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杭州菜販外地人居多 已打拼20年卻隨時準備撤離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0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淩晨一兩點起床,去勾莊進貨,淩晨6點菜場開攤,傍晚7點收攤回家,9點晚飯,10點睡覺。就如同設置好的電腦程序,這就是杭州古蕩農貿市場攤販杜戶艷過去20年間每天的日程。而他的路線,也是既定的“出租房勾莊批發市場菜攤”永遠的三點一線,永遠缺少時間睡覺,永遠沒有休閒。

  這也是杭州龐大的菜販群體的典型寫照。

  據杭州市農貿市場專業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杭州主城區有大小農貿市場160個左右,蔬菜經營攤販總數約為4萬~5萬人,他們的收入因為攤位租金多少、經營品種差別等因素也高低不一。這些經營者中,杭州本地人只佔少數,以山東人、江西人、河南人居多;而最近一兩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各社區小菜店經營者,則以安徽人最多;在勾莊蔬菜批發市場裏,那絕對是山東人的聚集地。

  20年前一個帶一幫,來到這座城市

  微數據古蕩農貿市場共有攤位158個,登記從業人員250個(其中部分攤位由兩家共同承包)。從業人員中,本地人約佔15%左右,主要來自余杭。經營者中85%都來自外省,其中主要以山東、江西、河南、安徽居多,也有少數四川人。

  這些經營戶絕大多數都是被親戚、老鄉帶著跨進這個行當的。

  宋佃華,40歲,杜戶艷的妻弟。1991年,他們一起從山東老家來到杭州,做起了蔬菜生意,算是最早來杭打拼的山東人。

  “從最早的艮山門蔬菜批發市場到三里亭再到勾莊,我們是絕對的元老了。”宋佃華挺健談,他説,那時候的感覺就是錢很值錢啊。雖然艱苦點,騎個小破三輪車去進菜,但是好的時候一天能賺個100元,那真是不得了,比在家裏種田強多了。所以,那時候他的舅舅、表弟等許多親戚,只要是賦閒在老家的,就一個跟一個,從批發山東的生薑大蒜開始,相繼來到杭州。他大致數了數,現在整個家族親戚裏,拖家帶口到杭州做蔬菜生意的就有十五六戶,他們中間最晚到杭州的,也已經10年了。

  宋佃華説,那時候還沒有小菜店或是超市賣菜,競爭少,利潤不錯。

  現如今,房租成了他們最大的開銷

  微數據20年前,杜戶艷剛剛來杭時,房租為30元/月。現在,他租住的兩室一廳月租1600元。這個價錢遠低於市場價,是房東給出的“友情價”。古蕩一帶,房齡20多年的簡裝兩室一廳,月租金目前約為2500元。

  古蕩農貿市場位置最好的攤位每年租金約為1萬元,位置較差的攤位每年也要5000~6000元。

  採訪中,經營戶們普遍感覺到,生活成本逐年增高,是他們面對的最大壓力。成本中最主要開銷是租房費用。

  “近幾年,已經沒有親戚要過來了。”宋佃華明顯感覺到現在生意不好做,小菜店、超市都來擠壓,“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一個月也就賺3000~4000元。你知道,現在我們農村打工,好的話,一天也能收入100塊錢,現在已經沒有人願意來這裡吃苦了。”

  宋佃華説,因為入行早,他們有些小飯店的資源,可以拓展銷售渠道,如果僅僅靠攤位上賣點菜,已經很難維持了,“像古蕩農貿市場,進進出出至少已經換了三批人了。很多新來的,做1個多月,虧了,就打包回家去。”

  保障薄弱,“逃離”大城市的人漸漸多了

  微數據今年初,市場為經營戶爭取到了參加社保的資格,攤販們可以自己出錢參加大病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這在杭城農貿市場裏開了先河,至今也還是孤例。實際上,截至目前,參加保險的經營戶只有25人。

  問及未來的打算,大多數經營戶感到迷茫,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對一般經營戶來説,買房只能是偶爾想想的美事。市場裏有一個經營戶去年在杭州買了房子,但他隨後就退出了市場,另謀出路去了。

  像宋佃華這樣,趁著年輕再拼幾年,以後體力下降做不動了就回老家的人更多。杜戶艷也沒有參保。

  説到底,他還是覺得自己是漂在這個城市,沒根,預備著隨時可能到來的變動。儘管,他已經在這裡待了20年。

責任編輯:祝新宇

熱詞:

  • 古蕩
  • 農貿市場
  • 友情價
  • 勾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