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11: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陰陽趙鄉愛心救助超市裏為數不多的食品均已過期
核心提示:
在經營兩年多之後,河南省漯河市內的31家慈善超市全部關門歇業。
這些超市沒有經過登記註冊。既不是商業企業或個體經營戶,也不是民辦非企業單位,它們從開張到關門歇業,一直是在“非法經營”。
除了開業時民政部門配發的貨物,兩年裏,這些慈善超市再沒獲得資金投入。它們地處偏僻,少人問津。兩年裏,慈善超市沒有完成“自身的造血功能”,沒有構建成功設想中的“公募平臺”,沒有賬目公開,沒有慈善款項使用報告,市民們看不到審計情況,也不知道這些慈善超市為什麼開,又為什麼關。它們悄悄地離開了人們的視野,沒有獲得公眾的信賴、支持甚至是回憶。
今年春節之後,河南省漯河市31家大大小小的慈善超市陸續關門歇業。“沒有得到想象中的持續不斷的捐贈”、“不像個超市,沒啥貨”、“暫時關門,以後再説”、“新生事物,原本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漯河市民政部門的官員和慈善超市的經營者們這樣總結已經關門的慈善超市。
從2008年9月市慈善超市運營,到次年鄉鎮慈善超市陸續開張,再到今年春節前後集體關門歇業,漯河市的31家慈善超市經歷了怎樣的沉浮興衰?近日,《公益時報》記者前往漯河市,希望能夠解出慈善超市從發端到停業的脈絡。
不是企業也不是“民非”
“超市沒有經過工商登記,也沒有辦理‘民非’註冊。”5月17日,漯河市民政局救災科科長吳遂修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從2008年起,漯河的慈善超市由救災科負責管理,吳遂修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那一年,漯河市開始興辦慈善超市,希望超市能夠為特困群眾提供部分免費的生活必需品。為此,市民政局專門組織全市民政部門相關人員到外省學習取經。隨後,由市民政局集中資金,在全市範圍內陸續開辦了市慈善超市1家、鄉鎮慈善超市30家,規模不等。按照設想,這些超市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市民政局接收的捐贈款、福彩公益金、慈善基金和經營利潤”等構成,救助對象為全市城鄉低保戶、分散供養的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和殘疾人中的特困戶。
吳遂修説,當初市民政局為惟一的市慈善超市投入了50萬元,為鄉鎮慈善超市共投入了約17萬元,其中,30家鄉鎮超市分別投入5000元、1萬元和2萬元不等。這些資金全部由市民政局以貨物形式配送。
然而,這些慈善超市“從生到死,都沒有名分”,漯河市民政局一位官員私下評論道,“説是企業吧,它不以營利為目的,是公益事業;登記‘民非’吧,它又是政府投資主辦,經營主體包括資金並不是完全來自民間。”
市慈善超市的一位營業員向《公益時報》記者透露,曾經有工商部門工作人員多次到超市檢查,但“每次都被領導請到另外一間屋,説説就走了。啥手續都沒有,要説是非法經營,我看也夠上了”。
民政局官員到鄭州批發市場進貨
5月13日,漯河市源匯區陰陽趙鄉慈善愛心超市大門緊閉。鄉民政所所長劉志雲的妻子拿出鑰匙,打開了超市的門。這間劉志雲負責經營的慈善超市佔用了鄉敬老院的兩間房子,貨架上的商品稀稀拉拉,落滿灰塵。已經為數不多的佐餐小菜、粉條、紫菜等所有食品都悉數過期。在開辦之初大規模配送貨物後,眾多的鄉鎮慈善超市就再也沒有進過貨。
漯河位於河南省中南部,素以“食品之都”為驕傲。五月份,全國食品博覽會正在漯河隆重召開。但是,慈善超市銷售的包括大量食品在內的貨物卻來自鄭州的批發市場。
吳遂修説,2008年,是他“和局裏其他幾個人,在副局長帶領下,到鄭州的批發市場進的貨”,“本來應該是通過政府採購招投標進貨,但當時時間比較緊了,來不及,我們就自己去批發市場進貨,由市財政支付中心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