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3位母親不惜窮盡一生聯手尋子18年(組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0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左起:張俊的母親,王玉龍的母親,張綠的母親手持孩子小時候的照片。 重慶晨報記者 何熠 攝

  張俊,男,1985年11月19日出生,家住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老汽車站綜合樓,于1993年6月8日中午,在聚奎中學附小石嵐埡上學路上被拐騙。尋找18年無下落。

  王玉龍,男,1987年10月26日出生,家住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紅豆樹農場,于1991年12月13日中午,從江津師範附屬小學幼兒園放學回家途中失蹤,尋找近20年仍無下落。

  張綠,男,1988年7月15日出生,家住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安寧街10號,于1992年12月29日下午,在白沙鎮幼兒園上學時被拐走,尋找近19年仍無下落。

  雷萬珍:我們永遠都不會放棄!一定要找到他。還有就是一定要把張天棒抓到起!我們對他的恨,可能會延續幾輩人。

  張培群:去年聽人説兒子被拐賣到廣州,過得比我們好。不曉得是不是真的。但只要他真的過得好,我也不想再找回來了!

  羅章玉:我年齡大了,都60多歲了,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找兒子了。只要曉得他還活著,只想讓他看一看這幾本他爸爸留下的日記。

  今年6月初,兩名來自重慶江津白沙鎮的婦女,出現在陌生的廣州街頭。她們手握髮黃的照片與尋人啟事,試圖尋找走丟的自家兒子。

  給她們提供消息的,是同樣來自白沙鎮的雷萬珍。三人的兒子相繼在1991年至1993年之間被拐走。20年的尋子路,充滿艱辛和荊棘,但哪怕只要有一丁點消息,她們都會毫不遲疑,隨時再次啟程。

  6月4日,羅章玉和張培群出現在陌生的廣州街頭,她們隨身帶著幾張發黃的照片,和這些年來尋子的資料。上月,遠在重慶的她們得到消息:18年前,一名來自白沙鎮的三四歲男孩曾被帶到廣州海珠區瀝滘大沙村,一度無家可歸。為此,兩位母親一起來到廣州尋找孩子。

  漫漫尋子路

  羅章玉説,她們得知,1993年初,海珠區瀝滘大沙村一位村民收養了一個男孩,後來,收養家庭無法為孩子上戶口,還影響了自家在鄉里的分紅,於是在1996年前把孩子送去了福利院,從此音信全無。但據可靠消息,男孩當年大約四五歲,明確來自重慶江津的白沙鎮。

  雖然孩子只有一個,但兩位媽媽都不約而同地燃起希望:也許就是我的孩子。

  隨後,她們去了大沙村村委,可是村委都換過好幾屆了,現在的人根本不知情,兩位母親到附近派出所報了案。她們前前後後跑了大沙村和瀝滘三四遍,由於語言不通且事隔多年,奔波了4天仍一無所獲。

  羅章玉聽村民説,孩子1993年到達大沙村,當時這裡仍是一片農田。而今,大沙村已經面目全非,很難再找到當年那戶收養男孩的人家。

  看一眼就知足

  6月8日一早,張培群匆匆忙忙上了火車,要趕回重慶。由於自己外出尋子,家中80多歲的婆婆無人照料,摔倒在地後離世了。悲痛欲絕的張培群把兒子的照片留給羅章玉,回家奔喪。

  尋子近20年,手中僅存的幾張照片已經漸漸褪色,就算孩子最終找回,恐怕也是相見不相識。“我只要看一眼就知足了!知道他過得快樂幸福,就把他當作是嫁出去的女兒。”張培群説。“如果他在別人家生活,我也不想把眼淚流在別人家裏。”

  只有一個女兒的羅章玉説,“我媽媽和老公都因此而抱憾離世,我能在有生之年再見他,問問他生活得好嗎?身體怎樣,那就滿足了。如果找到了,我不會強求他跟我回重慶,畢竟20多年沒有感情聯絡,由他自己選擇吧。逢年過節打個電話回家就夠了。”

  幾天之後,一無所獲的羅章玉也失望地回到重慶,此時張培群剛剛為婆婆辦完喪事。她們説,已經不記得這是多少次外出尋子了,雖然希望越來越渺茫,但她們從不曾放棄,“就像螞蟥一樣,聽不得水響(線索)。”

  3個母親的同盟

  張培群説,這次為她們提供消息的,是同樣丟失了孩子的雷萬珍。兒子失蹤那一年,雷萬珍結識了同在白沙鎮的羅章玉和張培群。羅章玉的兒子1992年丟失,張培群的兒子1991年走丟。3個同病相憐的母親,結成了尋子同盟。

  一旦得知哪有被拐兒童的消息,3位母親之間都會互相通知,每個母親手裏,都有其他孩子的相關資料和照片,方便她們在各自尋子途中比對。

  今年5月,雷萬珍得知張天棒在廣州的消息,急忙和丈夫一起趕往。“結果聽説他涉嫌欺詐被抓了,我們沒有見到人。”在廣州尋訪期間,雷萬珍得到了10多年前有白沙小孩被收養的消息,於是通知了羅章玉和張培群,“感覺更像是她們的孩子。”

