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調查:六成受訪者不太清楚中秋習俗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5日 1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再過一週,便是中秋節了,這是中秋節成為國家法定假日後的第四個中秋節。

  沒有了4年前中秋節可以放假的新鮮勁,街頭商家的月餅攻勢似乎也沒以前那麼猛了,今年的中秋節,味道好像淡了不少。

  然而,在高速運行的現代中國社會,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節日裏好好想想:傳統文化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

  上周,新民網(www.xinmin.cn)網絡調查推出了中秋問卷,一百多名網友參與了調查。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中秋節,大家怎麼過?覺得應該怎麼過?

  受歡迎程度僅次於春節

  如果讓你將中國的傳統節日按照自己心中的重要程度排序,你會怎麼排呢?相信在所有人的答案中,中秋節一定名列前三名。

  “新民意”的調查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84%的受訪者認為春節是最喜愛的傳統佳節,而中秋節得到了10%的受訪者青睞,排名第二。

  “對中國人來説,中秋節是除春節之外最重要的節日。”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説,“農曆八月十五是糧食成熟的時節,又是一年中月亮最大最圓的時候。圓月代表團圓,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把中秋視作團圓的日子,其意義也就可想而知了。”

  仲富蘭介紹,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到了唐代,祭月、賞月、玩月的風俗更為文人雅士們重視,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説法。

  中秋的名稱也是多種多樣。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恰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而在中國的傳統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因此中秋又叫“月夕”“八月節”。

  “中秋和月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仲富蘭説,“中國人有著月亮情結,關於月亮的傳説、詩詞、書畫不勝枚舉。無論你走到哪兒,只要抬頭,都能看到月亮,所以月亮成了遊子、親人寄託情感的對象。中秋源自古人祭月的活動,後來慢慢發展,逐漸變成一個內涵豐富的傳統佳節。”

  多數人想到的是吃月餅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中秋節,時至今日,大家還記得多少中秋的習俗呢?

  “新民意”調查的結果並不理想:62%的受訪者對中秋的來歷、傳統習俗“只是大概知道一點”,3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很了解”,另外6%的受訪者則“完全不了解”。

  記者採訪了一些市民,詢問他們對中秋習俗的了解,得到最多的答案還是“吃月餅”“一家團聚”。

  “過去我們在中秋夜要一家人出去走一走的,這樣能帶來好運。”家住楊浦區的陸阿伯回憶道。

  “這位市民講到的是江南一帶‘走月亮’的習俗,中秋佳節邊賞月邊遊玩,寓意驅除疾病、追隨吉祥。”仲富蘭介紹,“此外,中秋還是燈節,傳統上也有中秋辦花燈會的習俗。”

  “傳統的中秋節,人們在種滿桂花樹的院子裏賞月,聽嫦娥奔月的故事,對月高歌、把酒問天,是非常富有詩意與想象力的。”仲富蘭嘆道,“可如今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樓,到處閃耀著刺眼的霓虹燈,人與月亮日漸疏遠,賞月習俗式微,中秋節只剩下月餅的傳遞。”

  傳統習俗的式微,直接導致了中秋節的氛圍變淡。“新民意”調查中,3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沒有體會到中秋節氣氛,“跟往常一樣”;認為“很有節日氣氛”的受訪者僅佔13%,另外48%的受訪者認為中秋氣氛“介於二者之間”。

  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傳統

  實際上,我國各地都有不同的中秋習俗活動,可為什麼大家還是覺得中秋的傳統越來越淡了呢?

  “現代媒介技術的日新月異,恐怕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仲富蘭説,“過去,人們要通信、見面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團圓才顯得那麼珍貴。而現在,拿我自己作個例子:我的孩子在英國,我們經常會視頻通話,距離不是問題了。”

  “過去過中秋節,去賞花燈、賞月、賞桂,都得你自己去。現在有了網絡直播,你坐在家裏也能看到。人們在傳統節日中的直接參與、親身體驗變成了間接參與、間接體驗,這自然就沖淡了節日的氣氛了。”

  值得高興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傳統,希望復興中華傳統節日。

  “新民意”調查顯示,48%的受訪者覺得對於中秋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全社會都應重視起來”。

  國家層面上,2007年底,中秋、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被列為法定假日。“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不過不要忘了——節日説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傳統的節日總是與宗教、祭祀、慶典、聚會等聯絡在一起的,無法靠制度延傳。”仲富蘭説,“要喚醒民眾的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認同感,才能復興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應該與時俱進

  但傳統並非也不能一成不變。

  “新民意”調查中,17%的受訪者認為對待中秋節這樣的傳統節日應該與時俱進,“時代不同了,應充實新的節日內容”。

  “我很同意這樣的觀點。”仲富蘭説,“其實幾千年以來,中秋的內涵也是在不斷改變發展的。比如月餅,南宋時只是一個圓形的小餅子,沒有餡;後來漸漸發展到在裏面放糖,又經過一段時間,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餡料;到今天,甚至有冰淇淋月餅等新式月餅了。”

  “傳統節日不是越土越好,也不是越古越好,應該融入更多的現代氣息。中秋節也可以加入時尚的元素,這樣就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仲富蘭説,“幾年前,曾經有環保人士倡議大家熄燈賞月,我覺得是個很不錯的點子。既宣傳了低碳環保,又和中秋節緊密聯絡。”

責任編輯:王慶娟

熱詞:

  • 中秋
  • 中秋習俗
  • 新民意
  • 賞月
  • 吃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