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慈善超市遭“短命”尷尬 身份門檻是主因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3日 10: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昌市一家“舊衣慈善超市”從開業到關停只有區區11天,這與超市的創辦者王志文最初的想法大相徑庭。

  8月10日中午,記者頂著烈日在南昌市南京東路某座樓房裏,找到了關門大吉的“慈善超市”。人去樓空,招牌依舊醒目,左角上貼著“愛心救助”四個紅色的字,綠底白黃字分別寫著“南昌舊衣慈善超市”和“舊衣物南昌捐贈點”,並且用一個箭頭標明了“206室”,電話“0791—8170148”。

  “206室”空空如也,“舊衣慈善超市”遭遇“短命”尷尬。

  80後大學生的熱心之舉

  創辦南昌市“舊衣慈善超市”的青年叫王志文,1989年出生的他今年21歲,原來在上海的一家文教用品公司工作,今年4月回到了南昌,隨後7月23日創辦了“舊衣慈善超市”,然而開業僅僅11天,不得已而關門。

  電話那頭的王志文嗓音清晰明亮,他説:“沒有心理準備,反正是停辦了,原因是沒有身份。慈善總會還是挺關心、挺支持我的。希望停辦的時間不要太長,我隨時準備回來。”

  王志文談到了自己創辦“舊衣慈善超市”的初衷,“主要原因有四個,一是受到南昌本地周丹事件的影響;二是讀大學時的耳濡目染;三是為社會捐助提供一個接收平臺;四是網友的鼓勵和支持。”

  南昌發生的“周丹事件”對王志文影響很大,周丹是南昌市一戶特別貧困居民,一家人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3個孩子連穿衣都成了問題,王志文曾經帶著一些受捐的舊衣物登了周丹的家門。王志文清楚地記得,每當大學生畢業,學校的垃圾桶裏堆滿了遺棄的衣物,有的還非常新,一邊是窮苦群眾缺衣少穿,一邊是年輕人隨著時尚的變化而更換衣物,再有不少的好心人捐贈無門。於是,王志文在網友的鼓勵下,辭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慈善超市中來。

  王志文的“舊衣慈善超市”是今年7月23日正式開業,在短短的11天裏,他接受了大量在校大學生的捐贈。其中“南昌商學院許乾虎捐贈衣物2公斤,江西師大某網友捐贈衣物5公斤,江西農業大學馮旭東捐贈衣物19公斤,南昌理工學院杜晶晶、區振翔共同捐贈衣物15公斤……”捐贈的衣物滾雪球般地擴大,短短幾天就收到了200多公斤的衣物。王志文告訴記者,開業11天來,他進行義賣的舊衣物得到了107元錢,已經全部捐給了南昌市慈善義工學會愛心分會的“苗苗助學計劃”,同時,已經收集並清潔的200余件舊衣物,一旦確定了捐贈對象就會全部捐出。

  “慈善超市”遭遇尷尬者頗多

  記者經過一番查詢得知,王志文創辦的“慈善超市”並非首例,在南昌,在江西,甚至在全國各地都屢見不鮮。

  江西最早報道的“慈善超市”創辦于2004年11月18日,當時的今視網曾做報道:“令許多市民期待已久的江西首家慈善超市今天上午終於在南昌開張。超市內現已備齊社會各界捐贈的價值400多萬元的慈善物質。困難戶只要憑“慈善愛心卡”(價值200元現金)即可到超市裏挑選自己急需的生活用品。”緊接著,2008年9月6日大江網-信息日報報道:“5日9時30分,位於建德觀111號的南昌市首家大型慈善超市正式面向社會營業。凡持低保證和殘疾證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困難群眾,可以享受9.5折優惠。該慈善超市的一部分愛心商品來自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慈善人士和團體捐贈的物品。由慈善總會對其進行消毒、歸類、整理然後由價格中心評估師評估,最後以低於市場價或計算折舊後的凈價銷售。”

  2010年10月19日大江網又見報道:“16日,記者獲悉,吉安市首家愛心慈善超市——青原愛心慈善超市近日在青原區芫下社區正式開業。據了解,該慈善超市由青原區民政和慈善會等部門負責籌建,採取由政府、慈善等支持,讓社會參與百姓受益的模式,分為負利潤食品區、零利潤商品區和捐贈物品區等3個區域。目前,該超市已籌集儲備到了各類基本生活物品30多種。”

