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北大清華相繼推出限客令 稱學校當景點不合適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2日 1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大規定,7月9日至8月14日,團體遊客需提前預約,每天放行3000人;清華發佈公告,該校暑期校園參觀開放時間為7月16日至8月14日的每日8:30至16:30。散客可持身份證從學校西門入校,團隊需提前3至15天在清華大學保衛處的官方網站下載表格,進行預約。

  未名湖、荷塘月色、水木清華、大禮堂……作為國內一流的高等學府,北大、清華是莘莘學子和望子成龍的家長嚮往的地方,其中這幾個地理名詞更是伴隨著無數學術大家為眾人津津樂道。於是每至暑期,這兩所高校都會迎來大量“朝聖”的參觀遊覽者。

  就在今年暑假,這兩所中國最知名的大學相繼推出了內容類似的“限客令”,對於普通遊客進入校園進行限制。大學為何要推限客令?官方給出的説法,無外乎維護學校秩序、保護校內環境等。但一紙限客令,真正限制了誰,又縱容了誰?記者7月30日深入到兩所高校進行了實地探訪。

  “我還以為又在世博園排隊呢”

  在陰雨潮濕中膠著了多天后,京城終於又迎來了一個酷熱難耐的週末,炎炎烈日仿佛要將前幾日被阻擋的能量盡情釋放。

  下午2點,一天之中最熱的時刻,一齣地鐵4號線北大東門站,只覺一股熱浪襲來,跟著便是“來來來,坐車參觀北大啦,50分鐘,免費講解!”的吆喝攬客聲。一個穿背心短褲的青年男子向每個剛出地鐵口的行人大聲吆喝著,尤其是見到帶孩子的外地遊客更是貼上前去尾隨不放。記者看到,在北大各個校門周邊,像“背心男”這樣的“黑導”不計其數。

  “小心這邊!這邊!龍龍,扶好奶奶!”操四川口音的一家四口一齣地鐵,還在轉向的時候便被“熱心人”盯上了。一個曬得黝黑帶著墨鏡的中年男子主動向他們招呼起來:“參觀北大嗎?封校了不讓進,我開車帶你們進去?”看到這一家人腳下有點遲疑,中年男子更殷勤了:“大熱天的,老人孩子都累了,走吧,還給您免費講解呢!”“多少錢?”“120!”“太貴了!”“4口人120還貴!你來一趟進不去不是白來了嗎!”……最終,生意沒談攏,中年男子一臉不屑地走開了。

  “前面右轉一直向前走,東南門排隊進。”在北京大學東校門,三個保安正不停地向遊人解釋指路,時不時地放些有證件的車輛和人進去。而校門前的道路兩邊則停滿了各類私家車,每輛車旁邊都站著幾名男子,不時地向來往人群吆喝著“坐車參觀北大啦”。

  記者和那操四川口音的一家四口一起折返,閒聊中得知他們來自重慶,小男孩兒龍龍暑假過後就要升初中了,父母便趁他這個最輕鬆的暑假帶他和奶奶一起來北京旅遊。“我們剛到兩天,長城和好多景點還沒有去,想先帶他來北大清華看看。”父親王德生告訴記者,兒子學習還不錯,雖然距離考大學還有好幾年時間,但是做父母的想讓兒子早點見識一下中國最好的學校,讓孩子早點確定個目標早點努力,“也算激勵他,開學以後好好學習。”王德生的愛人笑著説。

  幾分鐘後,記者和王德生一家來到了北大東南校門,眼前的景象頗為壯觀:幾道鐵欄杆圍成了六七排一人寬的通道,蜿蜒的隊伍已經排到了馬路上,艷陽下的支支遮陽傘更讓人感覺到水泄不通的窒息感。一個正在隊伍中緩慢行進的小女孩向身旁的媽媽打趣道:“這麼熱的天氣這麼多人,我還以為又在世博園排隊呢!”

  採訪中,很多遊客即使頭頂烈日疲憊不堪,但仍對北大限流的措施表示理解。“北大畢竟是知名學府不是旅遊景點,主要任務也不是接待遊客。但能不能在具體操作上更人性化一點,比如:多開放一個校門讓遊人走,讓大家少在大太陽底下幹曬著。”來自濟南的劉先生一邊護著女兒,一邊和記者説。

  在隊伍中緩緩挪動了七八分鐘後,記者來到傳達室前,按照要求出示身份證掃描過後,終於進入了北大校園。剛走幾步,一輛黑色轎車裏又傳出了“上車參觀”的吆喝聲,只不過這次價錢有所降低。

  行走在北大校園裏,記者看到路旁的樹蔭下坐著三三兩兩的遊人,有的一家老小正吃喝補充著能量,時不時有舉著旅行社小旗的導遊呼喊著自己的團員。一旁來自山西的保安小祝告訴記者,每天校園至少都要接待三五千人來訪,他都數不清自己每天要給遊人指路多少次了。此外,由於暑期遊客過多,與平時相比,校園顯得“臟亂差”,他們和保潔工人的工作時間都延長了,工作量大增,“剛撿了煙頭,又有新煙頭丟在地面。”

  “這叫博雅塔。”顧不得和記者多聊幾句,小祝又急忙回答起遊客的問題來。對面矗立著的正是燕園一景博雅塔,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每個學子的心中。龍龍站在塔前,雀躍地讓父親趕快給自己照一張相,而他背後除了北大的美景,還有父母美好的心願和憧憬中的遠大前程。

