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京郊白菜滯銷 大興商務部門搞外銷擴內需助菜農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0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1月8日,大興區半壁店村,一菜農正在自己家的菜地收白菜。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吳江

11月8日,大興西沙窩農副産品批發市場,菜農在等著賣自己的白菜。

  山東、安徽、遼寧、新疆等地出現大白菜滯銷的同時,北京大興區龐各莊、魏善莊、安定等多個蔬菜種植産區的散戶菜農,地裏的白菜也陷入難銷和賤賣的困境。

  大興區農委數據顯示,白菜種植集中在8個鎮,共19360畝,預計總産量11.6萬噸,較去年種植相對減少。

  為何總量未增,價格卻從去年三四毛錢一斤,降到現在幾分錢一斤?

  在部分菜農看來,即便背靠北京城區這一龐大市場,大興的白菜也未見近水樓臺先得月,除了外地進京大白菜的衝擊外,物流和銷售渠道成為大興白菜進城的瓶頸。

  對此,大興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菜農白菜難銷和賤賣並非普遍現象,目前已採取多種措施,構建本地蔬菜零售網絡拓寬流通渠道,外銷同時擴大“內需”,保障包括白菜在內本地農産品的流通。

  11月7日,立冬前一天。

  大興區魏善莊鎮西沙窩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內,種植白菜的農戶們已感受到冬日的寒意。

  西沙窩市場是周邊幾個村鎮菜農們賣菜的集散地。下午3點,市場內幾乎已見不到客商的蹤影,只剩不到10戶菜農堅守。他們身後的農用車上,裝著成百上千斤的大白菜。

  菜農何書文是堅守者之一,淩晨6點來到市場後,農用車上的上千斤白菜,一斤也沒有賣出去。

  下午6點,何書文將所有菜原封不動拉回家。

  目前,尚有近3萬斤的白菜,堆積在何書文的田間地頭,賣出去萬餘斤白菜,也是以每斤七八分錢的價格賤賣,“今年虧本是肯定的。”

  一車“凈菜”賣幾十塊錢

  市場裏的白菜分為兩種:表面裹著綠色菜葉的“原菜”和剝去綠葉只剩白心的“凈菜”。

  西沙窩市場,“原菜”的價格七八分錢一斤,“凈菜”就1毛錢一斤。

  “我也知道凈菜好賣,但也不賺錢。”何書文説,10來斤的“原菜”剝葉變成“凈菜”,損耗在三四斤,耗時費力也不一定能賣出好價錢。

  當日下午4時,一輛麵包車駛入空曠的市場,直奔裝載著“凈菜”的農用車而去。一番討價還價後,柴書貴等菜農的三車“凈菜”被選中,以每斤1角的價格成交。

  裝貨過磅,三戶菜農的白菜共計2160斤,216元分到每戶菜農手裏平均不足百元。53歲的柴書貴一整車690斤白菜只能換來幾張十元二十元的鈔票。

  面對滿面愁容的菜農,這位來自豐台南苑的菜販也大倒苦水:“我在市場每斤賣0.25元,刨去到市場拉菜的出門費20元,來回油費50元,跑這一趟也就掙個200元錢,就這還沒算上每月1000元的攤位費。”

  “這不是在賣菜,是在除心病”

  大興安定鎮蘆各莊村,菜農何書文種了兩畝半地的白菜。他算了筆賬,每畝使用化肥近400元,澆水180元,農藥30余元。畝産萬斤以目前每斤1角錢的價格,賣菜收入約1000元左右,而上述成本就達五六百元,賣菜、人工等支出都未計算在內。

  相比何書文,龐各莊鎮鑰匙頭村菜農尚天明更“精耕細作”,成本達到每畝近700元,其中機耕費、打溝70元,農藥100余元,澆水250元,化肥280元,賣菜、人工同樣不計。

