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秦公古墓被盜掘案披露 盜墓賊用腳步測算繪圖紙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3日 0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部分文物。文物工作者認為,秦公六號大墓中的文物應與其類似。劉虎攝

  破案現場

  本報記者 臺建林

  本報通訊員 阮仕宏 胡驥

  案發地點:陜西省鳳翔縣

  案發緣由:文保人員巡查時發現秦公6號陵園內驚現盜洞

  陜西省鳳翔縣古稱“雍城”,是秦始皇先祖們當年的建都地之一,從秦德公起至秦獻公止,秦國在此建都長達294年。

  秦公陵園是1976年村民取土發現夯土層後經文物部門勘探出來的,有14座分陵園,其中有21座“中”字形大墓(屬諸侯王級別),還有大量中小陵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此歷經10年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為目前我國考古發掘的最大古墓,有專家認為墓主是秦景公,目前已經被建成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陵園千年古墓驚現盜洞

  2011年6月4日上午9時左右,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文保人員像往常一樣在管護區巡查。隨著巡查深入,在一片尚未收割的麥田中,散落的煙頭、電線、衛生紙、木條等物引起了文保人員的警覺。再仔細一看,文保人員發現一處盜洞,且深不見底!而盜洞周邊堆放的白膏泥表明,這個盜洞已經通達墓室。這個發現令文保人員大吃一驚,因為該盜洞正處於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雍城遺址秦公6號陵園內。

  公安、文物部門隨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進行勘查。在現場,盜洞周圍堆有大量黃土及白膏泥。經文物部門判斷,地面上殘留的長短不一的木條正是槨木。公安人員判斷,這個直徑約為0.4米、深達19.6米的盜洞是由盜墓賊用炸藥爆破擠壓泥土形成的,在洞口附近發現的電線可能就是雷管引線。

  為確定是否有文物被盜掘,在安全繩的保護下,現場人員冒險進入盜洞,發現盜洞直抵主墓室頂部的槨木,槨木雖遭切割,但並未穿透,墓內文物才得以保全。

  記者後來獲悉,為了防止墓葬再次遭到破壞,兩台農用三輪車運了十幾車土,才把盜洞完全填埋。

  “黃腸題湊”現墓主身份

  據當年一位主持秦都雍城考古工作的專家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雍城遺址上共有秦公陵園14座,在這14座陵園內分佈著21座“中”字形大墓,這些“中”字形大墓被認為是曾在雍城執政的21位秦公之墓。此次遭盜擾的大墓應是位於6號陵園中的15號大墓。秦公6號陵園內有包括15號大墓在內的“中”字形墓葬兩座,“甲”字形墓葬一座,“目”字形墓葬3座及大量小型墓葬、車馬坑等,總面積26.4萬平方米。

  1985年冬,考古人員初次探明了秦公6號陵園15號大墓及周邊墓葬的基本情況。2009年至2010年,考古人員再次對秦公6號陵園進行復探,確定了以15號大墓為核心的秦公6號陵園整體佈局。

  15號大墓為“中”字形帶耳室墓葬,根據該墓的形狀判斷,這座大墓應為秦公墓葬。而此次阻礙盜墓賊盜竊陪葬品的槨木“黃腸題湊”(帝王陵寢槨室四週由黃色的柏木堆壘而成的框形結構,是古代等級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恰恰印證了考古人員對墓主身份的判斷,但墓主究竟是哪位秦公、墓葬內有哪些陪葬品、該墓在歷史上是否遭盜擾等情況尚不得而知。

  與已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相比,除了在墓道長短與總面積上有差異外,15號大墓的東墓道上還有兩個耳室,這是一號大墓所沒有的。這位專家介紹,由於墓葬修建過程較長,其間又有許多儀式,耳室可能是用來存放舉行儀式所需的物品及陪葬品的。此外,考古人員還在15號大墓上方發現了建築基址的痕跡,這應該是安放墓主牌位,以供後人祭享的享堂遺址。

