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大學輔導員“潛伏”社交網絡 學生喜怒盡在掌握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4日 03: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揚州大學宣傳部長通過自己所管理的微博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動態。

  鄧鴻是南京某高校的一名輔導員。每天上午八點半上班,他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登錄人人網與新浪微博。在他的好友列表中,頭像大多是一張張90後年輕面孔。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社交網站興起,高校老師與學生交流方式悄然變化,在社交網絡上,老師們發現課堂上聽話、乖巧的學生往往會是另一番面貌。通過人人網、微博等社交網站,這些在高校學生工作一線的老師能夠了解到學生們從不輕易表露的喜怒哀樂。

  實習生 張可 陸康潔

  本報記者 蔡蘊琦 張琳

  “哥”玩的是潛伏

  誰沒去上課誰家裏出事

  “一切盡在掌握”

  鄧鴻今年三十齣頭,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已近七年。早在2007年底,人人網還叫“校內”時,他就註冊了一個賬號,並填寫了個人信息。很快就有學生在“推薦好友”列表中發現了鄧鴻,並加為好友。“當時我上人人網只是隨意瀏覽,打發時間。”由於當時使用人人網的學生並不多,網上比較平靜,所以鄧鴻只是偶爾想起來了才會登錄,個人主頁也很少更新。到2008年底,整整一年時間裏鄧鴻只更新了三條狀態。

  2009年是人人網紅火的一年,學生們開始大量註冊使用,網上的生活開始熱鬧豐富。現在,鄧鴻是該學院2009級學生的輔導員。一天,他無意間登錄人人網,發現竟有近百個好友申請,其中大部分是2009級的學生。“從那時起就開始經常上人人網了,”鄧鴻説,“因為我發現,學生喜歡把自己生活的瑣事、趣事發佈在人人網上。”

  鄧鴻玩人人的方式與學生們不同:長時間在線,但很少“冒泡”。只要在辦公室裏一閒下來,鄧鴻就會登錄人人網。但他很少更新自己的個人信息,而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瀏覽學生的信息上。

  “比如,小王今天又睡過頭了沒去上課,已經是這個星期第三次了;小李兩個月裏換了三個女朋友;小張最近的狀態比較低沉消極,可能家裏出了什麼事。”鄧鴻坦言,這些“八卦”都是通過學生每天更新的狀態或日誌獲得,如果依靠傳統的開會、談話等方式,這些事根本無從知曉。他告訴記者,他會根據這些狀態、日誌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在必要的情況下,他會主動找學生談心。“我會問小王是不是最近遊戲玩得太瘋了;提醒小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等等。”

  鄧鴻認為,輔導員的首要職責就是保證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而社交網站上學生的動態就反映了他們學習與生活的情況。“現在微博火了,我趕時髦註冊了微博賬號,還在上面找到了不少學生。”

  揚大宣傳部長

  在人人網上“抓”夜貓子

  揚州大學黨委宣傳部的薛小平部長也是個潮人,生於1965年的他潮味十足,一丁點也看不出是個奔五的人了。“要和學生相處,就要走近學生,與生共舞。不是刻意潮,也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融入潮流,避免out。”

  他管理的“揚州大學在線”的微博已經有上萬的粉絲了,揚大的很多學生一旦遇著點事情,就要@下揚州大學在線,請求轉發。每一條,薛部長都會細細讀後並回復,“微博開通後,我的工作量大了三分之一。”

  一次,一位河南高考生遭遇招生詐騙的事情,@揚州大學在線私信後,薛部長半夜12點多給招辦主任打電話確認錄取信息,並連夜給學生回復。還有的學生開學的時候反映菜價漲價問題,他便找到後勤部門詢問,並及時反饋給學生。除此之外,微博和人人網也成了他監督學生的重要平臺,“我經常在人人上抓到夜裏十一二點不睡覺的,比如王虹,我發現後就色厲內荏地‘命令’他們下網。”説到這,薛部長不禁偷笑了下,“但是還是有學生跟我玩遊擊戰術,他們有時謊稱下了,結果我半小時再上人人,又發現他們的蹤跡了,比如張揚,然後我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導。”薛部長點起名來是毫不留情,但是私底下和這些學生卻是非常好的朋友。

  有學生表示,他們其實還是很歡迎老師註冊社交網站的賬號和大家一起互動。在網上,大家可以改變平時刻板嚴肅的面孔,嬉笑怒罵,自由交流。“現在註冊賬號的大多是輔導員,我們還希望更多專業課老師加入進來。”

  “潛伏”也要殺手锏

  搬宿舍網上起風波

  先“搞掂”學生“小領袖”

  鄧鴻發現人人網上學生們的發言很多,但很雜亂,有的是學生原創,有的是相互轉發。“每個人都看一遍實在太麻煩,後來我發現只要盯緊學生中的‘輿論領袖’就行了。”他解釋説,這類學生喜歡在網絡上發表評論,由於見解獨到,受到其他學生的追捧,狀態、日誌的轉發數量比較多。作為“輿論領袖”,他們的觀點會影響很大一批同學。