  據了解,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某教授曾經提案,呼籲政府重視和支持舊衣物捐贈和流通,把舊衣物捐贈常規化,也讓舊衣物領取成為扶持本地區低收入群體的一部分內容。他認為,並非舊衣物沒人願意要,城市還有很多低收入群體,形成了對舊衣物的需求群體,而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衣物的供給也越來越多,如果能夠在這兩者之間搭建起一個捐贈、流通的橋梁,既能夠讓更多人的愛心得以付出,也能夠更好地利用有限資源。

  然而,事與願違。各地相繼出現的一些“慈善超市”都如同曇花一現,不是夭折就是營養不良,沒有一家成長壯大。

  “身份”和“門檻”乃其“短命”主因

  “慈善超市”遭遇“短命”尷尬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身份”和“門檻”首當其衝。

  王志文的“慈善超市”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在創辦時候,王志文並不了解慈善事業的“門檻”有多高。當他得知“開辦類似的慈善機構必須要到相關機構登記備案,並且要挂靠在有官方背景的機構之下,接受監督管理,而且要有充足的資金。”他立刻傻了眼。

  王志文承認,自己的想法太簡單太天真,以為“將大家主動捐贈的舊衣物經過挑選分類後,將一些較新的衣服歸納整理直接捐贈,破舊的就賣給專門回收舊衣的企業,再用賣舊衣的錢購買食用油、米等捐助貧困人群,運作的成本也可從舊衣變賣中解決。”王志文表示,為了表明這是一個公益性質的機構,超市命名為“舊衣慈善超市”,沒有料到的是,“慈善”二字是不能隨便套用的,它有一整套嚴格的規定。

  王志文的“慈善超市”多多少少引起了當地慈善管理機構的好奇和重視,南昌市慈善總會的幾位領導也先後來超市視察過,其中一位領導表示:王志文的“慈善超市”面臨著身份和資金的難題,慈善事業政策性很強,未經慈善管理機構批准不得隨意創辦;還有運轉成本的問題,如果是以慈善的名義來賺錢運作,是不允許的,只能是公益性的。由於國家對慈善機構的門檻較高,所以“舊衣慈善超市”以目前的形式很難再走下去。另外,國家對舊衣捐贈也有明確規定,要有專門的消毒、熨燙設施,而這些基本條件“舊衣慈善超市”目前都不具備。

  其實,各類“慈善超市”除了身份和資金問題外,還面臨著自身發展的諸多問題。

  記者了解到,各地所謂的“慈善超市”大都不規範,幾十平方米的房間,三五人或十幾人,挂起招牌就開業,難免出現熱熱鬧鬧開鑼冷冷清清收場的尷尬局面。

  “慈善超市”僅靠民間運作很難支撐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慈善超市”的發展僅靠民間的運作是很難支撐的。物品單調、不能滿足困難群眾需要是主要原因。安徽合肥市有關部門曾對當地的慈善超市做過一番調查,結果顯示,85%以上的困難群眾最希望得到食品方面的救助,然而,慈善超市日常儲備最多的卻是舊衣物。另外,許多市民並不知道慈善超市的存在,或者不清楚這個機構的具體職能,要進行較大規模的捐贈或受捐都存在困難,何況,對捐贈衣物的分類存放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有專家提出,要讓慈善超市走出困境,真正滿足困難群眾的日常需要,核心是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統一管理和物資調配,讓慈善超市成為幫扶困難群眾的一個有效平臺。沒有資金的保障,慈善超市只能是無源之水,難以為繼。還有,慈善超市必須依託社區才有生命力,因為社區是直接與群眾打交道,社區慈善超市可以建設成標準化平臺,形成統一的管理和物資調配機制,最終使慈善超市真正成為“市民奉獻愛心的捐贈中心、救助物資的調配中心、困難群眾的救助中心”。

  目前,王志文已然打道回府,他創辦僅11天的“舊衣慈善超市”仍然在“待”字閨中。

  據悉,南昌市慈善總會的領導已經明確表態,“他們的工作模式確實不錯,為人們獻愛心提供了不少幫助,因此我們會盡力為他們爭取一定的資金支持,這項工作也正在進行中,預計在兩個月內能獲批,屆時慈善超市借此資金就能再次開業繼續經營下去。而針對慈善超市將身份挂靠到慈善總會名下一事,還需要民政部門的文件規定,我們也希望能早日解決“舊衣慈善超市”的身份尷尬問題。”本報記者 趙翔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慈善超市
  • 關停
  • 舊衣慈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