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史佔彪:單方面力量不能完成災後重建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4: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史佔彪: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長

  汶川地震作為中國發展歷程中一次比較大的自然災害,對推進公民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主要體現在政府與民間組織的良好互動關係露出端倪--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次地震中,政府給予了民間組織較大的發揮空間,使得民間力量成為政府救災行動的助力,並盡可能地配合著當地政府,使得政府與民間組織形成良好的互動。雖然在地震剛剛發生時,民間組織大批量的無組織、無紀律的涌向災區,給災區帶來一定的阻礙,但總體來説,政府與民間組織的關係還是有很大的進步。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從地震發生到現在一直在災區設有工作站,包括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在內的心理援助工作一直持續到現在。他們經常也面臨著與當地政府、民間組織打交道,最明顯的感覺是災後心理援助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任何一方單一的力量都不可能完成。但由於政府所有的事情都有流程、程序,弄到最後把心理援助變得很像説教,特別機械、刻版,剛開始很多工作開展起來麻煩很多。我認為,政府與民間組織最好的模式是政府可以加以重視,關注,從宏觀方面上給予指導,但具體執行可以放手讓一些基金會、公益組織等民間力量和專業機構去執行。

  此外,這次汶川地震我們不得不承認,民間力量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且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除了在第一時間內衝在災區第一線,作為政府補充實施各種救援外,還對災區的精神家園進行關注。

  以心理援助這塊來説,單單從資金支持上,多個民間組織都給予了支持,這在以往很少見到。江蘇遠東慈善基金會捐贈180萬用於北川心理援助;中華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用於玉樹心理援助;世界宣明會捐贈240萬分別用於玉樹心理援助和舟曲心理援助。

  民間公益組織在救災過程中突出的表現極大提高了自身的社會聲譽。

  從企業捐贈來看,給我的感覺是大部分企業還是,更注重事件的突發性,重視"硬體"方面的資助,對重建過程中的"軟體"投入很不夠,以心理援助為例,相對於企業在硬體援助方面的投入,心理重建方面的投入估計不夠1%.

  汶川地震被很多學者稱作"政治動員"模式的救災,習慣性地將整個救災問題作為政治工作,在很多時候凸現了其優越性,但同時也存在某種局限性。比如習慣性地將整個救災工作作為政治工作,導致了參與救災的各地區、各部門可能産生一種"政治表現"式的競賽,由此可能忽略部門職能之間的有效協調。

  在災後心理援助中,最明顯的問題是,相關援助組織的成果及問題,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進行彙報,即誰都在管,誰都沒有真正去管。當然,這畢竟是政府遇到的一次比較大的災難,在硬體重建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精神文化重建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在管理和經費匹配方面還是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有了這次汶川地震援助經驗,政府在災後心理援助的管理方面以及協調社會各個力量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