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鄉村醫院怎麼強(醫改攻堅看基層②)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0日 1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引子

    鄉衛生院、村衛生所,是農村最基層的醫療機構。在農民眼裏,它們就是醫院。

    缺人、缺錢、缺設備,由於種種原因,鄉村醫院曾一度困難重重,甚至岌岌可危。

    新醫改方案中,高度重視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以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為目標,對農村醫療機構發展提出了明確規劃。

    如今,衛生院、衛生所發展狀況如何?醫療水平怎樣繼續改善?

    日前,記者走訪了地處晉東南的高平市、沁源縣、襄垣縣,採訪了當地部分鄉鎮衛生院、鄉村衛生所,試圖以此為範本,簡單勾勒目前鄉村醫院的現狀和發展圖景。

    財政投入到位了嗎

    三層的小樓,粉刷一新。一樓大廳,病人不多,各自排著隊伍。收費處,兩名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忙碌。大廳兩側,掛號處、取藥處標識得很清楚。

    “這是去年縣裏撥款建的新樓,我們剛搬進來不久。”山西晉城高平市原村鄉衛生院院長郭貴生一邊上樓,一邊向記者介紹:“二樓是住院部,7個病房。現在住院的有14個病人,這是少的,最多的時候有二十來個病人。”

    身患腦出血在這裡已經住了4天院的史大爺對於住院環境似乎挺滿意,“衛生好、服務態度好”是他對這裡的基本評價。在他看來,去一趟縣醫院,來回路費加上吃住,沒有三四百塊錢下不來,不如安安心心在衛生院看病。

    郭貴生介紹説,這幾年衛生院得到的財政撥款逐漸增加,2008年為31.7萬元,到2010年達到42.1萬元,“除了蓋新樓,這幾年,衛生院還陸續添置了新設備。”

    環境同樣獲得改善的,還有村衛生所。在沁源縣沁河鎮琴泉村衛生所,村醫姚志軍用上了新配備的電腦,“現在新農合的報銷記錄、病人的信息管理、村民的健康檔案,我們都通過電腦來完成了。”

    曾幾何時,一間屋子,一個聽診器,簡陋陳舊的裝備,是不少衛生院、衛生所的“標配”。對於利潤不高的農村基層醫療機構來説,政府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它們發展的後顧之憂。

    高平市在鄉鎮衛生院建設方面累計投入2400余萬元,新建、改建、擴建了業務用房2萬餘平方米,並購置了各類醫療設備269台。

    同屬晉東南地區的襄垣縣則投資1500余萬元,新(改)建“四室分開”高標準衛生所323個,全縣323個行政村實現了衛生所全覆蓋。與襄垣縣同屬長治市的沁源縣也投入1.2億元,對兩個縣級醫療機構13個鄉衛生院進行了新建和改擴建,並在2009年消滅了61個衛生所空白行政村。

    據介紹,近年來長治市政府給全市132個鄉鎮衛生院都裝備了B超、X光機、心電圖機等基本醫療設備,增強了鄉鎮衛生機構的診療手段和服務質量。

    “現在,政府投錢,解決了辦院經費,沒有理由幹不好!”高平市河西鎮衛生院院長王新光説。

    新農合起作用了嗎

    在高平市馬村鎮陳村衛生所,記者見到了來看病的農民劉生榮。問及是否了解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年過半百的劉生榮立刻大聲回答:“在村裏看病,都能報銷!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這個我們都知道!”

    據高平市新農合辦公室主任尹文介紹,依照近年來農村普遍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前全市參合農民在鄉村一級看病住院報銷起付線為100元,可以報銷85%;在縣醫院看病則300元起付,可以報銷70%。

    2010年,高平市參加新農合的農民達到95.17%。除了住院報銷外,在鄉村一級醫療機構看病,還享受每人40元的門診統籌。

    “過去,不少農民經濟條件不是太好,哪有錢看病啊!得個病,生扛過去,很少會上醫院去看病。新農合最大的好處,就是讓農民得了病敢上醫院,能看得起病。”襄垣縣新農合辦公室主任李強説。

    高平市、襄垣縣和沁源縣都在鄉鎮衛生院設立了新農合工作辦公室。病人只要出院,就可以直接辦理報銷手續,實現實報實銷。

    據沁源縣衛生局副局長王根慶介紹,沁源縣新農合統籌信息平臺也正在搭建中。以後在衛生所看病,只要拿新農合的卡一刷,個人信息、門診報銷情況就能即時顯示,這樣便於村民更直觀、更清晰、更透明地知曉自己醫藥費的報銷情況。

    新農合改變的不僅是農民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在很多人眼裏,它幾乎救活了鄉村醫療機構。據山西衛生廳副廳長王峻介紹,由於新農合的實施,目前山西70%以上的病人都在縣鄉兩級解決了看病問題。

    “一個村子沒有500人,養不活一個村醫”,這在山西廣大農村是建設村衛生所的一個共識。長期以來,無論鄉鎮衛生院,還是村衛生所,病源不足一直是生存的大難題。

    “新農合大大增加了衛生院的門診量,我們院的業務收入從2009年的8.9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4.5萬元,真正可以説是新農合救活了鄉鎮衛生院。”王新光介紹説。

    襄垣縣善福鄉衛生院院長連安居證實了這種説法。2010年,這個衛生院門診比2008年幾乎增長了兩倍,門診收入也翻了一番。就診病人中,過半都參加了新農合。

    專職村醫有保障嗎

    “現在我除了給大家看病,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公共衛生服務。新生兒一齣生就開始建健康檔案,出生24小時內要打卡介苗和第一劑乙肝疫苗,一個月打第二劑乙肝疫苗,2個月打脊灰疫苗,3個月打第一針白百破……”説起自己的新工作,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衛生所村醫田陽光如數家珍。

    按照山西省醫療衛生體系的基本佈局,縣醫院負責大病治療,鄉鎮衛生院主要負責門急診工作,而村衛生所除了常見病的診斷外,建立健康檔案、計劃生育管理、常規醫療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都成為鄉村醫師的日常工作。

    為增加村醫的積極性,山西讓“田陽光”這樣的村醫全都吃上了“皇糧”。每個月固定給村醫發400元的公共衛生服務補貼,如果開展了醫療診治工作並實行藥品零差價率銷售,還按照服務一個人一年4塊錢的標準進行補貼。

    這對於以前收入基本沒有保障的村醫來説,無疑是個好消息。“以前只能拿到每月30元的健康員補貼,現在400元的補助加上計件收入基本公共衛生補助,平均下來,一個月能夠拿到一千多塊錢。比起以前,待遇好了不少!”沁源村醫姚志軍説。

    其實,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傳染病防治等工作,此前村醫們也需要承擔,而且每年可能也要佔用上百個工作日。只是,以前這些工作,他們從中是得不到一分錢收益的。

    伴隨著收入的提高,村醫們也有些新的煩惱。以前由於收入少,不少鄉村醫生都是兼職的。如今,一個村有幾百人的保健工作要做,有村醫説,現在的工作是“白加黑”、“壓力大了很多”。

    在山西省衛生廳醫政處副處長劉洋看來,從“兼職”到“專職”,不少已經習慣了以往工作形態的村醫,恐怕需要一個重新適應的過程。“很多年紀大的村醫不會用電腦,工作壓力可能會更大一些。”他説。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鄉村醫院
  • 醫改
  • 基層
  • 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