  • 臨時工
  • 解雇
  • 雲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