  隨後,羅章玉和張培群趕往廣州。3位母親的尋子故事,浮出水面。

  18年追兇 耗盡家財不放棄

  故事1>

  雷萬珍堅持認為,自己的兒子張俊,是被人拐跑的。在兒子失蹤後第7天,她收到了一封勒索信,從此開始了長達18年的尋子追兇路。為此,雷萬珍給之後出生的女兒取名張天儀。“紀念兒子,也要記住仇人,一定要抓到他。”

  收到一封勒索信

  6月17日中午,江津白沙鎮。暴雨過後,天氣悶熱。

  雷萬珍和丈夫張奎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出現的,臉上看不到一點表情。18年前的6月8日,兒子張俊吃過午飯,像往常一樣跟父母道別,背著書包前往聚奎中學附屬小學。雷萬珍清晰地記得,兒子那天吃飯時,白底花的的確良襯衣上沾了油。

  但兒子沒有走到學校,他在上學路上失蹤了。雷萬珍和丈夫發動了幾乎所有的親朋,四下尋找,但都沒有結果。

  6月14日,兒子失蹤7天后,一封信寄給了雷萬珍的丈夫張奎。

  張老闆:請把伍萬伍仟元人民幣全部是10元至一百元的扎成五疊。成交地點及方法:見信起于6月12日提上用幾層密封好的現金坐下午2點火車到油溪下車,順著鐵路到古家陀方向,走到時自會有人接你,如果不遵從條件,跟公安局和其他人合作,被我發現一定不會有好下場……所以不要鬧得大家不好,孩子自會給你,如果不聽從這一切,後果自負,孩子的性命,全在你一念之間。署名:龍露天下。

  18年過去了,雷萬珍完好地保存著這張信紙和信封,沒有絲毫的破損。

  從郵戳看,信是6月9號從白沙鎮寄出的。但拿到信的時間,跟對方約定的交易時間,已經過了2天。雷萬珍和丈夫從此堅信兒子是被拐走的,他們隨即再次報案。

  “幺爸”是嫌疑人

  白沙鎮位於重慶西部,雷萬珍和丈夫在白沙鎮的高屋鄉,辦了個放生塑料廠。1993年年初,一個叫張天棒(外號)的20歲年輕人,從油溪回到高屋。張天棒曾在放生塑料廠打工2年,與老闆張奎認作兄弟,兒子張俊喊他幺爸。

  張天棒回來後,又在一家官倉塑料廠打工,張天棒偷了另外一家塑料廠的原料,打算賣給張奎,但張奎拒絕了,還告訴了那家塑料廠的老闆。張天棒從此懷恨在心,當著修廠房的工人的面發狠話,要弄張奎的兒子。當時在場的工人周書容,在1994年5月23日的檢舉材料中,證實了這一點。

  但事發後,張天棒消失了。雷萬珍和丈夫從此認定了張天棒就是拐走兒子的人。

  隻身赴約交換人質

  同年9月,在雷萬珍和丈夫絕望的時候,一封勒索信再次寄到他們手中。贖金金額未變,交易地點改到了四川合江縣的自懷。到了約定的當天,雷萬珍獨自一人背著警方準備的錢,坐公車前往交易地點。

  交易地點是在一處公路牌附近,約定的時間是上午11點。雷萬珍在警方安排下,準時出現。沿途過路的人不多,但凡有帶著小孩的,雷萬珍都激動萬分。從上午11點到下午5點,雷萬珍一直在附近徘徊,她不敢坐下休息,不敢喝水,不敢吃東西,不停地左顧右盼,期望對方兌現諾言。

  由於精神高度緊張,汗水都打濕了包錢的報紙。下午5點,還是沒人與筋疲力盡的雷萬珍接頭,警方只好解除布控。

  10多天后,張天棒在白沙鎮被張奎撞見。“他承認是自己幹的,同意幫忙把孩子找回來。”第二天,輕信了張天棒承諾的張奎醒悟過來,帶著警察去抓人,張天棒卻再次逃之夭夭。

  寫給失蹤兒子

  的一封信

  兒子被拐後,雷萬珍和丈夫去過貴州湄潭,廣東廣州、潮州,四川、雲南、山東等地尋找。只要有一丁點消息,夫妻倆都會不惜一切代價趕去,耗盡了幾十萬家財。

  1994年10月,女兒出生。“我給她取名張天儀。有2個意思。”雷萬珍説,一是要記住仇人的名字,張天棒的名字中也有個“天”字;二是讓女兒知道,這是上天的意思,哥哥丟了才會有她。

  如今已念高中的女兒,從懂事那天起,就知道哥哥被拐的事情。“她經常在網上發佈消息,要找回哥哥。”女兒發佈的消息,是一封父母寫的信。

  張俊,我的兒子!

