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七旬父母7年堅守照顧 植物人兒子終會叫媽(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2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一的母親正在喂他進食。畢曉紅 攝

  7年堅守,植物人兒子會叫媽了

  年過7旬的老父母昨在南京紫金醫院説,這個中秋節:心裏不再空落了

  自從7年前35歲的兒子王一齣差時突發腦溢血成植物人,媽媽司馬秀貞就再也沒離開過兒子身邊,她的7個中秋節都是在醫院度過。“兒子啥時候好了,我才和他一起回家。”昨日這位年過七旬的母親説。2004年6月5日,河南週口市35歲的王一因突發腦溢血,呈植物人狀態。次年母親陪著兒子輾轉到南京紫金醫院進行促醒治療。一晃7年過去了,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前不久,王一終於能叫“媽”了。談及兒子的康復歷程,司馬秀貞總是反復對記者説:“你得堅持”。

  這個中秋節,病房裏充滿家的味道

  昨天中午,在南京紫金醫院5樓的一間普通病房,醫院王培東院長給老人送來了一盒月餅。房間裏乾淨整潔,一張小方凳上放著砧板,兩個辣椒。如果屋裏沒有病床,這裡更像是一個溫馨的家。

  這個中秋節,兩位老人又是和兒子一起在病房裏度過。70多歲的王一父親告訴記者,自從兒子患病後,妻子就沒有回過家。這麼多年老兩口沒有在南京玩過一次,除了呆在醫院就是到菜場買菜。

  “做夢都想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吶,也想回家看孫子啊。”王老伯説,孫子在鄭州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兒媳婦每週去看望一次。自從兒子得病後,這個家已經分了好幾處,難得團聚在一起。孫子馬上要考高中了,假期不能過來。中秋節對老兩口來説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眼下,他們最關心的是怎樣讓兒子學會把香蕉送進嘴裏。

  醒了過來後,王一的意識也逐漸地在恢復,慢慢地,當媽媽問他“要吃飯嗎”或者其他事情時,王一可以點頭或者搖頭了;在媽媽的呵護下,王一又開始學習説話,現在,王一能夠喚“媽”了,“這個中秋節,我就感覺不再空落了。”

  “現在兒子什麼都知道,他每天就愛看電視上的新聞,尤其是中央一套的新聞節目,新聞聯播、午間新聞,他都盯著看。看到感人的節目時,他還會流淚。”

  司馬秀貞説,每次小孫子從老家打來電話,王一都要聽,每次聽到小孫子在電話裏喊爸爸,王一都是淚流不止。兒媳婦帶著小孫子來南京團聚,司馬秀貞就把那個窄窄的床讓給兒媳婦和小孫子睡,王一會一直盯著睡在旁邊的兩個親人,不斷地流淚。

  “連專家都説,我兒子恢復成這樣,是個奇跡,我心裏有這個感覺,兒子還會更好的,我們一家人還會幸幸福福地過日子的。”

  一頓營養餐,用七八種食物混合而成

  王一每天要吃五頓飯,為了讓兒子的營養多樣化,每天早上媽媽都要趕早到菜場上買來最新鮮的青菜;對於“植物人”來説,過硬的食物會影響到病人的消化,媽媽要把米飯、麵條、青菜等榨碎,做成糊狀喂給王一。

  記者看到,一碗麵糊糊色香味俱全。“裏面總有七八樣東西呢,先把金針菇、胡蘿蔔、洋蔥、蝦仁、木耳、山藥切碎了,加入魚湯或西紅柿湯攪拌,再和燕麥片一起煮成糊狀,最後淋上點橄欖油,可香呢。”司馬秀貞對記者説,大腦受損會影響吞咽功能,因此,每頓飯要做得不幹不稀,幹了會咽不下去,稀了容易嗆了。