  “按照成本算,2毛錢是個平衡點,夠著了就賺點,夠不著肯定賠。”多名菜農説。

  “今年這菜等於白種。”魏善莊鎮半壁店村菜農黃維強,站在堆滿白菜的菜地裏,一邊往車上裝白菜,一邊不住抱怨。

  擔心增加成本,黃維強沒敢按當地每天七八十元的價格雇工,而是親自上陣並找來老街坊幫忙,“就幾分錢的玩意兒,劃不著再往裏投錢了。”

  商販是黃維強自己聯絡的,收購價格是每斤6分錢。黃維強坦言,“明知賠錢也沒辦法”,如果讓白菜繼續留在地裏,將會出現“破肚”等後果,將徹底無法銷售。

  抱著一棵大白菜,黃維強認為不是在賣白菜,而是在“除心病”,“賣掉了,病也沒有了”。

  大興區多位菜農稱,當地近年來基本上沒有挖菜窖存菜的習慣,不會為等待春節期間的行情而存菜,“過年都是外地菜的天下,我們就算能存到那個時候,也不一定能賣出什麼好價來。”

  京郊散戶菜農難進城賣菜

  面對虧損的現實,菜農們都願意和去年對比。

  何書文説,去年自家兩畝半地的白菜和今年收成差不多,去年是以每斤三四毛錢賣出,除去成本每畝能賺近2000元。

  菜農們回憶,去年此時的西沙窩市場很熱鬧,很多菜販們到市場進菜,然後送到新發地批發市場,“去年這時,菜都賣得差不多了”。今年新發地外地白菜充足,少有商販來當地收菜。但他們也承認,去年“三四毛錢一斤”也不正常,受益於韓國“泡菜危機”使外地大量白菜出口,給大興白菜讓出了本地的空間。

  11月8日,新發地市場白菜區幾乎已成為河北白菜的天下,與這裡每斤1角至2角的批發價相比,大興白菜價格上絲毫不佔優勢。

  與大興相鄰的河北涿州、廊坊均有菜農入住新發地。

  河北涿州菜農王女士蜷縮在貨車車廂內,當日拉著8000斤白菜來到新發地,以0.11至0.13元的價格銷售,除去各種成本能賺一二百塊錢,“這已經不錯了,在老家賣每斤就是8分錢。”

  廊坊蔬菜種植大戶趙先生的菜地緊鄰大興採育鎮,今年收成近10萬斤,預計每畝虧損500余元。

  記者發現,新發地幾乎沒有本地菜農的身影。

  雖然喊著“北京菜應該優先供應北京”,但何書文等大興菜農坦言,他們的農用車無法進城,“掙的錢不夠交罰款”,而通過物流對於近郊短途運輸的菜農更不划算。這些散戶菜農們,一般不會跟菜販有固定聯絡,也沒人組織統一銷售,“收不收由人家(菜販)。”

  大戶對接城裏市場不愁銷路

  相比于這些散戶菜農,大興區的蔬菜種植大戶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情況略好一些。

  禮賢鎮的益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張海豐説,他們是方莊社區週末菜市場對口蔬菜供應商,數百戶社員總共50萬斤左右的白菜不愁銷路,但也要面臨不掙錢的窘境。

  大興區商務委副主任潘鬱峰認為,部分菜農目前面臨困境不具代表性,“什麼時候都會有熱銷和滯銷發生,還是要看總體情況。”

  潘鬱峰稱,大興區的白菜主要有五種外銷渠道:通過商販和農合組織運至新發地批發;本地菜農與早市商販直接進行對接;菜農當地銷售;原産地直供直銷城區超市;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社區銷售。

  外銷的同時,潘鬱峰目前更關注擴大內需,“黃村新城有社區連鎖店30余家,大興區1000人以上的大村都建了連鎖店、直營店和加盟店,下一步還打算升級改造集貿市場。”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張太淩

熱詞:

  • 白菜價格
  • 凈菜
  • 賣菜
  • 農村專業合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