  1993年的6月8日,那是令我們全家墜入地獄的日子。寶貝兒子,你被拐賣到了哪?不知是否被黑心的綁匪虐待、折磨?你是否還活在人世?你是否會因為想家,想外婆,想爸爸媽媽哭啞了嗓子?

  外婆一直為你吃素唸經,還去求了個菩薩供奉,天天念叨你的名字。為了找你,我們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沒有一天停下過找尋你的腳步,你稚嫩的身影天天出現在夢中,還能隱約聽到你呼喊爸媽的聲音。

  ……

  兒啊,你在哪?你如果尚在人世,今年應該26歲了。你還記得家人的模樣嗎?還記得白沙的黑石山嗎?爸媽已經熬白了雙鬢,我們在苦苦尋你,你會有心靈感應嗎?

  本版文/重慶晨報首席記者 肖慶華

  19年思親 見兒一面就足夠

  故事2>

  羅章玉是3位母親中最為年長的,她41歲高齡,才生下了獨子張綠。一説起兒子走丟後的這19年,羅章玉老淚縱橫,從未間斷過。“我的媽媽、丈夫,都抱憾離世了。這輩子,見他一面就足夠了!”

  4歲的兒子走丟了

  1992年12月29日下午2點,羅章玉4歲的兒子,從白沙鎮安寧街10號的家中,前往200米開外的白沙幼兒園上學。途中被人拐走。

  那些天,沒人願意回家。“家裏面氣氛都凝固了,沒有生氣。”羅章玉不敢跟丈夫説話,兩人只需看看對方的眼神,便知道結果。

  此時,羅章玉的丈夫已經60多歲了,為了尋找兒子,每天都在外奔波。積勞成疾,很快就病倒了。尋找孩子的重擔,就全部落在羅章玉的身上。家人再沒過過春節。

  丈夫離世留下日記

  1994年,羅章玉得到消息,河南新鄉有10多名流浪小孩被當地派出所收留。“我就喊上張培群,趕過去看。”

  沒過多久,羅章玉的母親去世。“她什麼都沒説,但眼神我懂。”

  2000年,羅章玉的丈夫離世,給她留下了10多本厚厚的日記。“他老來得子,卻又被活生生地分開了。真的是死不瞑目,抱憾終身啊!”

  每次外出尋子前,羅章玉都要翻開丈夫留下的日記。每一次翻開日記,都讓羅章玉淚流滿面!

  丈夫留下的日記本一共11本,約10萬字。時間從1992年年底,到2000年離世前幾天。內容全部都是尋找兒子的相關線索和信息,包括每次尋子的路線,到當地詢問知情者的筆錄,當地派出所的報案記錄等等。

  羅章玉翻完日記後,用牛皮紙包好。“一定要保存好,找到兒子了,一定要給他看看!”

  20年尋子 為別人找回娃娃

  故事3>

  張培群是3位母親中,尋子時間最長的一位。多次外出尋子未果,卻幫助別人找回了丟失多年的孩子。今年6月初的這次廣州尋親,家中無人照料的婆婆意外摔傷過世,讓張培群未來的尋子路背上了更重的思想包袱。

  一人打工一人尋兒

  1991年12月13日中午,4歲的兒子王玉龍,從江津白沙鎮師範附屬幼兒園放學回家途中失蹤。因丈夫在外地工作,大多數時間都是張培群一人外出尋子。

  第二年,張培群生下了小兒子。但找尋大兒子的願望,卻並沒有泯滅。

  1996年12月,張培群再次得到消息,一個四川小孩在河南開封被人收養。張培群和丈夫同時趕往開封,配合警方連夜衝進一個村莊。“但那個孩子很黑,不是!”

  但張培群沒有放棄,在當地張貼了很多尋人啟事。

  回到白沙後,張培群收到了一封來自開封的信件。寫信者信中説,自己的舅子買了個四川小孩。經過他做工作,舅子同意歸還。

  找回別家娃很高興

  張培群説,就在兒子走丟的同年,白沙鎮的張興榮(音)家的兒子“小豬兒”(外號)也失蹤了。收到信件後,張培群不敢遲疑,叫上張興榮一同前往。“她的兒子跟我家的差不多大,大家都去碰碰運氣。”

  趕到開封後,張興榮一下子就認出是自己的兒子,母子倆高興得抱頭痛哭。“看到是她的兒子,我心頭空蕩蕩的。但還是要替她高興噻!”張培群説,個中滋味,只能自己體會。

  此後,張培群信心倍增,更加頻繁外出尋子。但今年6月和羅章玉去廣州尋子期間,婆婆的意外摔傷去世,讓張培群背上了思想包袱。再加上感覺對小兒子照顧不週,也讓張培群必須思考一下將來的路怎麼走。

  “小兒子也發來短信,希望能找到他哥哥。”張培群有些茫然。

責任編輯:劉潔

熱詞:

  • 拐賣兒童
  • 尋子
  • 母親