  “三分治,七分養”。 學過醫的司馬秀貞在護理植物人方面有很多經驗。這幾年,她琢磨出一套菜譜,即使早餐,也都是七八樣食品攪拌而成,就連醫院的營養師看了都誇她搭配得好。只要是對大腦有營養的食品,她都要想方設法弄給兒子吃,頓頓變著花樣。每頓飯之間,還要保證兒子吃幾種低糖水果。

  安排好兒子的一日五餐是這個72歲母親的最重要的任務。每天早上五點左右,司馬秀貞就起床開始準備兒子一天的飲食。即使身體不舒服,頭昏腦脹,也得咬咬牙,爬起來給兒子燒飯。因為飲食生活被調理得非常規律,老兩口甚至能準確知道兒子每天的排便時間。

  王一從樓下康復鍛鍊回來,司馬秀貞開始一口一口給他喂飯。王一長得人高馬大,很壯實。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完全不像已經是41歲的中年人。

  “兒子從來沒有生過褥瘡。”每天,媽媽都要給王一擦身子,同時,她還從不間斷地給兒子按摩,每天晚上每隔兩個小時要起床為兒子翻一次身。每次做這些的時候,她都會大汗淋漓,畢竟兒子的體重是瘦弱的她的兩倍。“我不覺得累,我覺得每做一次,兒子就離康復的時刻近了一些。”

  長期住院病人很容易出現院內感染,司馬秀貞堅持嚴格給病房消毒。她每天一早起床,就用碘伏把房間裏邊邊角角消毒一遍。如果同屋的其他病人有感冒,她就要給兒子口服中藥預防。很多氣管切開的病人都可能因感染出現肺炎,而王一卻從沒有過感染。

  醫生説,親情的呼喚創造了奇跡

  如果兒子沒有出現意外,司馬秀貞和丈夫本來可以安享晚年。兒子一直是老夫妻倆的驕傲,不僅長得帥,愛好廣泛,而且工作認真,在當地的鐵路局擔任煤炭運輸公司經理。孩子已經上小學,住處離得不遠,每天老少三代同堂能聚在一起吃頓飯。

  2004年6月5日,本來是單位體檢的日子,王一為了能夠保證在週末兩天發貨,就趕到煤礦上去送支票,沒來得及參加體檢,沒有想到途中就出事了。當天,剛剛起床的王一感覺身上不舒服,“我怎麼嘴上有點麻啊!”他跟住在一起的同事説著。同事吃驚地發現,王一的聲音越來越小,説著説著,嘴巴就不能動了,然後就倒在了地上。

  同事急忙把已經昏迷的王一送到了附近的醫院,醫生説,王一突發腦溢血,必須儘快手術。在接下來的三天內,王一接受了兩次腦部的手術。由於第二次腦出血量很大,手術後一直處於植物人狀態,對外界沒有任何反應。

  在當地醫院治療了大半年,王一仍然昏迷不醒。第二年,王一轉到了南京紫金醫院。爸爸、媽媽陪同兒子也來了南京。從那時起,一個幸福的家庭就分散在南京、週口和鄭州,每年僅在春節有短暫的團聚,老父親負責報銷醫藥費用,經常往返于南京和老家週口之間,老母親則在南京全天陪護兒子。

  王老伯告訴記者,那段時間,老兩口覺得天塌了,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甚至想過一了百了。但是如果我們不在了,兒子就要受苦了。只能咬咬牙堅持。現在我們終於看到了希望,經過在南京的康復治療,王一對外界刺激有了反應。”

  南京紫金醫院院長王培東教授説,20年來醫院先後收治了1000余例“植物人”,其中,車禍傷比腦血管意外相對容易促醒。像王一腦溢血恢復這麼迅速的,非常少見。“在他奇跡般恢復的過程中,除了高壓氧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綜合療法外,親情的呼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王一媽媽精心的護理、經常和王一聊天,這些都在王一的恢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報記者 畢曉紅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兒子
  • 植物人
  • 王一
  • 植物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