  上學期期末時,學校安排鄧鴻所在學院的2009級男生搬宿舍。消息一傳出,人人網上立刻炸開了鍋,學生們都不理解這個安排,表示要抵制到底。當時正值期末考試,為了儘快讓學生們安心復習,鄧鴻找到黃璜。這名男生就是鄧鴻所説的“輿論領袖”,在“搬宿舍風波”中,他每天在網上呼籲大家抵制學校的安排。鄧鴻知道,只有把黃璜説通,自己的工作才能繼續下去。為此,他特意抽了半天時間找黃璜談心。

  “我向他介紹學校這次安排的目的以及整體規劃,同時表示搬宿舍確實會給大家帶來不便,我也會盡力去找負責老師協調。”鄧鴻告訴黃璜,此時最重要的是期末考試,為這件事分心不值得。一番苦口婆心,黃璜終於被説通了。當晚,他就寫了一篇日誌,呼籲大家相信學校會做出合理安排,與其無休止地抗議,不如靜觀其變。日誌發佈後,學生都覺得他説的有道理,幾天后,網上抗議的聲音漸漸平息,大家都進入了復習迎考的狀態。最終,在鄧鴻的斡旋下,學校換宿捨得安排被取消了。

  “潛伏”被識破不可怕

  就把學生當網友唄

  “其實,我們學生早就知道老師註冊社交網站會特別關注學生的動態,”黃璜説,“但我從來不在意。”他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個非常耿直的人,心裏有話是憋不住的,“我不會因為自己在網上的言論或者自己的動態被鄧老師看到,就噤若寒蟬。”登錄人人、微博等社交網站是黃璜每天必做的事。“我一般先瀏覽當天新聞,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寫成評論發表在網上。”時間一長,周圍的同學都覺得他有思想,也敢説。鄧鴻就是他的忠實讀者之一。

  “輔導員的職責就是管好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潛伏’在社交網絡上,觀察學生們的動態,這無可厚非,我們學生也理解。”黃璜表示,社交網絡確實在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中發揮很大作用,通過這個平臺,輔導員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們的想法。在上學期的“換宿舍風波”中,黃璜被輔導員叫去辦公室,他原以為會被劈頭蓋臉一頓臭罵,沒想到走進辦公室,聽到鄧鴻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今天是來聽你宣泄的。”原來,通過“潛伏”,鄧鴻理解了換宿舍帶給學生的不便以及學生心中的不滿。“聽到這話,心裏覺得暖暖的,我立刻明白鄧老師會盡力幫我們的。”黃璜説。

  當然,對於老師們玩“潛伏”也有心存芥蒂的。南京林業大學的李同學一直認為自己很“憤青”,幾乎每天都要在微博上嘮叨、感慨幾句,“人心不古”、“人情冷漠”、“我要咆哮”等語言頻繁出現在他的微博頁面上。可是不久後,他也不得不收斂了,因為團委書記根據資料查找,關注了該學院的幾乎所有同學。“從此以後,我便很少發些關於學院學習生活的各種不滿的狀態了,沒有這些的話,也就大都是無關痛癢的了。”

  鄧鴻對此表示,“潛伏”被發現其實並不可怕,關鍵是要真的把這些90後的學生們當成網友看待,讓學生覺得這不是在監控大家,而是在關心大家。

  90後的標簽

  “90後”是“80後”的派生詞,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孩子。90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0後可以説是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由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目前多數尚未成年。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的社會價值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更加人本化的一代

  中國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進程,尤其是現代化的成就在逐漸彰顯人的價值。成長在這種氛圍之下的“90後”,價值觀中的人本化取向將是極其鮮明和強烈的。例如,更加熱心公益事業,更加反感對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變態。

  更加個性化的一代

  中國社會正在從同質社會向異質社會變遷,同質社會塑造的是從眾人格;而異質社會塑造的則是自律人格。從眾人格的特徵是它的共性化,而自律人格的特徵則是它的個性化。“90後”將是大力張揚個性的一代,這種個性張揚將從衣著、髮型等個人生活領域向參與、表達等社會生活領域擴展。

  更加世俗化的一代

  當社會的理性化趨勢不斷擴張的時候,科技的力量、市場的強勢等所導致的緊張、忙碌,使得很多人沒有時間去回眸歷史、思考意義、接近自然,人更多地是存活于當下,較少知道何謂超越性的關懷和終極性的追求。

  更加娛樂化的一代

  娛樂社會的勃興,不僅表現在娛樂明星産生的週期縮短,而且表現在娛樂成為一種大眾共同的消費品。處在這種背景下,娛樂從一開始便成為“90後”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不僅如此,他們還時常引領社會的娛樂潮流。

  分析指出,90後大多具有如下的特點:

  1、平均智商超過以前的同齡人,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

  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

  3、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難理解的古怪愛好;

  5、內心世界:從童年就開始變“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

  6、比較了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且價值觀更加現實;

  7、市場消費觀念強烈,但名利作用被過分強化;

  8、張揚自我個性,相對比較缺乏團隊忠誠感;

  9、網絡時代,信息和知識豐富,但內心有時較為空虛。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潛伏
  • 社交網絡
  • 高校輔導員
  • 大學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