  據悉,目前文物考古部門對於重大墓葬一般採取的是只勘探不發掘的保護方法,加之此次遭盜掘的墓葬並無文物丟失,所以不會對這座大墓進行發掘。

  “撈一筆”為自己撈來手銬

  鋻於此案的嚴重性,公安部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

  經大量排查,9月中旬,案情獲得重大突破,專案組初步鎖定河南省三門峽市的6名人員有作案可能。

  10月12日夜,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犯罪嫌疑人張某、任某、南某3人落網。

  經審查,3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並供出姜某、葉某等同夥。10月19日,姜某在寶雞市金臺區被抓獲。葉某等其餘犯罪嫌疑人也相繼落網。

  經審查,寶雞籍嫌疑人姜某為此案主謀。在姜某的組織策劃下,張某、任某等河南籍嫌疑人具體實施盜掘活動。

  2010年年初,曾參與過盜墓活動的姜某動起了盜掘秦公大墓“大撈一筆”的念頭。為此,他查閱了大量書籍資料,在了解熟悉了古墓葬特別是先秦墓葬特徵等情況後,又前往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踩點”,對博物館內的雍城遺址沙盤模型進行拍照,用腳步對已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進行測量推算,記錄下大量數據,並繪製了秦公陵園的詳細圖紙,為這個盜墓團夥實施精準盜掘提供了幫助。姜某供述,他用腳步測算的百米誤差不超過半米,而他推算出的墓室距地表的距離也只比實際距離差了20厘米。

  2011年1月,姜某結識了以張某為首的盜墓團夥,商定由姜某提供墓葬位置並出資,張某等人實施盜掘,得手後雙方五五分成。此後,姜某、張某等人又先後多次潛入陵園踩點、盜探,確定了目標墓葬的位置。在此期間,這夥人因經費不足,便又將浙江台州人葉某拉進團夥。

  經過多個夜晚的施工,這個盜墓團夥推算出墓葬位置,並鑽探好了炮眼。5月初的一天夜裏,盜墓團夥利用自製炸藥在秦公6號陵園一墓葬上方炸開一個直抵主墓室的盜洞,並於5月28日夜間下洞破壞阻礙他們盜竊陪葬品的槨木。他們除了夜間下洞盜掘外,白天還在盜洞附近留有專人守望觀察。

  因為槨木異常堅硬,這些盜賊只得用油鋸對其進行切割。由於遠離地表,狹窄的盜洞內十分缺氧,油鋸工作産生的大量廢氣更使這些盜墓賊産生了頭痛、噁心等生理反應,盜掘過程進展緩慢。

  在進行盜掘作業的一天夜裏,這些盜墓賊曾遇到兩輛在附近巡邏的警車,但半人高的大片麥子為他們提供了有利的掩護,這也是嫌疑人得以繼續作案的原因。直到5月31日,白天留守觀察的嫌疑人看到有人在盜洞附近活動,懷疑事情已經敗露,原本就惶恐不安的嫌疑人便不敢繼續盜掘,四散而去。

  9月初,在大量媒體報道此案後,姜某深感不妙,在電話中告訴同夥:“完了,這次死定了!”一個多月後,這個盜墓團夥的9名主要嫌疑人便相繼落網。

  當初抱著“大撈一筆”的9名犯罪嫌疑人,挖空心思想在千年帝王墓中撈到價值連城的陪葬品,然而私欲貪心和違法行為卻為他們撈到了一副副冰涼的手銬。

  ■記者手記

  記者曾多次採訪先秦陵園博物館等基層文保單位,並從中了解到,動輒幾十平方公里、地形複雜的保護區,卻常常只配備了相當薄弱的文保隊伍,這兩者極不相稱。

  雍城遺址分為都城和陵園兩大部分,其中,雍城陵園內埋葬著秦始皇的多位先祖,是秦始皇先祖諸陵園中延續時間最長、陵墓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園。除了秦公陵園外,這裡還有大量的國人墓葬。

  整個雍城陵園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文保工作基本依賴博物館十來名工作人員和十幾名鄉村文保員徒步巡邏,重點防範。此案發生後,相關部門增加了巡防力量和巡查頻率,但作為一級風險單位,這樣的人防力量還是顯得異常薄弱。因此,增加技防手段成為當前最急迫的事情。

熱詞:

  • 盜墓
  • 秦公一號大墓
  • 雍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