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北京市民自費實驗垃圾分類處理 尋求解決之道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17: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小房子醞釀大“革命”?——北京一市民自費實驗垃圾分類處理

  本月底,一個名叫“綠房子”的垃圾分類處理項目,將在北京小湯山地區的300幢別墅、600個回遷戶和一個中型農貿市場內進行試點。據悉,這是一位名叫黃小山的市民自費十多萬元建成的。

  普通市民緣何有此大手筆?這個項目又是怎麼運轉的?能否達到垃圾分類處理的初衷?居民們會不會由此養成良好的習慣?新華社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14萬元建垃圾分類“綠房子”

  從北京城區向北驅車近50公里,在一個名為納帕溪谷別墅區的後門外,一座20平方米的草綠色房子躍入眼簾。

  一扇對開的門,兩面推拉的窗,看似平常的彩鋼房,內部卻是另一番景象:一處屋角擺放的一張老闆臺大小的操作平面上,分佈着7個直徑在30厘米左右的洞口,所有垃圾桶對應洞口的同時,也被固定在一個移動的滑板上,可以隨時完成轉移、運送。脫水機、粉碎機等處理設備在另一側整齊擺放,排氣扇、污水排放管等輔助設施也一應俱全。據悉,“綠房子”從籌建到完工歷時8個月,最後的調試將於近日完成。

  黃小山告訴新華社記者,“綠房子”完全由他一手設計。按照設想,該項目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居民們把生活垃圾集中到這裡,織物、塑料等固體的、可回收的垃圾直接進行分類,湯湯水水的垃圾則先甩幹再打碎,繼而根據回收價值分揀,剩餘的垃圾最後與焚燒廠、填埋場實現對接。

  據介紹,志願者將對所有收集上來的垃圾進行解剖,每包垃圾總重量有多少、裝的東西各是什麼、分別有多重、有哪些具有價值的物質等,“就是想準確衡量一下,每包垃圾可以創造多少資源和財富。”黃小山説,將對相關數據進行登記和分析,最終結果將呈交給北京市市政市容委。

  黃小山表示,目前已有6個環保組織答應幫他運作“綠房子”,如果算上存放廢品倉庫的租金、志願者的吃喝拉撒睡費用,全部投入約為14萬元。這部分錢大部分是自己的,也有朋友的贊助。

  從反對建焚燒廠到致力於推廣垃圾分類

  黃小山的做法並非心血來潮,兩年前,他不惜以激烈的方式反對政府建設垃圾焚燒廠。然而,他在之後專注垃圾處理的過程中發現,焚燒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程度,取決於垃圾中的水分含量,但合理分類這項必須得做的工作,卻在源頭省略了。

  他在調查中發現,政府也有意推廣垃圾分類。“不僅是我所在的別墅區,北京太多的高中低檔居民小區,都是象徵性地擺幾個標注着餐廚、可回收和其他字樣的垃圾桶,很多居民看都不看,各類垃圾裝在一個塑料袋裏,一股腦兒地丟進去。”黃小山説,北京多個垃圾轉運站配備的都是德國政府捐贈、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活垃圾前處理系統,但是一包包粘在一起的垃圾進入後,設備竟然難以識別無法處理。

  黃小山説,居民生活中不經意間製造的垃圾臭水,開始階段還是水,發酵變質便成了滲瀝液,隨着徑流或降雨滲入地下,可使地面土壤缺氧、地下水喪失價值,進入食物鏈將威脅人類健康。此外,高水分的垃圾達不到入爐的要求,着火較困難、焚燒不完全,更容易産生有害氣體。

  “一車垃圾中大約有30%的水分,垃圾車拉着這些有毒物質四處轉運,既增加了二次污染的可能和工作量,還得為滲瀝液處理支付額外費用,如果環境被污染了,後期投入將會更加巨大。”黃小山認為,必須要有一個體系,讓大家先形成思想意識,再養成良好習慣。

  為了讓周邊居民給予配合,黃小山除了打算發放千余份宣傳冊、向每個家庭派送垃圾桶和垃圾袋外,對於居民的獎勵也將摒棄以往一個易拉罐換一角錢的等價交換處理方式,採取垃圾收益所得和把環保組織的基金、捐款一起投入獎池的玩法。

  按照黃小山的想法,凡是滿足分類包裝和定點定時投放的家庭,“綠房子”會根據垃圾袋上的門牌號進行登記,每月末、每季度末、每年末都會舉行規模不等的抽獎。“或許你的垃圾只賣掉了幾元錢,卻抱回一個平板電視。”黃小山説,在這種刺激下,對垃圾分類,勢必會有很多人從被動轉向主動。

  尋求垃圾解決之道人人有責

  很多人都不理解,住高檔別墅、開百萬豪車的黃小山,為什麼要折騰一個出錢出力又不討好的事兒。對此,黃小山表示:“如果‘綠房子’項目成功,可以證明一點,普通公民能做好的事情,政府更應該有能力做好,萬一失敗權當一次嘗試吧,作為市民為城市付出一些,既是責任也是使命。”

  今年春節期間,黃小山曾就“綠房子”的設想遞交了一份計劃書,有關政府部門的回應是,歡迎市民就垃圾回收問題進行試點。而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也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已經對“綠房子”項目的進展有所了解,但是否具有可行性,接下來給予何種形式的支持,會在持續關注後再做決定。

  “‘綠房子’從根本上來講是一個垃圾減量化設備,通過分類處理實現垃圾減量,符合國家的要求和指導精神。”垃圾處理專家王維平對黃小山的行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綠房子”的建成,標誌着普通市民動起來了,“他不是一味地站在那裏指責別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製造者,都有責任來尋求解決之道”。

  王維平介紹,目前在我國處理垃圾的政府資源中,95%是用於末端的處理,比如焚燒廠和填埋場的建設,但是前端的廢棄、分類、回收、儲運、管理、再利用工作投入很少,這部分工作遠遠沒有到位。

  黃小山表示,如果最後證明“綠房子”可以盈利,希望能得到政府支持,由政府來&&推廣,也可以由政府給予“綠房子”一定補貼,以實現這個項目的良好運作。同時,他不反對國外的一些投資者通過“綠房子”建立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記者賴臻)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垃圾分類
  • 綠房子
  • 垃圾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