  校方:學校當“景點”不合適

  這個暑假,北大和清華校門外的小商販們可是賺翻了,礦泉水、冷飲、校園地圖格外暢銷,而為他們創造意外商機的正是這兩所高校的一紙“限客令”。北大規定,7月9日至8月14日,團體遊客需提前預約,每天放行3000人;零散訪客需憑有效證件登記,上限為2000人。規定稱,校外人員一律從東南門進入。根據清華大學的校園公告,該校暑期校園參觀開放時間為7月16日至8月14日的每日8:30至16:30。散客可持身份證從學校西門入校,團隊需提前3至15天在清華大學保衛處的官方網站下載表格,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後,當日可從學校西北門進入。

  在北大官方網站保衛部的主頁中,記者看到了《北京大學團體參觀校園預約管理辦法》和《北京大學2011年暑期團體參觀預約工作通告》。通告稱,參觀團體須在規定時間即1.5小時以內,按指定路線參觀校園,並配合校內巡查人員的核查。參觀時團體成員要遵守相關管理規定,不影響學校正常秩序。關於參觀區域也作出了限制,校園參觀區域只限定“東側門-老地學樓-圖書館東廣場-西側門”一線以北。

  對於“限流”備受爭議一事,北京大學保衛部副部長邢勁松在電話中回應記者稱,這項規定已經實施了5年,每年都會在暑期放假前在網上重新公佈用以告知公眾。今年除了團體申請的格式稍有變動外和往年並沒有差別。“我們一天最多收到上百家旅行社申請,多達萬人,校園安排了230名安保人員和30多個學生引導員,依然不夠。”邢勁松認為,高校是教育單位,旅遊團將清華北大當“景點”並不合適,希望旅遊團選擇性參觀。

  邢勁松稱,限定參觀範圍是為了不影響北大正常的教學秩序。北大的暑期依然會有很多培訓課程和小學期課程,而“東側門-老地學樓-圖書館東廣場-西側門”一線以南大部分是教學樓和生活區,導遊拿著大喇叭喊話還有遊客的喧嘩經常會影響課堂,而且北大的主要景點也都在這條線以北。另外,遊客的安全也是保衛部考慮的重點。大學裏多是教學樓和實驗室,一旦人員過多發生危險,不利於疏散。特別是今年暑假學校正在對理科一號教學樓進行改造,施工地點正對遊客較多的東門,人員太多容易發生危險,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邢勁松特意向記者聲明,北大校方沒有開辦“校園遊”的車子,至於這些“黑車黑導”如何能夠暢通無阻,是否和學校內部有關聯,他則表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肯定是個別人的私人行為,學校肯定沒有”。

  限還是不限,這是個問題

  盤點高校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衝突,北大清華僅僅是一個縮影,幾乎每座城市的大學都有類似的遭遇。在上海,交大停車場被社會車輛佔用,師生不堪其擾;在成都,川大食堂成了附近白領的蹭飯首選,教育津貼流失;在武漢,賞櫻大軍將武大擠得水泄不通。一項關於《你認為北大暑假應不應該限遊》的調查中,有61.2%的網友選擇了“應該”,餘下的38.8%站到了對立面。有人堅持“大學是學府,不是公園”的觀點;有人則直指“大學校園是公共設施,憑什麼限制進入”……

  雖然並不是第一年施行,但北大、清華每發“限客令”,不管原因如何,總會引得各方反響強烈。一位前幾天剛回學校拜訪導師的北大校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現在北大到處都是導遊舉著小旗,不像一個校園,而更像一個旅遊景點。現在即便像故宮那樣的正規景點也有限額規定,她覺得北大校園對旅遊團限額管理無可厚非,也是對北大在校學生負責。一位在清華執教30多年的老教授也在電話中告訴記者:“限流還是很有必要的,你來看看現在學校都快成農貿市場了。”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國外多所名校都是不限制公眾進入的,更何況北大清華在國人心目中已經成為某種文化象徵,因此限制公眾參觀並不妥當,大老遠來一趟如遇“限流”拒之門外,不能不説是個遺憾。

  在北大內部網站的討論版上,在校學生的觀點也涇渭分明。國際關係學院09級本科生陳暢説,北大以自由開放著稱,限制參觀有悖歷史傳統。“只要他們不佔用教室、食堂等學習和生活資源,沒有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就不需要限制遊人數量。”物理學院09級本科生劉海瑞則報以同理心:“我很理解他們的心情。高中時,我的家人也特別希望我能有機會到北大參觀,寒暑假時高中組織參觀,名額競爭還非常激烈。讓一些高中的學生來參觀對他們是一種激勵,而且人多可以增加氣氛,激發同學們對北大的熱愛。”而中文系09級本科生盧濤則認為,北大作為學術之地,應該是安靜的,而不是嘈雜的、擁擠的。現在學校的人就很多,外校考研的、北大周邊居民佔用了很多學校的教學和生活資源,因此不應提倡遊人參觀校園。

  對此,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發博文指出,“大學遊”本身有一個不錯的理念,就是通過參觀大學,讓學子們了解高等學府,從而激發學習熱情,也實現高等教育資源的輻射。但現在的“大學遊”,就把大學作為和其他景點一樣的景點,讓遊覽者看大學裏的標誌性建築,拍照留影,來來往往的人群,大多的心態是“到此一遊”,很難體會到真正的大學精神。(王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